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完整版)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7、谨慎性——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8、及时性——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根据及时性要求,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报出之前发生的事项,应当单独加以确认和披露。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企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它们是会计的对象的具体形式,也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会计要素亦称经济业务的标的物。会计要素就是会计赖以开展的必要因素。作为会计要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与人们对它们的一般认识不同,它们有着特定的涵义。这是学习会计必须把握的。1、资产: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企业、事业、团体等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资金运动。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特征——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非预期的。准备购买的设备、即将取得的货币等,不是企业的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能够为企业所支配。简单租借的设备、他人存放的物品等,不是企业的资产。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本质。库存的已过时或已失效的存货、技术上已被淘汰的流水线等,不是企业的资产。资产的内容: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流动资产库存现金应收票据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定义:指现金以及其他能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被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二)非流动资产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2、负债: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特征——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是已经发生或存在了的。负债不会由尚在筹化中的未来交易或事项产生。交涉中的借款、应当在将来交纳的税款等,不是企业的负债。负债的内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一)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定义: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内,预期需动用流动资产或以新的流动负债偿还的债务。(二)长期负债长期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定义:偿还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种债务。3、所有者权益: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由两部分构成)——投资者原始投入企业经营中形成(原始投入的增值)所有者权益的金额表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按资本的永久性或稳定性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三大会计要素总结资产:反映资源的分布、构成、占用情况。负债:反映资源的来源情况,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所有者权益:从产权关系反映资源的来源情况,即企业净资产归谁所有,形成企业的永久性资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故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4、收入产品销售后收回的资金。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收入从企业日常的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活动中产生—狭义的收入。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等活动收回的资金,不是收入。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收入的表现形式。如:销售商品后收到现金;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收入要能够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的本质。(企业代国家收取的税款;旅行社代客户购买门票、飞机票等临时收取的款项,不是企业的收入。)收入的内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按日常生活在企业所处地位不同其他业务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提供给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取得的收入按收入性质不同分类主营业务收入5、费用: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所耗费的资金。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的特征——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资源—费用的本质。(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支付的人工费,会转化为产品,没有使企业的资源流出,不直接形成费用。)费用最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费用带来的结果。(一些导致资金流出企业,但不减少所有者权益的支出,如:以现金偿还债务、向投资者返还利润等,不是企业的费用)费用的内容以是否计入产品成本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生产费用期间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直接费用6、利润: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利润的特征——在数量上,利润等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如果费用大于收入,就发生了亏损。利润会增加所有者权益—利润的本质。亏损必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利润表,故又称为利润表要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的计算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一定时点上企业财务状况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注意:1)资产和权益的对应关系是综合对应的,而不是逐项一一对应的。2)“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两个方程式在习惯上不能任意颠倒,一般先描述资产,后描述权益。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指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上述会计方程式的内容必然不断发生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方程式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经济业务引起会计等式变化的九种类型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会计方程式的九种变化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0+++0-0---0+,-000+-0-+0+,-000+,-从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角度,上述九种类型变化可进一步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分为以下四类:1、等式双方同时增加一个等量2、等式双方同时减少一个等量3、等式左方同时一增一减一个等量4、等式右方同时一增一减一个等量会计恒等式的意义: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原理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第三章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概述: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一般意义上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的方法列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预测方法会计决策方法基础会计中讲述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会计确认和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会计确认:按照一定标准将某一项目作为某一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会计计量: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单位计算各项经济业务和结果的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会计记录:将经过确认和计量的项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在账簿中登记的过程。会计记录包括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手工记录和电子计算机记录等。会计报告:根据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过程。会计确认:即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1、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原始凭证)进行确认2、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账簿资料)进行确认、会计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是主要的标准)1、可定义性——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可以具化为六大要素,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2、可计量性——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在可定义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3、经济信息的可靠性4、经济信息的相关性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总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它们对于发挥会计职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产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会计计量基础1、历史成本——资产的价值按照购置该项紫船支付的货币和其他等价
本文标题:(完整版)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5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