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一、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二、传播学的兴起三、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四、传播学的发展五、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六、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规律的科学,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传播学不是一个我们称谓物理学或经济学那样的学科。传播学更像是一门十字路口上的学科,有很多学科予以穿插,但没有停下来。”——施拉姆二、传播学的兴起人类的传播活动其实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社会便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的。自从人类的传播活动建立以来,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便没有停止。传播兴起前的传播研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春秋末期的孔子《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1、时间视角:传播学兴起的基础(1)从传播媒介发展情况看,西方国家的媒介数量增加,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从历史和社会环境看,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二战美军对日宣传(3)从学科发展基础看,交叉学科充分发展,“三论”相继问世行为科学“三论说”学科横向融合与纵向传承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人类知识三大门类: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0世纪后,遵循自然科学范式研究的行为主义科学的基本思想渗透到社会科学诸多领域。行为主义:将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三论说信息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电信工程师香农发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第一次提出信息论。1949年,他与数学家韦弗合作出版信息论奠基之作《通信的数学理论》。“熵”:反映组织程度和预测性,信息是对熵的测量,熵值越高,信息量需求越大。“冗余信息”第一,提出传播过程基本模式。今天,在所有促使人们普遍对模式发生兴趣的贡献之中,要数香农的贡献最为重要。就传播研究的技术方面来讲,后来在这方面所做的许多努力,都是由香农的数学公式激起的。——约翰逊&克莱尔第二,在科学史、技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信息概念,与质量、能量并列。噪音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控制论: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系维纳出版代表作《控制论》。控制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控制装置:感应器、比较器和激活器反馈三种状态:稳定性、成长性、变化性控制论对于传播学意义在于“反馈”。系统论:系统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许多人从不同角度先后提出的。系统论的核心:整体不是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更多表现在方法论上。完整性和相互依赖性等级关系自我管理和控制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平衡变化和适应性同等终极性系统的特质横向融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纵向传承:报学-新闻学-传播学15世纪中叶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近代新闻事业发端,并限于报刊,研究集中于报刊及其实际操作的报学;19世纪后,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政治民主等催生大众化报纸的出现和通讯社的诞生,新闻事业进入突飞猛进阶段,报学蜕变为新闻学;20世纪以来,电子媒介冲击下,新闻事业进一步转化为报刊、广播、电视、广告、公关、通讯社、出版社的大众传播业,新闻学向传播学转化。学科融合人才因素:1933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迫害逃亡美国,推动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2、空间视角传播学产生在美国的背景政治因素:尤其是选举。经济因素:市场竞争推动广告学、公关学发展,继而推动传播研究的发展。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研究。媒介因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大众传媒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日增。三、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实验法引入传播研究创立传播学舆论学枪弹论有限效果论群体动力论李普曼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勒温施拉姆传单战时宣传传播研讨班军队士气研究食物研究一战(1914—1918)二战(1939—1945)开创了传播研究的潮流内容分析方法引入传播研究定性与定理的结合宣传分析传播研究宣传研究权威“五要素”“三功能”开创内容分析方法《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与舆论》(史密斯合著)《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遗作)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创建群体动力研究中心军队士气、饮食习惯实验“把关人”概念提出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开创媒介效果研究传统,提出“两级传播论”“舆论领袖”,出版《人民的选择》(1948)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原型—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学派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思想训练计划,揭示传播效果的有限性和复杂性。第二阶段:二战后,展开“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将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出版《传播与说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的研究丛书》。拉扎斯菲尔德比其他任何人更多地把传播学引向经验性研究的方向,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罗杰斯传播学集大成者威尔伯·施拉姆●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传播的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大众传播学》如果把传播学比做一个学术界尚未征服的蛮荒之国,那么四大先驱就是第一支正式出征讨伐的大军,其中拉斯韦尔是先锋,勒温和拉扎斯菲尔德是大军的左右两翼,而霍夫兰则是主力部队。而在这个新被征服的国度中第一位加冕登基的国王就是施拉姆。——李彬《传播学引论》•传播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对传播学做了哪些贡献?•施拉姆为何被称为“传播学之父”?思考题四、传播学的发展(一)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20—40年代)关注效果的传播学理论研究枪弹论、“刺激-反应论”2、第二阶段(50年代)“枪弹论”动摇、模式盛行3、第三阶段(60-70年代)重拾繁荣传播现象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展开关注传播多维、间接和远期效果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传播学研究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展开传播学研究的不同派别开始出现4、第四阶段:(80年代以来)研究领域扩大,派别分流日益明显。传播学研究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传播学研究中派别分流日益明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派别形成。(二)两大派别经验学派批判学派1、经验学派主张以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经验性方法的前提、原则和局限:前提—社会现象具有客观性;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可被证实。原则—程序客观、可重复;科学数据和材料可收集、理论可构建。局限—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经验材料的有限性;经验性研究依赖的程序或技术主要是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经验材料的小范围、微观化与研究目标的宏大化;纯客观的研究态度很难实现。美国的经验学派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传播效果问题是其研究核心,如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霍夫兰等人的说服研究、卡兹等人的创新与普及研究。多元主义的社会观:认为社会是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制衡的,否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支配社会,研究重点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经验学派主要研究成果•20世纪20年代,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开创经验调查方式考察传播效果先河。•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探讨引起恐慌的各种心理因素。•1940年,“伊里大调查”是采用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经验性研究的典范。提出“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等观点。•20世纪40年代,昼间广播剧听众调查研究。揭示受众媒介接触基本动机和利用形态,开创“使用与满足”研究传统。•20世纪40年代,艾奥瓦大学农村社会学家对玉米良种推广与普及过程的考察,推动对新事物的“创新—扩散”传播过程研究•霍夫兰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于电影的说服效果的实验,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耶鲁项目”,从传播主体条件、内容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对传播的说服效果进行较为系统的心理实验。•20世纪50年代,《个人影响》对《人民的选择》提出的各种假说进一步验证,揭示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性。•1951至1953年的“里维尔项目”,对传单和标语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20世纪50年代至60施拉姆等人关于电视对儿童生活影响的研究,从“使用与满足”角度对少年儿童的电视接触行为进行详细调查,揭示电视在儿童生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影响和效果。•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是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转折点,使得研究人员的关心从微观、个人层面的效果转向大众传播宏观社会影响和效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格伯纳等人关于媒介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的研究。虽然未能证明两者间直接、必然的联系,但发现媒介内容在形成人们现实观方面有重要影响。这项研究后来发展成“培养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国会拨款实施关于电视与社会行为的大型研究,发表《军医署长报告》,对电视的社会化功能及其正负效果的一次较全面的研究。•1982年第二次“军医署长报告”以《电视与行为:十年的科学进步及其对80年代的启示》为题发表,总结第一次报告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结论这些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与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控制并修正人的行为,对社会管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方法论和学术立场的倾向性,忽视和回避了传播学研究的许多重大课题,如信息生成和传播与宏观社会结构的关系、信息传播与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这些问题,正是另一主要学派批判学派的研究重点。2、批判学派批判学派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兴盛,80年代称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主流之一。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代表:英国雷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戈尔丁等人。•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上占物质力量统治地位的阶级,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精神力量通知地位的阶级,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精神生产资料。•思路: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思考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现状,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文化研究学派•代表: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所的S.霍尔、D.莫利等。•研究方法: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主要观点:——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播可分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讯息符号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支配性”、“从属性”和“激进性”价值体系,大众传媒符号化活动本质上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受众符号解读具有主动性。霍尔观点:优先式、妥协式、对抗式解读,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的支配、妥协和反抗关系。法兰克福学派•代表: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的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并深入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虚假的合意”经验学派(美国)——科学性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落脚点在传播效果;关注事实判断;对现状持肯定态度批评学派(欧洲)——人本性注重对社会文化的批判;落脚点在传播的意义;关注价值判断;对现状持否定态度3、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五、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
本文标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5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