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46页
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互联网+百人会联合发布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2016)新空间 新治理 新生活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前言:以人为本信用城市智慧生活11演进: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31.1 智慧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61.1.1 什么是智慧城市? 61.1.2 智慧城市海外实践 71.1.3 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沿革与实践 71.2“新型智慧城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 91.2.1“新型智慧城市”的破土而出 91.2.2“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加快推进 111.3 为什么从智慧城市演进到“新型智慧城市”? 111.3.1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总体部署、实现网络强国的需要 121.3.2 社会治理模式发生的“三个转变”的需要 121.3.3 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 12 高效化的需要 1.3.4 深化改革、智慧服务、利企便民,让老百姓真正有 12 获得感的需要 1.3.5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需要 121.3.6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让互联网与经济社会 12 深度融合,实现动能转换、发展转型的需要 目录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2洞察:蚂蚁金服的“新型智慧城市”观132.1 蚂蚁金服这样定义“新型智慧城市” 152.1.1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人为中心、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 15 关系结构 2.1.2 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智能化、云网端一体化的 162.1.3 新型智慧城市是实时在线、具有神经网络的 162.1.4 新型智慧城市是智能计算、数据驱动的 172.1.5 新型智慧城市是多元普惠、各得其所的 182.1.6 新型智慧城市是可感知的 192.1.7 新型智慧城市是可信赖的 192.1.8 新型智慧城市是可获得的 202.1.9 新型智慧城市是交互、融合的 202.1.10 新型智慧城市是协同创新、有成长势能的 212.1.11 新型智慧城市是绿色可持续的 212.2 新空间:不断厚植城市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 212.2.1 什么是新空间:五大空间的融合 212.2.2 为什么有新空间:网络信息技术的红利 222.2.3 新空间里装什么:新经济与信息经济 232.3 新治理:持续动态优化的城市社会操作系统 232.3.1 新治理与新治理能力 232.3.2 城市社会操作系统需要不断优化、持续迭代 252.3.3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需要理性选择合作伙伴 252.4 新生活:更简单、更便捷、更普惠、更有尊严,更强 26的获得感 2.4.1 新型智慧城市是“你的”城市 262.4.2 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是自下而上的 273利他:基础设施化的蚂蚁金服293.1 蚂蚁是谁? 313.1.1 蚂蚁是谁? 313.1.2 蚂蚁的逻辑 343.1.3 蚂蚁三大战略 343.1.4 蚂蚁四条主线 343.2 蚂蚁价值清单 363.2.1 新服务:弥合“普惠鸿沟”,让普通人和小微企业 37 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普惠服务 3.2.2 新平台:为用户构建有获得感的智慧生活和公共 37 服务平台 3.2.3 新金融: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力,创造性构建透明、 38 开放、平等的新金融体系 3.2.4 新资源:将实名、实人、实时、实地沉淀的数据资 38 源化,培育新动能 3.2.5 新规则:让信用等于财富,推动信用经济、信用 39 城市和信用社会建设 3.2.6 新生态:生态化、个性化地与用户、商家、政府 39 共享能力与价值,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3.2.7 新经济:提高整体经济社会运转的效能,拓展网络 39 经济新空间与生活新空间,驱动新经济 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3.2.8 新发展:推动绿色消费升级,重构低碳生活方式, 40 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3.3 基础设施化的蚂蚁 403.3.1 基础设施与融合空间 413.3.2 蚂蚁的基础设施化:成为社会纽带 413.3.3 蚂蚁为什么可以基础设施化 424契合: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45-生态价值共享者和新价值发现者4.1 蚂蚁城市服务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474.2 六维模型: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 494.2.1 普惠+ 504.2.2 信用+ 504.2.3 生活+ 524.2.4 智能+ 534.2.5 生态+ 534.2.6 安全+ 554.3 角色认知:蚂蚁之于新型智慧城市 564.3.1 定位:蚂蚁金服,新型智慧城市新引擎 564.3.2 使命:蚂蚁金服,智慧城市新生活 564.3.3 蚂蚁面向新型智慧城市的持续价值共享 565路径: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解决方案575.1 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整体解决方案 595.2 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用户侧解决方案 615.3 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政府侧解决方案 625.4 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产业侧解决方案 635.5 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底层开放平台解决方案 646样本:智慧杭州-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最佳实践676.1 G20杭州 696.2 智慧民生杭州 696.3 智慧政务杭州 716.4 信用杭州 716.5 普惠杭州 726.6 创新杭州 726.7 信息经济杭州 736.8 智慧杭州 737预见:拥抱城市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实现它75参考文献78致谢791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前 言以人为本 信用城市 智慧生活城市,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50多个国际组织的参展者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对于科技、文化和社区与未来城市的畅想。如今,利用科技的力量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201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提出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从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成为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词。那么,如何理解新型智慧城市?我们认为:第一,以人为本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出发点新型智慧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也不仅仅是办事柜台的线上化,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的服务。“用更少的时间来等待、用更多的时间来生活”,新型智慧城市正在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以支付宝“城市服务”为例,2015年支付宝推出了“城市服务”入口,包括政务办事、车主服务、医疗服务、充值缴费、交通出行、气象环保、文化生活等多个板块。基于支付宝的实名认证体系,老百姓不需要来回跑腿、准备大量的证明材料,就可以在手机上办理生活缴费、查询公积金账单、车辆违章查询、交罚单、预约在线挂号/问诊、出入境进度查询、法律咨询、图书馆服务等9大类58项线上便民服务。目前支付宝“城市服务”已开通全国350多个城市,服务超过1.5亿人,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二,信用体系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信用的作用不是被削弱了,而是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被强化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用是智慧城市的基石。信用体系也是蚂蚁长期以来努力构建的基础能力,但是这项能力不是蚂蚁独享的,我们把实名、实人、实时、实地沉淀的数据变成有价值的信用资产,并持续开放,为推动建立个人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贡献一份力量。芝麻信用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及管理机构,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芝麻信用已经在消费金融、融资租赁、信用卡、酒店、租房、出行、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近百个场景为用户、商户提供信用服务,使众多信用良好的用户享受到了免押租车、免押租房、免押骑行、办理贷款、信用借还等多项便利。对于信用不好乃至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信用体系来增加违约成本,例如芝麻信用与最高法以及浙江、北京等地高法合作,并联合合作商家对54万余名失信者采取惩戒措施。目前已经有3.6万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其中70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属于长达两、三年一直逃避执行的“老赖”。2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第三,绿色低碳是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节能低碳社会,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之一。未来每个人应该有4个账户,一个是资金账户,实现金融更加普惠;一个是信用账户,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信用等于财富;一个是“碳账户”,记录每个人的碳足迹,激励全社会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一个是“爱账户”,记录每个人在做公益、献爱心的点点滴滴。蚂蚁金服基于生活场景,调动普通民众参与低碳消费生活的积极性,推动绿色消费意识的普及,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碳账户,用于度量其消费、出行、生活等领域的碳减排,鼓励用户步行、自行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同时,支付宝还通过好友碳积分排行榜、贴低碳标签等方式,推动低碳、绿色互联网社区的建立,推广普及低碳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第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传统的基础设施相比,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规模、低成本、智能化,能够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很多情况下使用的人数越多,基础设施的网络价值越高,信息的透明度越高,每个人得到的服务就越好。总之,新型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我们愿意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参与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生态建设,为世界带来美好而微小的改变。我们坚信,明天的城市更智慧,未来的世界更美好。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 井贤栋2016年12月27日演进: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亚里士多德5城市已然人们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创新空间。国际移民组织(IOM)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15》指出,2014年,全球超过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目前城市人口为39亿,这一数量在未来几十年会持续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约64亿。报告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占7.3亿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4%。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占总人口的70%。网络也已然人们非常依赖的生产、生活、创新空间。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估计,到2020年,全球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计算机数量将超过70亿部,联网设备超过260亿个。从4G到5G,新产业勃兴、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带来巨大驱动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6.56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固定宽带接入数量达4.7亿,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5%的行政村;中国多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10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又是一个节点。城市是一个共同体,城市又是一种选择。《世界移民报告2015》数据显示,全球每周约有三百万人口移居到城市;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过去的城市有城堡、城墙、护城河;现在的城市有没有边界,如果有,它的边界在哪里?城市本身是一个生态体,城市必须放在更广泛的连接网络里、更大的生态体内。当迁徙、交通、通讯变得易如反掌,当家乡不再是唯一依赖空间,当城市不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全部,或者当人被赋予更多更大选择权的时候,城市需要觉醒,城市的管理者也需要觉醒。图1-1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7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当人的命运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连接的时候,城市的命运与变迁也一定与网络紧密连接在一起。人们不禁要问,网络和现实两个空间的重叠有多大?何者会发生更大的影响?二者哪些方面可以产生交集?有多大契合的可能性?不同空间交互的规则、合作与治理有怎样的异同?从结绳记事,到发明文字,到出现
本文标题: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4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6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