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针推科护理哲理l、病人是护理工作的中心,我们将尽一切力量与医生、家属共同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根据病情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病人、家属的参与。2、护理工作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服务。3、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尽一切力量为病人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创造保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优良环境,是使病人心情舒畅,早日康复的必要条件,本科全体医护人员有责任使病房达到这一标准:5、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监道德,熟练的专科技能及心理、社会学知识,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6、病房内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护士长有责任使本病房亨刍理工作达到这个标准。7、护理的结果是使瘸人及家属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使患者早目康复。8、对护理行为不断进行评估,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针推科整体护理病区基线调查项目调查情况一般情况科室总人数10人科室总床位数47人护士与床位之比、使用率1:4.7,使用率96%护士与医生之比1:0.8护理人员结构1、年龄结构≤25岁0人;26-30岁5人;31-40岁4人;>50岁1人2、职称结构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3、学历结构本科:2人,大专:3人,中专:5人满意度病人对护士满意度97.8%护士对后勤满意度100%医生对护士满意度99%工作时间直接护理4小时10分钟间接护理1小时20分钟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证性质调节适宜的温湿度。2·患者人院后,应热情接待,并护送至指定床位休息。对年老、中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尽量提供方便的床位。即时测量人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做好记录,并通知管床医师。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医院相关制度,并积极主动配合,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4·新人院患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连续3日。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询问二便1次;每周测血压、体重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5.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6.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并送检。7.经常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护理。8·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皮肤、出汗、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9.加强饮食调护,根据患者的体质、病证的性质,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掌握饮食宜忌,指导患者进食。10.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清除紧张的心理,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方便操作,注意保暖。(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取穴,针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变化、效果和反应。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滞针现象,应紧急处理并立即报告医师。(3)严格掌握针刺禁忌症和禁忌部位,如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皮疹处等部位,不宜行针,怀孕期间下腹部、腰骶部以及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也不宜行;胸、背、腰部不宜深刺等。(4)起针后仔细核对针数,以免将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并做好记录。协助穿好衣物,整理床单位,安置舒适体位,使其安静休息。(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做好修针和针具清洁消毒工作。11.灸法护理(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证,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灸。(2)施灸时,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不宜随便移动身体或改变姿势,准确定穴,燃端距皮肤2~3cm处施灸,询问有无不适,切忌当风,宜保暖。注意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防止艾火灼伤皮肤、衣被,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3)灸后局部起泡,小者不需处理,大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并以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4)施灸后协助患者穿好衣服,记录施灸腧穴、壮数、留针时间以及有无反应等情况12.遵医嘱按时给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13.指导及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各种病证的护理,可参照各科相应护理常规。1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眩晕标准护理计划一、头晕目眩(一)护理诊断1.肾精不足,脑失荣养2.心血亏虚,清窍失养3.烦劳过度,情志失调4.阴虚火旺,肝阳上亢5.痰浊中阻,清阳不升(二)预期目标1.病人不发生,跌仆意外。2.情绪稳定。3.病人能了解诱发因素。4.症状缓解或消失。(三)护理措施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眩晕发作时指导患者闭目卧床休息,少做或不做旋转,弯腰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2.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及血压、脉象的变化并做好记录。3.分型施护:(1)肝阳上亢者可配合针刺风池、太冲、合谷或肝俞、肾俞、三阴交等穴以平肝潜阳,疏风通络。(2)气血亏虚者可配合针灸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百会、脾俞等穴,用补法或灸法以缝脾补气养血。(3)肾精不足者可针刺或艾灸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等穴。针剌用补法。(4)痰浊中阻者针刺内关、中脘、丰隆、风池等穴,用中强刺激手法。(5)瘀血阻络者可配合针刺百会、上星、风池、后顶等穴。二、头胀头痛(一)护理诊断1.气郁化火,肝火上炎2.肝失调达,肝阳上亢(二)预期目标1.病人能得到动态监护和及时处理。2.情绪稳定,症状缓解。3.能了解缓解方法。(三)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头痛头胀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定时监测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可局部按摩以通经活络,疏通血脉止痛。3.生活有规律,起居定时,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三、恶心呕吐(一)护理诊断1.痰阻中焦,胃气下降2.肝木侮土,胃气上逆(二)预期目标1.症状缓解。2.口腔无异味。(三)护理措施1.恶心呕吐时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并给予温水漱口。2.呕吐剧烈时暂禁食,停止后进流质或软食。3.注意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4.服药宜少量频服、热服。5.可配合指压或针刺内关等穴。四、忧虑(一)护理诊断1.情志不畅,木失条达2.肝气郁结,疏泄失权3.肝郁血虚,忧虑伤神(二)预期目标1.病人能表达情感,愿意接受帮助。2.情志调畅。3、对疾病有正确认识(三)护理措施1.关心体贴、多与病人交谈,及时听取病人倾诉,能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2.向患者说明疾病与情志的关系,情志平和,气血运行通畅,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避免不良情绪十分重要。3.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对疾病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五、饮食调养的需要(一)护理诊断1.脾胃虚弱,生化乏源2.饮食调养,知识缺乏(二)预期目标1.食欲增加。2.病人达到计划标准摄入的质和量。3.病人及家属了解饮食宜忌。(三)护理措施1.饮食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及肥甘厚味,过甜过咸之品戒烟酒。2.宜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3.分型调养:(1)肝‘阳上亢者应以低盐素食为主,如水果、疏菜(芥菜、紫菜、西瓜、梨、豆类)等。(2)气血亏虚者应多吃瘦肉、篮类、红枣、山药、黄芪粥、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健脾益气养血之品。(3)肾精不足者应忌海腥、羊肉、辛辣之品。(4)痰湿中阻者应食清淡化痰之品:西瓜、冬瓜、苡米、赤小豆、竹笋等。六、有跌仆的可能(一)护理诊断头晕目眩,步履不稳(二)预期目标病人得到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发生意外。(三)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动静结合。2.卧床或蹲下时不可猛然站立,不可单独行走、外出、防止意外。3.运动时活动量应逐渐增加,循序渐进避免劳累。七、潜在中风(一)护理诊断肝阳上亮,风、火、痰中络中脏(二)预期目标1.病人了解诱发因素及先兆症状。2.不发生中风。(三)护理措施1.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2.保持情绪平和,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怒等不良情绪。3.禁烟酒、暴饮暴食,受凉等诱发因素。4.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若出现头晕、口麻、肢麻、语言不利、肢体活动不灵活等症状时,为中风先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痹证标准护理计划一、关节肿痛(一)护理诊断1.风寒湿邪,痹阻气血2.热郁关节,气血郁滞(二)预期目标1.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2.患者情绪稳定,能配各项治疗和护理。(三)护理措施1.室内应通风干燥,保持适宜温度,避免阴暗潮湿。2.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疼痛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疼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满足生活所需。3.分型施护:①行痹可采用针灸、热敷、药熨、熏洗,也可用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保持血液的畅通。②痛痹者宜防寒保暖,可予艾灸、隔姜灸或拔火罐,或野木瓜注射液局部封闭,以祛寒止痛和络。也可用当归酒按摩,贴狗皮膏或伤湿止痛膏。③着痹者可配合针灸或用食盐炒热后热敷,以减轻疼痛。④风湿热痹可用松节油、牛膝、黄芩煎水,稍冷后冲洗患处。二、肢体屈伸不利(一)护理诊断1.风寒湿留滞经络,闭阻气血2.热郁关节,气血郁滞(二)预期目标1.患者能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2.减轻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三)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2.风寒湿痹注意保暖,特别是疼痛部位的保暖。3.协助患者按计划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4.针刺或艾灸,穴位如下:肩部:肩髃,肩髎。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髋部:环跳、悬钟。股部:秩边、承扶。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5.风寒湿痹可针灸并用;热痹只针不灸,并可放血。针灸取穴以近部及循经取穴,辅以阿是穴。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一)护理诊断1.疼痛不适2.肢体活动不利(二)预期目标1.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生活所需。2.在护理人员协助下逐步提高自理能力。(三)护理措施1.巡视病房,随时观察、了解,并满足患者所需,做到“五送一剪”,即送水、送饭、送药、送大小便器;剪指甲、毛发。认真落实生活护理。2.患者病情稳定,疼痛缓解后,可增加活动由弱到强,以加强体质,恢复关节功能,帮助患者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四、焦虑、忧虑(一)护理诊断1.病情迁延不愈2.对疾病认识不足,担心预后(二)预期目标1.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2.患者能接受护理人员的帮助,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三)护理措施1.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中疑虑,积极予以疏导,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积极配合治疗。2.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3.选择显效病例做经验介绍,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4.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避免对患者的一切刺激,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五、饮食调养的需要(一)护理诊断1.久病脾虚,生化乏源2.缺乏有关的饮食调养知识(二)预期目标病人及家属了解饮食宜忌,掌握调养方法。(三)护理措施1.饮食原则上是应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等生热助火之品。2.分型施食:①行痹者可常食豆豉、丝瓜、蚕蛹、荆芥粥等。②痛痹者宜温热性食物,如羊肉、乌头粥、麻黄桂心酒,及茴香、桂枝、花椒等调料。③着痹者可常服健脾祛湿之品,如苡仁米、赤小豆、扁豆、茯苓粥、车前饮等。每日早晚服少量药酒,如五加皮酒、木瓜酒、蛇酒等。④风湿热痹者宜多食蔬菜、瓜果、果汁等清凉饮料。腰椎间盘突出标准护理计划一、腰腿疼痛(一)护理诊断1.风寒湿邪痹阻经络2.肾精亏虚腰失所养3.跌打扭伤气滞血瘀(二)预期目标病人疼痛减轻至痊愈(三)护理措施1.平卧硬板床,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确定疼痛的原因,解除病人的痛苦,防止病情加重。2.可行针灸、火罐治疗,取委中、昆仑、肾俞、腰俞穴、环跳等穴,以通经络,驱散寒邪。3.注意腰部保暖,局部热敷,夏季不睡凉席。4.避免久坐、弯腰等动作,疼痛减轻时可练习“弓行步”,慢步倒行。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一)护理诊断腰腿疼痛,行走不利(二)预期目标满足病人生活需要(三)护理措施1.做好生活护理,满足生活需要,如端水、送物、饭等。2.关心、体贴病人,解除其不习惯与怕麻烦人的思想顾虚。三.焦虑(一)护理诊断病情反复,日久不愈,对于术缺乏信心。(二)预期目标病人对疾病有一定认识,对愈后有心理准备。(三)护理措施1.经常巡视病房,多与病人交谈,给以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介绍
本文标题: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2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