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0-3岁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一、有能力的新生儿•新生儿的机体反射及其意义•新生儿的学习•新生儿的感知觉新生儿反射条件反射•坐图:非条件刺激(母乳)-非条件反射(吸吮);中图:神经刺激(抚摸前额)-非条件刺激(母乳)-非条件反射(吸吮)右图:条件刺激(抚摸前额)-条件反射(吸吮)操作条件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新生儿的模仿•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明,当婴儿呱呱落地时,他们就能模仿成人的行为了。新生儿视觉内源性微笑陌生人焦虑哈洛-铁丝母猴VS绒布母猴•谁让小猴更依恋确定婴儿依恋反应的情境陌生情境1陌生情境2陌生情境3•婴幼儿期即从出生到大约3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显著增长;遵循由头至脚、由中心至外围、由大动作至小动作的发展原则,逐渐掌握人类行为的基本动作;语言迅速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乐于探索周围世界;逐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0-3岁家庭教育指导•卡尔·威特案例•其他案例卡尔·威特案例的启示•卡尔·威特是18世纪德国一个叫洛赫的小村庄的牧师。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几天就天折了,52岁时才得到第二个孩子。他以自己的名字给儿子命名,以表达喜悦之情。可是由于早产,小卡尔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卡尔·威特很悲伤,但并没有绝望。他在给堂弟的信中写道“我的儿子得之不易,怎么会不爱他呢?我要用我的方法去爱他,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果然,在卡尔·威特的精心教育下,小卡尔从儿童时起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才--8岁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国语言,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尤为擅长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后来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教学,并有口皆碑。•卡尔·威特断言:“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他把对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讨论:•你如何看待“天才教育”、“神童教育”?•你觉得有必要重视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吗?•(1)提倡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指导乳母加强乳房保健,在产后尽早用正确的方法哺乳;在睡眠、情绪和健康等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科学饮食,增加营养;在母乳不充分的阶段采取科学的混合喂养方法,适时添加辅食。•(2)鼓励主动学习,掌握儿童日常养育和照料的科学方法。指导家长按时为儿童预防接种,培养儿童健康的卫生习惯,注意科学的饮食调配;及早对孩子进行发展干预,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运动、多抚触,带领儿童开展适当的运动、游戏,增强儿童体质;了解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学会倾听、分辨儿童的“语言”,安抚儿童的情绪;学会了解儿童的发病征兆及应对方法,掌握病后护理常识。•(3)设定生活规则,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4)加强感知训练,提高儿童感官能力,预防儿童伤害。指导家长创设儿童自如爬行、充分活动的独立空间与条件,让儿童在爬行、观察、听闻、触摸等训练过程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促进儿童的感官发展。同时要加强家庭保护,防止意外伤害发生。•(5)关注儿童需求,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好奇心。•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抓握、把玩、涂鸦、拆卸等活动的设施、工具和材料;•用亲子游戏的形式发展儿童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用心欣赏儿童的行为和作品并给予鼓励,分享儿童的快乐,促进儿童直觉动作思维发展,满足儿童好奇、好玩的认知需要。•(6)•提供言语示范,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指导家长为儿童创设宽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提高自身口语素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和模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多开口;•积极回应儿童的言语需求,鼓励儿童之间的模仿和交流。•(7)加强亲子沟通,养成儿童良好情绪。指导家长关注、尊重、理解儿童的情绪,多给与儿童鼓励和支持;•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以民主、平等、开放的姿态与儿童沟通;•客观了解和合理对待儿童过度的情绪化行为,有针对性地实施适合儿童个性的教养策略。•培养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8)帮助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养成儿童自理能力、听从指令并遵循简单规则的能力等。•入园后,指导家长积极了解儿童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在儿童出现不良情绪时通过耐心沟通与疏导来稳定儿童的情绪,分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正确面对分离焦虑。基本教育思想•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性格决定能力•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教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早教目标把幼儿培养成身体和精神都全面发展的人,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泛灵”心理•“小猫”心理——幼儿的注意力•假想心理•矛盾心理——幼儿的道德观“泛灵”心理•世界著名的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将“泛灵”心理同移情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爱心。•要从孩子的“泛灵”心理出发,利用灵化了的外物,进行教育•幼儿注意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假想心理•1、孩子们为什么爱玩想象游戏?•2、想象游戏带给了孩子什么?•3、怎样对待孩子的想象?四、矛盾心理——幼儿的道德观•1、孩子们的道德观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2、好的指导方法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的关键。L/O/G/O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是整个儿童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它的年龄跨度大约从6、7岁至11、12岁。初入学的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保存着幼儿后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临近小学毕业则已接近青春期。在此期间,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都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各个生理系统都在迅速地发展。具体表现为:•(1)身高、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小学末期进入了第二个发育高峰期,而且骨骼、肌肉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2)10岁以前,是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期。•(3)脑重量迅速增加,12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皮层的发育也逐步完善。这些都为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6-11岁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专题1帮助孩子迈好入学第一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小学阶段的教育更是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因此,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帮助,是家长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入学初期,除提供必要学习用品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外,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学习表现,经常与孩子亲切交谈,了解孩子对入学的想法和要求,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时,不要简单批评指责,而应耐心分析,帮助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主动与教师取得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措施;不能太看重提前教育的短期效应,应更注重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意愿。•专题2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的学习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家庭的硬件建设虽可能会受到家庭经济水平的制约,但家庭的软件建设更为重要。通过民主的亲子关系来构建安全、温馨的家庭心理氛围,家长通过自身的追求上进和不断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是学习的软环境,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家长要把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作为自己关心和支持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专题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而言是受益终生的。首先,要让孩子树立起把学习当作重要而严肃的事情来对待的态度,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要随意中断孩子的学习,否则会使孩子认为学习其实并不重要。其次,要帮助孩子养成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在学习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避免孩子以找学习用品等为由中断学习。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多提问,协助他们解决疑难;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时,要做到循序渐进,每次提出一、二项要求;孩子做到后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习惯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家长应该身体力行,让孩子沐浴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之中。•专题4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学习潜能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家长须指导孩子认识到方法比答案更重要,当孩子在学习中存在薄弱环节,家长要建立一种意识,教孩子遇到问题不要急于问别人,不要依赖家长给出答案,而要让孩子先思考、探索和实验,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和自信的心理品质。•专题4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学习潜能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家长须指导孩子认识到方法比答案更重要,当孩子在学习中存在薄弱环节,家长要建立一种意识,教孩子遇到问题不要急于问别人,不要依赖家长给出答案,而要让孩子先思考、探索和实验,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和自信的心理品质。•专题5努力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与活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孩子真正内在的兴趣,孩子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儿童生性好动、好奇,有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有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父母应该循着孩子的兴趣爱好着意培养。求知欲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发展因素。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指导,重点之一是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启发孩子乐于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必须注意防止孩子出现学习求知欲望随年级升高而减退的现象。•小学生能较长时间从事某一项感兴趣的活动。当学习、掌握一些本领和技能时,得到赞扬会使孩子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此时,家长要适度引导,将其兴趣转移到其他学习、任务和活动中,既使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也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专题6继续关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对小学生非常重要,尤其要培养孩子按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习惯。孩子晚上不肯睡,早晨不愿醒,将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要让孩子参与劳动,因为在劳动中,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能够培养责任意识。•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指导孩子叠被子、洗袜子、扫地、洗碗、整理书架、收拾房间等。坚持下去,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要激发孩子劳动的欲望,设法使孩子从劳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肯定。不要让孩子做力不从心的事,要培养劳动的兴趣与习惯,同时克服物质刺激的负面影响,此外,家长的示范很重要,家长要精心指导孩子的劳动技能,传授一些诀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劳动小技能。L/O/G/O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心理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后,心理发育迅猛,主要体现在:•1、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学第九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4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