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9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2019中考语文真题双向细目表能力层级难度要求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探究基础知识12字音√易22字形√易32文言解词√易42古诗文名句默写√易52语法知识(复句)√易62标点√中72修辞√易82文学常识√易课内92理解(概括)事物的特点√易分值题序考查内容知识内容项目小说(散文、诗歌、记叙文)阅读102感受、体会内容的情感√中112理解重点词语(连词)在文中的作用√中122理解文句的含义√中132品悟语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易课内说明文阅读142总结节选语段的说明内容√易152分析说明文中的重点词语的作用√中162理解神话故事在说明文中所起到的作用√中172判定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易182语言多元化表达的作用√中课内议论文阅读192分析句子的表情达意√中202感受内容所表达的人物情感√中212加强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中课内古诗阅读222理解诗句中关键词语的统领关系√中232对重点诗句的赏析√中242感受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难252对诗歌的总的、多元化的理解,如写作特点、主旨、写作手法等内容√中课外文言文阅读2644个单字理解(课内文言词的积累和运用)√易276三个句子翻译(根据语境连词成句,以及文言句式的运用)√偏难284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概括√偏难课外294分析景物的特点及其景物描写的作用√中现代文阅读(散文)304结合重点句子,分析内容√中314分析句子含义及其写作手法√难32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画线句子√难写作3340成长中的体验√中规律总结:“基础知识”考点比较固定,训练有规律可遵循,可操作性强。“课内阅读”注重体裁的多样性,新授课时注重文体知识点和解决此知识点的能力培养。“课外文言文”考点固定,以课内养课外,足以应对该考题。“课外现代文阅读”选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考点也比较容易把握,可采用“文科理科化”的思路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考点也在教师的可操纵范围之内。中考样题与真题相似度对比分析题型题号分值样题真题一致性基础知识12字音字音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所考查的要点完全一致,只是在内容上灵活变化而已,可操作性非常强22字形字形32文言解词文言解词42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文名句默写52复句复句62标点标点72修辞修辞82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课内散文(小说、诗歌)阅读《孔乙己》《雪》(课内散文、小说、记叙文、诗歌等)这几种文体出现了轮流考查的趋势。大都是容易出现命题新意的文章。知识点的命题方向基本上围绕不同文体考查重点进行命制,考查知识点也在可控制范围之内。9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事物的特点102关键动词的分析文段的感情基调112理解重点内容关键连词在文中的作用122人物的社会价值句子的含义132描写方法判定语段语言特点课142语段层次划分总结节选语段内容该项考查文体完全一致,题目命制紧内说明文阅读152代词的指代内容重点词语的作用紧围绕说明文考查要点进行,有些内容还出现了重复考查现象(如“说明内容”“重点词语”“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等)。所考查知识点都控制在说明文文体知识点以内。162对内容的理解神话故事在文中的作用172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182说明方法的判定语言多元化的作用课内议论文阅读19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议论文成为必考文体之一,所考查内容基本一致,但不再单纯地考查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性知识,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感悟和分析能力(适度侧重议论文特点)。202对文段的理解感受人物的情感212文段的启发意义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课内古诗阅读222句子的表现手法诗句内容关系的理解古诗为新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完全一致,题目的命制也紧扣诗歌要点进行,也基本上控制在分析诗歌的考查要点之内。232诗句所表达情感理解对重点诗句的理解242诗句意境的理解诗句所表达情感理解252对诗歌整体理解对诗歌整体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2644个单字理解4个单字理解考查要点和方式完全一致,比较固定。以课内养课外,此题可控性较强。276三个句子翻译三个句子翻译284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课外现代文阅读(散文)29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此阅读主要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考查要点基本一致、题目的命制紧紧围绕散文阅读分析要点进行。考查知识点也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可操作性也较强。304结合句子理解文章语言特点结合重点句子,分析内容314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含义及其写作手法32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一语双关”深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画线句子写作3340成长经历成长中的体验话题相同,侧重学生对生活的自身体验和感悟能力的考查。规律总结:样题与真题的一致性非常高,阅读题的一些考查知识点也存在许多的相似点乃至相同点,加强同一文体知识点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一定的解决该类文体知识点的能力,考题就足以应对。认真分析样题,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实效和学生的得分率。语文中考试题对比分析一、语言基础知识时间考查角度内容考查能力点2011年1.字音、字形2.加点字能否替换3.病句4.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的记忆;②考查对句子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③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④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记忆和积累情况。2012年1.字音、字形2.成语3.病句4.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的记忆;②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③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④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记忆和积累情况。2013年1.字音、字形2.选词3.病句4.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的记忆;②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③③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④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记忆和积累情况。2014年1.字音、字形2.成语3.病句4.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的记忆;②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③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④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记忆和积累情况。2015年1.字音、字形2.成语3.病句4.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的读音和书写的记忆;②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③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④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记忆和积累情况。2016年1.字音2.错别字3.文言单字解释4.成语5.病句6.标点7.修辞8.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读音的记忆;②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书写的记忆;③考查对重点课内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记忆;④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⑤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⑥考查对常用的冒号和引号的用法;⑦考查对常见修辞的理解和判断;⑧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2017年1.字音2.错别字3.文言单字解释4.复句5.古诗文名句6.标点7.修辞8.文学常识①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读音的记忆;②考查对常见重点词语书写的记忆;③考查对重点课内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记忆;④考查对语文语法(复句)的理解;⑤考查对病句的分析和修改能力;⑥考查对常用的冒号和引号的用法;⑦考查对常见修辞的理解和判断;⑧考查对重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规律总结:字音、字形固定不变,选择题数量增大后,题型基本固定,所考查的知识点也固定了下来,估计一段时间不会发生变化。这其中的训练目标和培养能力的方向教师还是比较容易把控的和可操作的。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分析时间考查内容考查角度2016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0.分别说说文中两个加点词的作用。11.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请从论证的角度简要分析。12.对方错误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正确观点是什么?①分析关键词在论证表述中的作用;②分析论证内容层次的安排理由;③分析概括论点。2017年《故乡》10.闰土从少年到中年,形象发生了什么变化?11.第⑥段侧重描写中年闰土的______和_____。12.紧扣“厚障壁”和“寒噤”两个词,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①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②人物形象的分析;③理解分析句子的能力。2018年《孔乙己》9.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10.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1.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2.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结合具体语境来选择正确的词语;②分析关键动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③分析综合人物在社会中的意义。《看云识天气》15.第④句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16.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17.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是()18.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①分析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所指;②能结合重点词语正确分析和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③能正确判断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敬畏自然》19.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对本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1.本段文字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错误的一项是()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②结合语境理解句子,(尤其是在表情达意中);③分析文段的启发和教育意义。《雪》①分析事物的特点;②关规律总结:尤其是近几年以来,课内现代文越来越加强了对一些文学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文章的选用,同时避开了一些过于熟悉而没有太多新题目出现的文章。2019年9.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0.节选文字的感情基调是()11.联系全文,分析加点的“但是”在文中的作用()12.对文中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学,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理解错误的一项是()13.节选文字的语言特点是()键词语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③结合文段正确分析和理解句子;④分析概括语言特点。《奇妙的克隆》14.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15.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16.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是()18.文中使用了英语和希腊文,其作用是()①正确判断和归纳说明内容;②分析神话故事在说明文中的作用;③正确判断并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④多种语言表现方式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所起到的作用。《傅雷家书》19.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0.贯穿整段文字的主旨是傅雷要儿子做一个()的人21.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①结合以及理解句子;②理解文段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③整体理解语段。《望岳》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①理解具有统领性的文字;②对重点诗句的理解;③对诗句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的理解;④对诗歌的综合性、多角度的理解。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规律总结:题目命题方式比较固定,注重考查考生的文言词积累和句子翻译等基本功以及灵活处理文言文的能力。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分析时间题目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2016《夜读岳飞》散文17.从全文看,标题“夜读岳飞”中“读”的意思有哪两层?18.文章第①段,作者在书房挑灯夜读,为什么还要写远处高楼上明灭不定的五彩霓虹灯以及近处泛滥新潮的流行音乐?19.第②段“我庆幸我的夙愿于斯时斯地如愿以偿”“我的夙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0.文章末段,作者说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①对题目中一语双关的理解②多角度分析某语句的作用③理解具体内容所指④理解句子的含义2017年《圆明园情节》散文28.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圆明园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9.结合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30.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31.文章中多次提到“结”,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谈谈文中中的“结”是指什么?①分析多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②品析句子品味语言特点③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④对文中一语双关的深刻内涵考查内容及角度时间考查内容考查角度20184个重点单字解释考查学生
本文标题:2019中考语文试题双向细目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5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