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刘瑞-201122030194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作业学号:201122030194姓名:刘瑞一商业伦理内涵“伦理”(ethics)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ethos,本意为风尚和习俗。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院讲授道德品行的学问,提出了ethikas(伦理学)这一术语,此后,伦理就成了与道德品行有关的概念。在中国古代,“伦理”一词中的“伦”和“理”是分开使用的,“伦”的本意为辈,后来引申为类,比,序等意思。“伦”字由“人”“仑”组成,“仑”字有条理,思虑之意,加“人”字做偏旁,就有人事之理的意思,指人和人一代代向链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所谓伦理,是指在人与人关系中所需要的准则,原则和规定。把伦理的概念引申到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伦理的概念。所谓商业伦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及其成员从事经营时,完善其素质和协调商业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和品质遵循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普遍道德要求在商业领域中的具体化和职业化。商业伦理的本质,是指商业伦理所有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商业伦理,既是一种职业道德,具有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同时又是一种社会道德,具有社会道德的本质属性。从社会道德关系层面看,社会道德是以特有的善恶评价标准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就与以真假标准判断的科学方式,以美丑标准判断的艺术方式明显不同。以善恶标准判断的核心是价值,就是说,以善恶标准判断是以认识道德客体,评价道德现象,调节社会关系,预测社会发展,形成行为准则等方式来认识,反应,改造和完善现实世界的。它以特有的价值标准将世界分成两个部分,及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应该和不应还,并且弘扬前者贬斥后者,表现出把握现实世界的独到价值和意义。社会道德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而是从特定的价值追求出发,能动的改造世界。这里的改造是指以精神手段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符合某一价值要求的精神活动。道德的这种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类只有结成群体,才能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人类群体及其生产和再生产只有在一定持续和行为规范的统筹下,才能不出现混乱,才能顺畅进行。道德就是运用其善恶标准和规范体系来促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而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他进行价值评价。评价是社会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将善和恶,有价值和无价值,有意义和无意义加之于评价对象,往往会左右人们的态度和价值取舍,从内心和外界两个方面形成道德环境。对于个人而言,道德评价将外在的标准直接灌输于内心,形成自己的动机,欲望,需要,意图等,使之符合社会的价值要求和价值目标。运用社会道德把握世界,不是盲从于人,而是提升道德境界。在善恶交织,利益冲突,是非较量的现实生活中,道德思维方式绝非随波逐流,绝非盲从权势,而是坚持价值原则和目标,恪守道德原则和规范,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净化道德心理和情感,坚持道德意志和信念,提升道德能力和境界,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为实现社会的道德理想而把握世界,以把握世界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职业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职业是一种以社会分工为纽带而形成的普遍的社会关系。简言之,职业的本质就是六个字,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本质也离不开这六个字,即:职责,权利,利益。职责,在伦理学上,责任是义务的内容,故职责也可以说是一定职业岗位上的责任和义务。每一种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体现着一定的义务要求,其内容大体有五个方面:充分发挥本职业,本岗位的职能;保持本职业,本岗位的目标和方向;掌握和严格遵守职业规划,并按其要求行事;按计划完成岗位任务,并未职业行为承担后果;保持本岗位和本职业与其它岗位和职业之间的正常,有序的练习。权利,任何职业都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及社会和企业所赋予的公共权利,习惯上叫做“职权”。它的内容表现在四个方面:掌握,使用,管理和支配某些社会资源的权利;要求保证职业活动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如市场运行机制,企业自主权利,劳动保护等自由发展的权利;在履行职责的时候,要求他人和社会给予配合和合作的权利;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回报的权利。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道德利益,以物质利益为前提。其实,“职”和“权”的是指就在于处理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所以,职业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的交织点和结合部。实际上每个岗位都涉及四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对象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职业群体和集体利益;从业者的个人利益。商业伦理的基本特征:功利性。商业伦理的功利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例如,经商就是为了赚钱,效益与效率原则就是商业伦理的重要原则;又如,商业是最广泛,最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行业,是一种中介行业,其本质是服务,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服务。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构成了商业伦理的功利性特点。这里有一个短期功利与长远功利的统一问题,二者关系的合理处理,需要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统一。专用性。商业作为一种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必须有其专用性的行为规范,比如,诚信经营,义利结合,公平竞争等都是商业伦理的特殊要求。但专用性也有规范性,即无论经济领域内的那种职业伦理,都要以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他人利益为重,不能出格,也即必须符合政策规范,法纪规范的要求,商业伦理的特殊性必须体现出这种要求。相对稳定性。如前所述,伦理比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商业伦理也不例外。但商业伦理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我们在论述不同历史时期商业伦理的特征时发现,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几千年来商业伦理现象的方向没有变化,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商业伦理的基本规范又有不小的差异,特别是理想的商业伦理和现实的商业伦理差异更大。超前性。伦理具有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特点,往往具有超出常人水准的先进属性,其价值观往往蕴含着某种高于现实生活的理想成分,这就是伦理的超前性。商业伦理也具有这种特点。比如,我们通常所要求的“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公平竞争,等价交换”,“商业经营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和商人的物质利益动机往往占了上风。滞后性。商业伦理往往带有一些“传统的惰性”,“体质习惯性”。往往表现为:环境变化了,条件变了,不合时宜的伦理观念还在发挥作用,新的伦理观念发挥作用遇到阻力。比如竞争,很多人都难以适应,连买东西也不愿意讨价还价,更别说充分竞争了;又如分配,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不能搞平均主义,但也不能拉大收入差距;再如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弱,不逼到一定的份上,消费者吃了亏,还是忍气吞声,等等。伦理的之后性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而言的。滞后性道德往往是旧经济关系的产物,新的经济关系不是他的生成条件。商业伦理凭借自己的本质力量及自身的功能,在政治,社会,市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调节和促进的作用。他作为一种内在的约束力,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唤起人们的“良知”,使人们“内省”,从而可以起到政治,法制,经济等手段起不到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商业伦理的调节功能;商业伦理的认识功能;商业伦理的教育功能。二个人感想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研究商业伦理的目的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这样一种理想秩序:不仅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而且能使商业起到激励和促进每个人满足需要、发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并能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商业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目标是让经济活动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合理的商业道德秩序。同时,它还将社会上因经济利益而发生的贿赂、胁迫、欺骗、偷窃、歧视等现象做重点探索,以警示这些行为所造成的终极损害以及波及到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商业伦理的问题自人类经济行为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并随着社会关系体系的丰富变得复杂起来,最后竟让人感觉它十分的抽象,终于被搁置到哲学研究的领域里。然而,无论今天我们是否关心以及是否理解了“商业伦理”这几个字,商业伦理现象和它所牵系的一个巨大的问题“裂变效应”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每天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并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它与生活的日常用语距离较远,似乎让我们颇感陌生与乏味。只有当我们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甚至当某种事件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才会大张旗鼓地痛斥商业伦理的破坏者,谴责迫害公共利益的肇事者。譬如,遇到了“三鹿事件”。对企业而言,商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途径去解释它,传播它。如果让一个专心于经营的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业主)去阐释和应用这个繁琐的理论来教化自己和员工,便显得颇不现实。那么,如何让企业对这个生僻又看似无意义的字眼产生浓厚兴趣呢?这是个大难题。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多数企业家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这个近乎现实一些的课题的建设。我们便从这里找到了契机。作为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价值、利益、善与恶等判断的伦理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从中国传统哲学汲取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是大多中国企业家所采用的做法。他们自儒、道、释的学说中,提炼适用于自身企业特征的论点,借以发挥——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元素,儒、道、释的哲学追求总体上是积极和向善的,它们在历朝历代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的影响最为深刻,这除了历史文化禀赋之外,更有企业家对儒学和企业经营法融合的兴趣的原因。例如,仅是《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名句便感染和启发了许多人。细想之,确如此。制定商业计划,要遵循人之所需,尊重市场所需,自己都不能信赖的产品,何以销售与他人呢?制定用人制度、对外公关策略,要循人才之需要,社会之需,自己都不满意的岗位制度,何以让他人称道?经营中的方方面面,皆如此理。所以,很多人借此句演绎出“换位思考”、“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等等这样时代理念。当然,我们身边的反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譬如在某些地区的中小餐饮店有这样一种说法:自家做的饭菜家人一般都不会食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其深知饭菜加工的卫生环境之恶劣,深知掺杂的配料是如何之劣质。既然如此,何又售予他人呢?除此以外,企业家们还通过“精益求精”等一些古训演绎为当代质量观,并提出“质量重于泰山”,随之又依照这个理念制定出关于质量方面相关的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推广;再者,企业家还循着传统文化思想的路线,按照“举贤才”的观念,便制定出一些列以“尊重人才”为目标的表现形式,即制度、态度、行为准则等。这样一来,对构建和谐的商业伦理体系大有帮助。研究和学习商业伦理学的基本方法可以依从以下线索:1.从现实的商业现象、商业关系的事实入手,找到深层的商业伦理矛盾;2.揭示和把握隐藏在商业伦理矛盾中的内在必然规律,以及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目标;3.根据商业伦理规律和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设计出能够调节商业伦理关系的社会制度,制定商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矛盾:1.自利与利他的矛盾;2.经济发展目标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解决商业伦理矛盾的方法:1.解决自利与利他这对矛盾的根本出路——社会公正:1)社会公正是解决商业活动中自利与利他这对矛盾的根本方法;2)在现实中,实现社会公正的首要问题就是创建良好的社会制度;3)实现公正、合理的经济伦理秩序,制度的建立只是条件之一,道德是另一个必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矛盾之关键——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1)“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经济发展对于这一终极目标来说,只应作为
本文标题: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刘瑞-20112203019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46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