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XX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优秀设计项目申报表
优秀设计项目申报表项目名称创新港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号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员项目介绍项目背景2015年XX新区入选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创新港项目位于XX新区沣西新城,由西安交通大学与XX新区联合建设,位于沣西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区,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北至渭河,东临新河,南至西宝高速新线,研究范围11.54平方千米,规划用地面积283.23公顷。创新港地区自然条件特征为: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易造成洪、涝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规划用地位于渭河河堤以东低洼地内,与河堤形成大约6米的高差;区域内渭河及新河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河道枯水流量小,渭河含沙量大;场地属渭河冲积形成的洼地,场地水位埋深为8.40~10.80m。规划用地范围内,以村庄建设用地和农林为主,物种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强。因此在此地区实施海绵城市必要性强但难度较高。创新港项目海绵城市的建设,是XX新区首个面向单一建设主体、单一项目的实施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XX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落实途径,对XX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主要内容结合基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提出创新港地区海绵城市实现路径,通过合理选择LID设施类型、合理布局LID设施规模,最终实现规划区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控制目标。主要设计内容为:1.分析基地现状特征,对创新港地区气候、地形地貌、开发前水文特征、土壤类型、地下水位情况、用地现状、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现状等进行分析和总结;2.结合《XX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30)》、《沣西新城核心区低影响开发专项研究报告》、《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控制性详细规划》、雨水工程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3.根据现状及规划目标,落实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对基地发展要求,提出“源头控制、客水引流、中途蓄滞、末端排放”的总体规划思路,形成绿灰结合的立体排水防涝系统,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4.合理制定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一轴、四廊、水野拥城”的绿地系统总体布局,规划设置了四条放射性绿廊以及一条贯穿基地东西的绿色景观轴线,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本底支撑。5.提出适用于创新港要素为以蓄、净、用为主,渗、滞、排为辅的规划策略,根据规划策略选择适合的LID设施;6.结合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分解和明确各地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及绿色屋顶率等低影响开发主要控制指标,利用基于SWWM模型基础之上的U-Water-Drainage海绵城市数字排水模拟平台分析方法分解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通过反复模拟实验,确定合理的控制指标要求,指导下层级地块规划设计或建筑方案中的海绵技术应用与管控;7.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内容、建设时序、资金安排与保障措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积极探索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城市水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与特色规划创新1.规划结合创新港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一带四廊五区”的规划结构,在规划绿廊里设置人工水系,形成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完善区域雨水径流路径,实现海绵设施——绿地系统——雨水管网系统三者的有机结合。2.规划形成“源头控制、客水引流、中途蓄滞、末端排放”的全程雨水路径规划,因地制宜地实践低影响开发模式,建立径流全过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管理模式,逐步修复城市水文循环,形成自然排水系统。3.运用海绵城市数字排水模拟平台分析模拟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基地雨水径流情况,并对地块LID设施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通过调整控制指标,反复模拟雨水径流情况,确定最优方案,最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4.规划可结合控规图则对地块增设海绵城市控制指标要求,有效解决了与法定规划的衔接与管理问题。5.规划突破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控规阶段对海绵城市规划的内容要求,部分内容已深入修规阶段,可直接指导项目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特色1、是XX新区首个面向单一建设主体和项目的实践型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是解决创新港地区地处河道低洼地、水质性缺水严重、夏季降雨集中容易形成涝灾、雨量利用率低、地下水位高等现实问题、总结形成具有典范意义的海绵建设路径和技术方法。3、采用绿灰结合的立体排水防涝系统,形成安全应对强降雨和合理应对一般降雨的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从根本上避免城市内涝频发灾害的产生。4、将专项规划方案与评估考核体系相衔接,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管理。
本文标题:XX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优秀设计项目申报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0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