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香港上市实用操作手册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香港交易所概述香港交易所概述香港交易所概述香港交易所概述1.11.11.11.1香港交易所简介香港交易所简介香港交易所简介香港交易所简介香港交易所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市场机构成功带领香港金融服务业由一本地主导的市场,发展成为亚洲区内吸引世界各地投资基金的中央市场。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香港的证券及期货市场完成合并之后上市。作为一家市场主导并向股东负责的机构,香港交易所致力把握亚洲区内以至世界各地的商机。香港交易所的业务运作分由多个专责部门执行,由管理层和董事会直接领导及监察。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关,负责制定香港交易所的目标、使命、策略、政策和业务规划,并监察管理层的执行工作。香港交易所是香港中央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的营运机构兼前线监管机构,职责范围包括:监管上市发行人;执行上市、交易及结算规则;以及主要在机构层面向交易所及结算所的客户提供服务。交易所及结算所的客户包括发行人及直接服务投资者的中介人,例如-投资银行或保荐人、证券及衍生产品经纪、托管银行和资讯供应商等。而交易所及结算所提供的服务则包括交易、结算及交收、存管及代理人以及资讯服务。市场监管市场监管市场监管市场监管香港交易所致力履行本身公众责任,以确保市场公平有序地运作,并审慎管理风险,切合公众利益特别是投资大众的利益。香港交易所亦致力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紧密合作;证监会是香港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并属一独立法定组织,负责执行市场法例,促进和推动市场发展。前瞻与展望前瞻与展望前瞻与展望前瞻与展望香港交易所是肩负公众责任的商业机构,要同时负责营运中央市场,对市场整体利益必须慎加考量。此外,其工作亦须有助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配合国家日后的发展。香港交易所2007至2009年的使命宣言:成为一个专注香港、中国内地以至亚洲其他地区的证券及衍生产品的主要国际市场。1.21.21.21.2香港证券交易所及其市场的发展历程香港证券交易所及其市场的发展历程香港证券交易所及其市场的发展历程香港证券交易所及其市场的发展历程1.2.11.2.11.2.11.2.1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1999年,当香港财政司司长发表财政预算案演词时,他公布香港证卷及期货市场会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和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根据改革方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联交所及期交所在1999年9月27日各自举行股东大会,会上分别通过了有关协议计划,并于1999年10月11日获法院批准有关协议计划。两所及结算公司的合并于2000年3月6日正式生效,合并后的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6月27日以极少方式在联交所上市。在香港交易所进行合并及上市时,香港交易所的法定股本为20亿港元,分为20亿股,每股1.00港元;已经发行股数为1,040,664,846股。联交所鼓动合共获发747,845,0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在原有的929股联交所股份的基础上,每名联交所股东获发805,0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期交所股东则合共获发320,505,0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在原有的230股期交所股份的基础上,每名期交所股东获发1,393,500股香港交易所股份。香港交易所在联交所上市的过程中并无发行新股。证券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市场香港的证券交易最早见于19世纪中期。但是,到1981年香港经纪协会成立时,才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1914年,香港经纪协会更名为香港经纪商会。香港的第二个交易所—--香港股份商会于1921年成立。最终于1947年,香港经纪商会与香港股份商会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此后,香港经济快速发展,促成了另外三家交易所的成立,包括1969年成立的远东交易所、1971年成立的金银证券交易所以及1972年成立的九龙证券交易所。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压力下,1980年,此四个证券交易所合并,并成立了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自此,四所时代结束,并且新交易所于1986年4月2日开始运作,采用计算机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于2000年3月,香港联合交易所与期交所合并。衍生产品市场衍生产品市场衍生产品市场衍生产品市场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于1976年成立的香港商品交易所,其是亚太地区主要的衍生产品交易所。香港商品交易所当时主要买卖的产品包括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及黄金期货。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更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期交所)。1986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其旗舰产品---恒生指数期货:至今,恒指期货仍然是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最受欢迎的期货产品。期交所提供一个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场,让投资者可透过逾160家交易所参与者(当中许多为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机构)买卖期货及期权合约。香港交易所的衍生产品市场为各类期货及期权产品提供交易市场,这些衍生产品包括股票指数、股票及利率期货及期权产品。香港交易所及其全资附属成员机构--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有限公司---实施一套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让交易所参与者即其客户能在一个高流通量和监管完善的市场,进行投资和对冲活动。股票交收股票交收股票交收股票交收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于1989年注册成立,其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于1992年投入服务,成为所有结算系统参与者的中央交收对手。中央结算的运作是基于存放于中央存管处的非流动化股票来进行。股份交收则以持续净额交收的方式,透过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参与者的股份户口进行电子存帐或扣账。所有中央结算系统参与者之间的股份交易均需于成交后第二个交易日(T+2)进行交收。1.2.2市场发展历程市场发展历程市场发展历程市场发展历程1841-1960年年年年香港初因《穿鼻条约》割让予英国,而1842年之《南京条约》确认该项割让。在起初50年的英国殖民地时期,香港由一个渺无人烟的小岛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人口约225,000人。在19世纪60年代,香港经济富裕。在这十年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其后发展为汇丰)成立,香港通过首套《公司条例》。1865年首套《公司条例》通过后,公司准以有限责任形式成立,香港亦开始出现证券交易。1891年,香港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香港经纪协会]成立,为证券市场确立秩序和清洗定位。该会后于1914年更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当时交易所并没有华人会员,直至1921年10月1日,一家由华人组成的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协会]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家交易所因为战后恢复经营的会员人数不多,遂决定成为新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起初,市场交投淡静,交易费用高昂,更没有什么纰漏规则,内幕交易并不罕见。战后香港工业化的资金主要来自内部资源或银行贷款,而并非透过证券交易所集资。充裕的市场资金激发地产业在50年代迅速发展,当时不少大型地产商的上市公司的市值也是水涨船高。1960-1985年年年年1960-1973年年年年这是个充满信心的成长年代。香港的基建急速发展,生产商又受惠于大量廉价技工,工业突飞猛进,金融业亦日趋活跃。60年代初,凡公司发售股份皆出现大量超额认购,股份交投十分蓬勃。随着愈来愈多不同行业的公司陆续上市,恒生指数(恒指)于1969年11月24日乘时推出。恒指原是恒生银行在1964年开始编制,以33只具代表性股份的表现为基准的内部参考指数。在香港经济迅速发展下,再有三家交易所相继成立,分别为远东交易所(1969年12月17日)、金银证券交易所(1971年3月15日)及九龙证券交易所(1972年1月5日)。1973年1月8日,四家证券交易所决定划一交易时段。1973年2月,《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制定后,新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受到管制。70年代初,几乎每日都有新股发行。恒指不断攀升,1973年3月9日,恒指在短短四个月内由不足700点升至1774.96点水平。怎料至1973年底,泡沫开始爆破,恒指急挫至约433点。翌年12月底,恒指收报177.11点。1974-1985年年年年1973年股灾过后,能更有效保障投资者的《证券条例》及《保障投资者条例》于1974年3月1日生效。1976年,《商品交易条例》于8月通过后,香港商品交易所于12月17日成立;当时主要买卖的产品计有棉花期货、糖期货、黄豆期货及黄金期货。1977年,一个研究合并四家交易所的工作小组成立。最后,由四家交易所合并而成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于1980年7月7日注册成立。中英两国政府于1982年起就香港主权问题(最终导致香港主权于1997年移交)展开谈判。恒指于同年12月2日跌至676.30点全年低位。由于香港于1997年后之前途不明朗引致信心危机,政府于是采取措施增强对港元的信心。1983年,港元与美元挂钩,定价于7.8港元兑1美元。一年后,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于1984年签订联合声明。1985年5月7日,香港商品交易所更名为香港期货交易所(期交所)。经济持续增长,恒指在1985年底升至1752.45点。1986-1999年年年年1986-1989年年年年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于收市后停业;同年4月2日,由四所合并而成的香港联合交易所(联交所)正式开业。1986年5月6日,期交所推出其旗舰产品—恒生指数期货;至今,恒指期货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期货产品。1986年9月,联交所正式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会员。由于本地及海外投资者入市气氛浓厚,恒指于9月24日,收报点数首次突破2000点。1987年10月1日,气势如虹的恒指冲上3968.70点这个其后四年也不复见的高位,但到1987年10月16日这个黑色星期五,全球股市崩溃。香港在随后的星期一(10月19日),恒指急挫,收市时报3362.39点,其后人称该天为黑色星期一。联交所于1987年10月20日至23日停市四天,期间恒指期货亦暂停交易。市场信心动摇,以致10月26日重新开市时,恒指一日内暴跌约43%。1987年10月的股灾后,联交所彻底改革,成立了由22名成员组成的联交所理事会以及一支强大、专业的行政管理队伍,以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及改善市场运作。1989年3月,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成立,为证券交易营运一个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在1989年之前,所有在期交所执行的交易均由订约代理人结算及担保。1989年5月1日,法定机构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成立,获赋予多项权力监管本地的证券及期货业务。1989年5月15日,恒指收报3309.64点,较1987年12月7日的1876.18点全年低位回升超过75%。联交所继续发展为主要的国际证券交易所。1990----1996年年年年90年代,香港开始受惠于内地市场开放。1992年7月,海虹集团股份成为首家利用首次公开招股形式在联交所上市的香港注册成立之内地企业(或称为「红筹股」)。翌年7月15日,首家H股公司(内地注册成立的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开始在香港进行交易。交易系统不断提升,在联交所及期交所买卖的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1992年6月24日,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CASS)启用,最先是以逐项交收形式运作,到10月时即实施持续净额交收。推出CCASS有助防止交收积压,也令联交所能更有效应付翌年推出自动对盘及成交系统(AMS)后大幅增加的交易活动。期交所于1993年3月5日推出恒指期权及于1995年3月31日推出股票期货。此外,联交所于1995年9月推出股票期权合约;同年11月,日转期汇外汇期货开始在期货市场交易。1995年11月,期交所推出首个电子化荧幕交易系统—自动交易系统。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证券交易系统亦提升为AMS/2终端机,由1996年1月25日起容许进行场外交易,此后证券经纪除可经交易大堂终端机执行
本文标题:香港上市实用操作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