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历程有以下四个时期:一、初期——媒介发展的起步1978年以前—运作资金都由政府直接拨款。建国初期的传媒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闻事业网。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传媒工作,确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了报社的企业地位。1949年底在北京召开报纸经理会议,这次会议对报纸的经营管理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报纸的经营实行“企业化方针”,二是报纸实行“邮发合一”的方针。这一时期的报纸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具体措施为:正确调整报价;重视广告业务经营,增加经济收入。二、1979年——媒介发展的转折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革”错误,结束了极“左”错误长期的干扰。这一时期,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内部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几家报社试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开始了新的探索。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这预示着多年的被禁止的传媒广告开始解禁,改变了“新闻传媒只是舆论宣传工具”的看法,中国传媒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三、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媒介的“产业化”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媒介在业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营管理上开始逐渐推行企业化管理机制,有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意商业化运作,中国媒介进入产业化的准备阶段。报社开始尝试办报以外的多种经营方式,报业资本开始显露出盈利的本质,标志着我国报业的第二次市场化进程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归属第三产业,并且指出“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为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政策上的准备。四、90年代末至今——“媒介集团化、资本运作”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报业集团,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媒介集团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深入发展。中央电视台2000年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第二经济支柱”,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电视资源为基础的电视产业经营活动,摆脱过分依赖广告收入支撑电视事业需要的格局。我国媒介管理体制对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媒体对人类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媒介管理体制对媒体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媒介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但是媒介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往往会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收视率、收听率等而出现失实报道、媚俗化、格调低下等问题。我认为,积极的一面体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媒体新闻的播报,这使得在媒体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但是同时过分的商业化和娱乐化使得媒体的新闻让人难以信服,少了一些公正和客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各种媒介承担着更多更重要的责任。迫切要求建设完善媒介管理制度,改变媒介自由的现状,形成一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媒介从业队伍,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管理制度、道德标准来指导我们从事媒介事业,如果没有社会大众对于媒介进行高水平的伦理监督和批评引导,我们的媒介就很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很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力量。参考书目:[1]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刘斌.《中国广播产业制度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5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