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禽病的综合预防措施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在诸多预防疾病的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养禽场与场外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认真细致地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不仅为了本人或本场的饲养成绩和经济效益,也是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应尽的责任。•只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才能细致地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才能认真地落实每一个与预防疾病有关的环节,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那些毫无责任心和自觉性的人最终是不可能养好家禽的。二、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疾病的预防,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例如对进场人员和车辆物品的消毒,对种蛋、孵化机和出雏机的清洁消毒,禽舍的清洁和消毒的程序和卫生标准,疫苗和药物的保管与使用,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对各种家禽的饲养管理规程等,制度一经制定公布,就要经常检查总结,有奖有罚,这是养禽场尤其是大型养禽场绝对不能忽视的,没有严格的制度是不可能有科学和合理的管理,就不可能养好家禽,就必然要爆发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的,只有严格地执行科学和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才能使预防疫病的措施得到落实,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三、养禽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养禽场地的选择,应作慎重和全面考虑,从防疫卫生角度,应特别注意远离居民点,远离禽场、屠场、市场和交通要道,地势较高而不位于低洼积水的地方,有充足和卫生的水源。四、专一的生产•家禽和家畜之间有一些疫病是共患的,也有一些家畜可以带菌不发病,而将病菌带给家禽,引起家禽发病,例如狗和猫可以携带禽出败杆菌而无疾病症状,但可通过粪便或唾液等将细菌传入鸡群,引起禽出败的爆发。•不同种类的家禽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也是不同的,异刺线虫与组织滴虫对鸡的危害并不太大,但是对火鸡和孔雀却是灾难性的,如果在一场内同时饲养这几种家禽,那么火鸡和孔雀很容易因黑头病而造成损失,而家鸡却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爆发鸡新城疫。•不同品种的家禽之间的抵抗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将本地三黄鸡与外来种AA鸡等养在同一鸡场内,则本地三黄鸡也许平安无事,但AA鸡却时常会出现非典型鸡新城疫等疾病。•由此可知,在条件许可时,最好是专业化生产,一个禽场一个品种的家禽,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对疫病的预防。五、全进全出•不同年龄的家禽有不同的易发疫病,禽场内如有几种不同日龄的家禽共存,则日龄较大的患病家禽或是已病愈但仍带毒的家禽随时可将病菌传播给日龄小的家禽,因此,从育雏到上市或被淘汰的整个饲养期中,病菌可能存在于日龄较大的鸡群中不发病但却可以将病原体传给场内日龄小的敏感雏禽,引起疾病的爆发。因此,日龄档次越多,禽群患病的机会就越大,相反如果确实做到全进全出,一个禽场只养一个品种的一个日龄,则即使家禽处于对某些疫病的敏感期,但由于没有病原体的感染而平安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直到顺利上市,由此可知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禽群发病的机会比多日龄共存的禽场要少得多,无数实验证明,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是预防疾病,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六、永远使禽舍与新建时一样干净•养禽与禽病防治的人士,都知道,在新建的禽场或禽舍养禽,不必花费很大功夫,也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成绩,但到第二年、第三年之后,疫病一年比一年增多,药物和疫苗越来越高,饲养成绩却逐年下降,最后可能被迫停产清场,从头再来,归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不严格经种苗或其它渠道将传染病带入场内,另一方面对禽舍和场地清洁消毒又不彻底,致使因而病原体一种又一种不断地逐步进入场内,而你又无法将其彻底清除出动,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最终使生产无法进行。•要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要从种鸡群下手,逐步建立少病或无病的种鸡群,防止疫病经种苗或其它渠道进入禽场内,在眼下商品生产上仍难获得无病的种禽群时,比较有效的减少或清除疫病的办法,就是对养禽舍的彻底清洁和消毒,使鸡舍永远象新建时一样干净无菌、无数事实已证明,这是预防禽病比较容易办到而又比较切实有效的措施。•怎样做才能使禽舍与新建时一样干净呢,下面所列的程序可作参考:•1.禽舍排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家禽上市或淘汰。在全进全出的禽场,尽快使全场排空,一只家禽也不留,如多日龄共存的禽场,也应尽可能将某一禽舍及附近的家禽排空。•2.将用具等移出室外浸泡或日晒:在空栏之后,应清除饲料槽和饮水器的残留饲料和饮水,清除产蛋箱在垫料和粪便然后将饮水器、饲料槽、产蛋箱、育雏器和一切可以移动的器具搬出鸡舍外指定地点集中,用消毒药水浸泡、冲洗,然后日晒。总之,应将一切可移动的物品一概搬出,另作清毒处理,留下一座完全无一物的禽舍,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处理。•3.清扫灰尘、垫料和粪便•在移走室内用具时,可用适量清水喷湿天花板,墙壁上蜘蛛网和灰尘,将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灰尖、蜘蛛网扫落地面上,然后将灰尘、垃圾、垫料、粪便等一起运走作无害化处理。•4.清水冲洗•在消除灰尘、垫料和粪便后,可用高压喷雾式水枪冲洗天花板、墙壁和地面,尤其注意对角落、缝隙的冲洗,在有粪堆的地方,可先将其刮除后再冲洗。冲洗的标准是要确使禽舍内任何一个地方都一尘不染,这是禽舍清洁消毒中最重要的一环,务必抓紧抓好。•5.修理房舍,清除运动场杂物和杂草,必要时更换表层表土或铺上一层生石灰,后喷湿压实。•6.冲洗和清毒饮水器,饲料槽,产蛋箱,育雏伞和电器等,一切有关的用具。•7.用化学药品消毒:冲洗后已干燥的禽舍,可用氢氧化钠、强化季胺盐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液作喷雾消毒,药物的使用浓度及注意事项可按照说明书,除使用消毒药物外,必要时还可用杀虫药以控制蚊、蝇等。在第一次清毒后,要再用清水冲洗,干燥后再用药物清毒一次。•8.安装棚架、饮水器、饲料槽、产蛋箱和电器等,并放入新鲜垫料。•9.空置15~20天。封闭禽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清毒,熏蒸清毒本应在完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并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气体浓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而目前一般禽舍的门窗、房顶等均有很多缺口或缝隙,所以往往未能达到要求的浓度,尽管禽舍的福尔马林已对人的眼睛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所以对熏蒸清毒的效果,不能给于过高的估计,而只能将其看成是一个辅助的手段。•10.开启门窗,排除残留的刺激性气体,开始下轮的饲养。七、满足家禽的营养需要•在饲养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家禽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营养缺乏病的发生。此外,也要防止饲料中某些成分如镁、硒和B族维生素等含量过高对家禽的慢性和长期的损害作用,从而诱导其它疾病的发生。八、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健壮无特定病原体的种苗,是培养健壮无病或少病禽群的基础。应从健康无病尤其是无随卵传递性疾病的种禽场中购进种苗,并且要经过当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和确认。•选择种苗应注意雏禽的精神与活力、体重及均匀度、腹部大小、脐部是否完全收缩和干燥,绒毛是否整洁,站立和走动的姿势,是否有种苗畸形等。•强壮的种苗比较活跃,叫声清脆,腹部收缩,脐部封闭无血迹,绒毛整洁光亮,足有力、头大、喙短而粗,双翼紧贴身躯。九、种苗的运输•即使种禽场提供的种苗是健壮无病的,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稍有失误,则可能因受凉、过热、缺水、拥压等而造成直接的死亡损失,幸存的种苗则大多较为衰弱,在育雏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运输种苗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押运人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并熟悉其基本的要领。冬季在中午装运,夏季在夜间装运,运装容器可以是竹筐,塑料箱或纸皮箱,箱内添加少量松软的垫料,装车应放平稳、夏季注意通风散热,冬季注意防风寒,行车路上应每小时检查车箱内纸皮箱是否有倾斜、翻倒,随机检查若干个纸皮箱内鸡苗,注意其叫声是否正常,是否张口呼吸,是否有压死的等等;对确实需要长途运输的种苗,从出壳后绒毛干燥计起,必须在36小时内到达目的地,超过36小时的最好安排在途中提供一次饮水,在运输途中或长途运输后给禽苗补充饮水,应有节制分次供给,防止暴饮,防止互相践踏,防止落入水中全身湿透。十、适时开食和饮水•雏鸡不适时开食和饮水,也是致使禽群瘦弱多病的原因之一,羽毛未干和站立未稳禽苗过早地进入育雏舍,容易受冷或被水弄湿羽毛,过早提供动物性蛋白饲料容易引起雏鸡消化不良,太迟饮水、开食又会引起雏鸡过分饥饿和缺水,一般应于了壳后24小时提供饮水和开食,可在育雏器下放置饮水器,让雏鸡自由饮水。开食时可将玉米粉或细粒饲料撒在纸上或木板上用物轻轻敲响,训练雏鸡啄食。十一、保温•雏鸡的绒毛比较短,体温比成年禽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对冷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保温不好,则雏禽很容易受冷,一些雏鸡可因此逐渐衰竭死亡。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其它疫病的发生。雏禽受冷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整个保温育雏期温度稍偏低,这在防寒设施不完善的禽舍或冬季异常寒冷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第二种是育雏温度忽高忽低,这在用木炭、煤球等保温时经常会发生,第三种是短时间严重冻伤,这种情况可见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热源停止产热而无及时发现时,也可能是白天气温高,下半夜突然降温而无及时升温等造成的。经受寒冷伤害的雏禽群,日后大多疾病不断,难以达到预定的生产水平,做好保温工作是预防疾病相当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之一。十二、通风透气•家禽的群体大,饲养密度高,生产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炭和水分,粪便和垫料发酵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在潮湿季节,家禽剧烈腹泻与水槽漏水时尤其严重,使得禽舍空气污浊,氨气过浓,氧气不足,这也是激发疾病发生的因素。所以不管那一种形式的禽舍,现代密闭式或简陋的禽舍,都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好通风透气,使舍内氨气浓度在20×10-6以下,硫化氢25×10-6以下,二氧化炭0.15%以下,一般以人们进入禽舍后无烦闷和无眼鼻刺激为度。十三、相对湿度•家禽对一般的环节干湿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但极端的干燥和潮湿,则是激发疫病的因素。禽舍内空气中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中原来含有的,鸡群呼吸排出的,粪便中蒸发的,饮水器内的水分及漏在地上水分蒸发出来等。•当相对湿度接近100%时,垫料潮湿,禽舍地面呈泥泞状。家禽羽毛污秽,氨气和粪臭味很浓,各种霉菌迅速生长,家禽的抗病力下降,球虫病、曲霉菌病等容易发生。相反,当禽舍空气过分干燥时,则尘土飞扬,在禽群惊动时更是垫料和羽毛满天飞,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激发大肠杆菌病和其它呼吸道病的发生。•在饲养家禽时,应尽量避免饮水器的饮水流落在地面上,在潮湿的季节应尽量添加干的垫料,而在过分干燥时,可以适当用水喷雾,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疫病的爆发。十四、光照•不适当的光照使种禽和蛋禽的产量达不到预定的指标,对家禽的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光照不当主要表现为光照时间过长,光照时间无规律,光照强度过高等。•长期的过高强度或无规律的光照,可使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诱发啄癖等,所以根据家禽的种类、品种、品系、日龄、生产性能等确定合适的光照。十五、避免过分拥挤•有些人为了充分利用禽舍面积,减少每只鸡所分担的折旧费和其它管理费用,或者看到眼前肉鸡价格较高,或者为了赶上某一节日的上市供应等,因而不适当的增加了饲养密度,这是不合适的,须知当单位面积的家禽数增加时,疾病的机会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的,过分的密集最容易诱发啄癖,此外由于水料槽位置不足,场地卫生状况恶化,家禽均匀度差,残次禽增加,家禽的抗病力下降;而禽舍内病原体、灰尘等明显增加等,均使禽群患病的机会明显增加了,因此合适的密度是预防疫病的不可忽视的措施之一。十六、充足的垫料•对于平面地养家禽来说,垫料吸水性能和垫料是否足均与疾病预防有很大的关系。•干沙、稻草和甘蔗渣等吸水性较差,遇阴雨季节往往地面泥泞,稻壳木糠或锯末吸水性较好,但来源紧缺,一般都难以按常规要求的厚度添加,这都是诱发球虫、沙门氏菌感染和曲霉菌病的管理因素,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地面平养家禽时一定要添加吸水性好的垫料,如垫料问题无法解决,则应考虑改为离地棚养或笼养为好。十七、充足和卫生的饮水•充足的饮水对家禽的健康十分重要,产蛋鸡断水24小时,第二天产蛋量下降30%以上,死亡数增加。室温30℃以上时,即使几个小时的断水,也可造成大批家禽的急剧死亡,所以在整个家禽饲养期,均要保证足够的饮水,在炎热的季节,尤其在中午到傍
本文标题:禽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5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