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二章、人本主义流派
一、自我表露二孤独三、自尊四、独处概念:自我表露指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把自我的真实情况自愿地告诉给别人的行为。自我表露源于自我认识。自我表露有风险,所以通常选择非常熟悉的或完全陌生的个人或群体作为表露对象。自我表露是时表露者要考虑信息的隐秘程度表露对象也要经过相当的选择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间的因果关系时双向的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的真正认识自己(朱拉德)提高自我表露的能力的过程:①承认自我是不断变化的;②承认他人是不断变化的;③提倡适当的自我表露;④勇于承担风险;⑤及时地反馈。1、表露的相互性在谈话过程中,谈话双方都倾向于使谈话的亲密水平达到一致,朱拉德称为“一对一效应”,后来的研究者称为表露的相互性。我们为什么要互相交换地表露私人秘密呢?自我表露伴随着吸引和信任感。我们一般把自己表露给我们喜欢的人,并且我们喜欢那些把自己表露给别人的人。对方的亲密程度告诉我们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下应当如何表现。表露秘密互惠原则我们都有在网上和一个陌生人开始一段谈话,谈话刚开始的时候你们都在说一些浮皮潦草的话题,什么天气啦,见闻啦,逐渐地,你们的话题渐渐深入,涉及到了家庭、薪水、人际关系你们有很好的互动,和另一个人轮流分享着自己的信息。结束这次谈话的时候,你会对这个陌生人有着超常的好感。同时你感觉到,他对你的感觉一样地好。这次邂逅使你进入了一个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使你在这一天里都有好精神。你为什么会因为这样一次谈话就有了好心情呢?这是因为在两个人分享了私人信息后,那些感觉是很特别的。当人们把有关自己的秘密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的时候,他就在进行“自我表露”。事实证明经常地自我表露是健康人格的标志。两个谈话者暴露的隐私大都在一个水准上。只要其中的一个人把自己的某些私人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那个人就会把同等水平的私人信息告诉他。自我表露来自吸引和信任感。当别人把自己的信息展示给你的时候,你就会被他吸引并形成信任感。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我们才能真实地逐步认识自己。而且一个健康的人应该真实地展示自我,他绝不会为自己的本来面目而焦虑。2、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最高水平的表露互惠来自彼此有点了解,但关系仍在发展中的同伴。婚姻中的自我表露的数量,是婚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你和闺中密友尝试这则表露互惠原则,你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当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我们聊聊吧!你会耐心地倾听,而不是用自己的个例来打断她的倾诉。其实,当你和朋友的亲密关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你不用为了让她放心,而在她倾诉之后,也说出自己同样的烦恼。表露互惠原则只适用于还没有充分彼此了解的伙伴之间。婚姻中自我表露的数量,是婚姻满意度的强有力指标。夫妻之间如果能很多次地彼此谈到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希望被对方侵犯的,也就是自我表露得越多,他们对婚姻的感觉越好。但是也要注意,如果夫妻中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的浪漫史,表露过多是没有必要的。相反,有良好关系的夫妻通常是选择适当地表露。3、爱表露的男人和女人研究者发现女性表露的亲密程度比男性高。女人感到表露的自由局限于她们正在谈论的话题性质。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在无意识中给男人和女人规定了不同的自我表露水平。男人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如果他像女人那样表达和表露过多的真实情感,就会被讥笑和拒绝。这样的社会潜规则把男人塑造得不感情用事,不善于表达情感。所以,男人表露得最多的不是情感,而是一些像工作、娱乐之类的所谓男性话题。女人则不同了。现实表明,当女人谈论父母或自己的性态度等隐秘话题时,高表露的女性比低表露的女性更被人喜欢。4、表露创伤性经历0.51.01.5实验前实验后日常话题组创作话题组健康中心就诊次数进行自我表露后,测量血压和自我报告心情证明,对创伤性经历的描写导致更大的压力和更消极的情绪。写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会产生轻微的、短期的不适,但看来这种表露行为甚至以实验中使用的相对温和的写作方式,能提高本来健康的大学生的健康方面。把伤痛埋在心底只会让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你应该说出自己的感受!主动抑制那些受伤的感觉需要动用大量的身体能量。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会导致身体压力逐渐增加。重压下,你的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自然找上门来。在日常生活里那些突然失去配偶的人。他们发现,在这种巨大的打击下,那些和朋友讨论死亡次数越多的人越健康;而那些不谈论自己的困扰和经历的人,健康问题正在逐渐增加。1、对孤独的定义和测量孤独涉及到我们对社会相互作用的数量和质量的感觉。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孤独就会出现。孤独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有或无,但是每个人都表现出对孤独感相当稳定的敏感性。2、孤独的原因(1)悲观的预期孤独的人常常带有悲观预期踏进社交环境中,预期这次交朋友也会像之前一样失败。研究者发现,孤独者给自己的评价不像给别人的那么良好。(2)孤独和社交技巧孤独者更喜欢谈论自己,他们也会更多的引起与谈伴兴趣无关的话题。孤独者喜欢给陌生人提建议,当与室友交谈时,他们很少承认别人说的话。孤独者更倾向于去扮演“被动的人际交往角色”,他们不会做太多的努力去加入对话。但是,采用社交技能训练来克服孤独是很有前途的。1、自尊与对失败的反应自尊是指你对自我概念的评价,其实质是你是否喜欢你所认为的这个自己。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自尊的表现:1.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2.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1)低自尊与失败60708090100第一次考试成绩好第一次考试成绩差高自尊低自尊第二次考试得分想像失败情景的低自尊被试认为他们在真正游戏中的表现会很差,而且在实际上,比起那些想像成功情景的低自尊被试来说,他们的表现确实很差。(2)对不同反应的解释对失败反应的差异源于人们更倾向于接收那些与他们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馈。高自尊低自尊成功失败5.05.56.06.5高自尊者即使在面临消极反馈时,也能维持较高的自我价值感。2、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动机高自尊者和低自尊者的行为可能是被不同的关注焦点所激励的。高自尊者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对的关注。低自尊者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对的关注。自我提高自我保护3、自尊的稳定性自尊稳定性是指他或她对自我价值的暂时感受。一个自尊水平高的人其自我价值感会大幅度波动或者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而可预见水平上。自尊稳定性差的人很关心外界的评价。高自尊稳定性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医院做决定,低自尊稳定性的人更可能为了讨好别人而行事。4、自尊和文化不同的文化中,形成的自尊概念不同。自我概念不同也意味着对自我满足和感觉良好概念不同。文化影响人们生活满意度的标准。1、独处时间10203040509~12岁儿童高中生成人退休成人不同年龄者一天中独处时间百分比2、独处偏好的个体差异独处可以是乏味和寂寞的,或者它也能带来洞察和修复感。不喜欢独处的人和喜欢独处的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个人对独处需要的不同,或者是源于研究者所称的独处偏好。更偏好独处的人并不逃避社会接触。1、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经常逃避实证性研究,但是,对这些心理学家引进和提出的课题进行研究,使得我们领悟到了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方面。2、对自我表露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遵从社会规则来决定在什么时候和在多大程度上表露自己。在这些社会规则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性原则。3、孤独与孤立不同。研究者这样界定孤独:孤独时我们所渴望的社会接触数量和质量与我们实际上所接受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差异。4、面对失败,高自尊和低自尊的人反应不同。低自尊者在接受社会反馈时会变的泄气而失去动机,而高自尊者则会使用策略来减少失败带来的影响。5、马斯洛观察到,实际上他所有的心理健康的被试对独处的需求都很高,大部分人每天都会花很大比例的时间来独处。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第六版-第十二章、人本主义流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7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