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图文
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_图文.pptx第十六章河南省基本概况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河南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河南省古称中原、中州、豫州,简称“豫”。因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今黄河以南,故称河南。•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南部,秦岭山系余脉的东端。东接安徽、山东,西连陕西,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全省地貌可概括为“三山一原二盆地”。【地理环境】•河南省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地区差异性较大,灾害性天气频繁的明显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2℃~16℃,其中1月最冷,7月最热;春季以4月温度回升幅度最大,秋季以11月降温幅度最大【气候特征】•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郑州市。【行政区划】•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在河南建立。公元前16世纪,发源于河南商丘的商民族建立商朝,初都于亳,历经迁移后定都于殷(今安阳)。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诸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秦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西汉初都洛阳,后迁移到今西安,东汉建都洛阳。【历史沿革】•隋朝初期,以洛阳为东都,之后隋炀帝迁都洛阳。唐代自高宗时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改洛阳为“神都”。唐朝之后,五代相继定都于洛阳和开封。北宋建都开封,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商丘为南京。金朝时期迁都到开封,称南京。元朝实行行省制,河南时称河南江北行省,此为河南称省的开始。•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总人口为1072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8%,位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为9480万人,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山东。•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41968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全省现有城市民族区3个,民族乡13个,民族镇8个。•【人口民族】•河南省是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重要传播地。【宗教信仰】•河南省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所在地,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状况】•航空方面,河南目前拥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商丘观堂机场等五大民用机场。•铁路方面,国家铁路主通道“三纵三横”(“三纵”:京广、京九、焦柳铁路;“三横”:陇海、宁西、新荷兖日铁路)贯穿河南全省。•河南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和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自然资源】•河南省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二级保护动物75种。已知的高等植物397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40种。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国际级自然保护区11个,总面积75.69万公顷。•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6000年至公元前约3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它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具体包括:神龙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诗歌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文化艺术】•河南省特产众多,类型丰富。旅游工艺品有汝瓷、钧瓷、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西平棠溪宝剑、开封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洛阳铲、麦秆画等。【特产美食】•特色饮食有郑州烩面、洛阳水席、开封灌汤包子、道口烧鸡等。特色小吃有洛阳浆面条、开封花生糕、杞县酱菜、武陟油茶、胡辣汤、海蟾宫松花蛋、沁阳驴肉、开封套四宝、烙馍卷菜、吊炉烧饼、鹤壁石子馍、濮阳壮馍等。•河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腊八枣树“吃”米饭、祭灶、庙会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民俗风情】•河南有许多赶庙会的风俗。如农历三月三,盘古山庙会,中岳庙会等。还有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2007年,“浚县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河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也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云台山、嵩山、伏牛山、王屋山—黛眉山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此外,云梦山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军校”,白云山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鸡公山被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太行山大峡谷被称为“中国四大峡谷之一”,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被称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每年4月,洛阳牡丹甲天下,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了四方宾朋云集古都洛阳;每年11月,开封菊花世无双,傲霜怒放迎游人,真可谓“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河南省是文物资源大省,地下文物总量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总量居全国第2位,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0余座,收藏各类文物140万余件,约占全国的1/8,被誉为“中国历史的自然博物馆”。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据了半壁江山,数量居全国第1位。有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河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3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中国国家森林公园34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实景演出已成为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第十七章湖北省基本概况•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全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湖北省地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盆地各种类型兼而有之,全省的地貌结构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征。域内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理环境】•湖北省气候总体来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复杂性、过渡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湖北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雨热同季。•【气候特征】•截至2016年,湖北省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直管市;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其中,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武汉市为副省级城市。【行政区划】•春秋时期,汉民族大量南迁,南方逐渐形成了50余国,其中主要以在今湖北、湖南地区的楚国最为强盛。秦统一天下后,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湖北大部属南郡。西汉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湖北以汉水为界,西为南郡,东为江夏,均隶属于荆州。三国时期,直到西晋统一全国后,湖北境内大部分地区仍为荆州所辖。【历史沿革】•隋统一天下后,仍称荆州,一度称鄂州,故湖北简称“鄂”。唐分全国为12道,湖北属淮南、山南二道及江南道。北宋初年,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清康熙六年(1667年),湖广左司改为湖北省,湖北省历史上第一次定名,沿袭至今。民国初年,湖北省分设江汉、襄阳、荆南、施鹤4道,分辖69个县。后多次变更,直到1949年5月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截至2015年11月1日零时,湖北省的常住人口为5851.5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26.5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6.85%;汉族人口为5578.7万人,占95.3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66%。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人口民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在湖北均有发展,鄂东黄梅禅宗文化、鄂西武当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形成“东禅西道”的湖北传统宗教文化格局。【宗教信仰】•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省公路总里程25.3万千米,高速公路突破6204千米,湖北“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湖北省“四纵三横”铁路网全面形成。【交通状况】•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总计8637.95千米,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738千米,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21%,居长江沿线第1位。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千米高等级航道圈全面形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2万标箱,连续5年稳居长江中上游第1位。•湖北省拥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截至2014年年底,湖北省已发现149个矿种(按亚矿种计190个)。磷、盐、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等为湖北省优势矿产。•【自然资源】•湖北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有二级保护树种20种、10多种藤本植物。拥有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23种;属二类保护的89种。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有36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楚文化,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坛的千古绝唱,人们熟知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当时楚国的歌曲。埋葬在随州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依然音色不改。【文化艺术】•唐代,出自荆楚地区的诗歌达2000多首,仅次于长安。荆楚籍的诗人有60多名,著名诗人有杜甫、孟浩然、岑参等。明朝著名的文学流派“公安派”“竟陵派”均出自湖北。•湖北省地方戏剧源远流长。全省有22个地方剧种,其中汉剧、楚剧、黄梅戏流传广泛。湖北戏剧还有荆州花鼓戏、湖北渔鼓、江汉平原皮影戏、湖北道情、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湖北省特产门类多,产品丰富。传统工艺品有汉绣、挑花、西兰卡普、绿松石雕、菊花石雕、贝雕、石膏雕塑、章水泉竹器、工艺扇等。【特产美食】•湖北菜自成体系,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究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大米和淡水鱼鲜是湖北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主副食原料,烹调方法以“蒸、煨、炸、烧”为代表,口味以“咸鲜”为主。筵宴有“无鱼不成席”“无圆不成席”“无汤不成席”的风俗。•湖北著名的特色菜有武昌鱼、红烧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沔阳三蒸、冬瓜鳖裙羹、蟠龙菜、贺胜桥鸡汤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豆皮、面窝、周黑鸭、黄州烧梅、土家烧饼等。•湖北的少数民族较多,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如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苗年,土家族、苗族共同的牛王节,土家族的女儿会等。土家族的婚丧嫁娶方面也有自己的风俗,如老人死后跳丧,即撒尔嗬,婚俗中的哭嫁、陪十姊妹。•【民俗风情】•湖北省的少数民族舞蹈有摆手舞、撒尔嗬、铜铃舞等;戏剧有傩戏、南剧、皮影戏等;曲艺有长阳南曲、恩施扬琴、利川小曲、竹琴等。民歌现流传最多、最广的是湖北恩施州的利川民歌《龙船调》,除此之外,土家族的《黄四姐》《六口茶》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吊脚楼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主要居住形式,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在鄂西南地区至今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吊脚楼群,如宣恩的彭家寨,咸丰的官坝、刘家大院和王母洞吊脚楼群都很有名。•湖北省有壮美的长江三峡,有迷人的三国胜迹,有绮丽的神农仙境,有神奇的武当圣地,有灿烂的荆楚文化,有宏伟的三峡工程,还有多彩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湖北省自然景观荟萃,截至目前,湖北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地质公园10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世界遗产4项以及众多的宗教建筑、文化古迹等。•湖北省既有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城盘龙城,又有作为楚国
本文标题: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58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