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第一课:影子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研究技能。教学的难点是(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猜谜语引入本课: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了,这是影子。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产生影子的条件。①将橡皮立在桌上,打开手电筒,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②关闭手电筒,再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这是不是说明: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④、观察: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思考: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2、实验二:影子哪去了(分小组实验)。①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②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③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思考: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说说看。3、实验3: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①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④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思考: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三)、探索发现1、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两者具备,才能产生影子。2、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由影子长度,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四)、探索延伸1、三次试验中,影子什么时间最长?什么时间最短?2、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反思:组织好实践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第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能力目标: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实验技能。教学的难点是:(1)关于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与分析。(2)应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三、教学准备:纸、台灯等。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凿壁借光的故事)(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黑暗中能看到东西吗?①、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孔,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放在桌上。②、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的小手电,手电对准橡皮但不对小孔,盖严盒盖放在桌上。③、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孔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思考:看不见橡皮的鞋盒里缺少了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2、实验二:光沿直线传播。①、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直筒看前面灯光,怎样?②、把纸筒弯折再看灯光。怎样?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光线实验直线传播的。③、将灯光换成教室里的标志物,按以上实验程序再进行实验。小结:物体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物体。这个实验说明反射的光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3、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测量、射击、栽树等(三点成一线)(三)、探索发现1、光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2、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如瞄准射击、大地测量、农田水利施工等等都利用了光的直进原理。(四)、探索延伸用自己的话解释凿壁借光的科学道理。反思:(1)组织好实践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各项实验要注意安全和用眼的卫生。(2)实验要任每个同学都参与,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课:纸的再认识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试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性。能力目标: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分辨纸张的纵向与横向是本课的难点。2.掌握三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会分析其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三、教学准备:报纸、笔记本用纸、面巾纸、直尺、剪刀、放大镜、滴管等。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都知道、纸可以用来写字、包东西,用途很多。特别是在学习中,我们更离不开纸。那么,我们关于纸的学问你知道多少?现在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了解纸张的几个特性吧!(二)学习新课:一、实验一:纸张撕扯的实验①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②剪下这块纸,在纸上标明横向、竖向。③把标有纵向报纸撕开。同样把标有横向的报纸撕开。④、撕报纸时,你感觉如何?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的毛边,有什么不同?⑤、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重复做撕纸的试验。⑥、思考、观察:试验中,同一种纸撕的较容易的纸边比撕的较费劲的纸边哪个比较整齐一些?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二、实验二,纸张的抻拉实验。1、用剪刀对三种类型的纸张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2、紧紧捏住标有纵向的纸条,逐渐加大用力向两边抻,直至断裂。同样抻横向纸条。你感觉两次有区别吗?哪个纸条要用力大些?3、再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做实验,得到的结论与前面是否一样?思考:纸张的这一特性与纸张横向、纵向纤维的排列有关系吗?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三、实验三,纸张的吸水性1、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三种不同的纸张平放在桌上。2、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红色的水。3、观察那种纸上的水扩散的最快?(扩散的快慢与纸张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有关)4、总结:四、探索发现1、纸的特性之一:沿着纸张纤维的大致方向撕纸比沿着纤维横巷撕纸更容易些,这是由于造纸纤维方向造成的。2、纸的特性之二: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比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3、纸的特性之三:纤维长且纤维之间比较松散的纸比纤维短且纤维之间紧密的纸吸水性要更好一些。五、探索延伸以“三种纸张透光性测试”为题设计两个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反思:教师在课前按教材要求准备好实验器具及相关材料。并对教材中的实验逐个亲自做2—3次,以便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第四课:用眼卫生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实验,探究人眼睛看东西时的视觉暂留现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3.拟定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问卷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在课上统一完成,先讲明要求和操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三、教学准备:视力情况调查表,收集有关视力保健的资料。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把看到的一切信息传送到大脑,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视力不好,会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麻烦。因此,我们应该科学用眼,保护好我们的视力。(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眼睛的用处小组活动:把眼睛蒙住,试着做一些事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①电脑打字。②浇花。③做游戏。④打扫地面。观察思考:若视力出现障碍,会给人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2、实验二:眼睛的疲劳①、眼睛距书1尺,定睛看侧视图(课本图5)1分钟,说说看后眼睛有什么感觉。②、小组讨论:图5的图案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特点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③、看课本图,说说对眼睛有什么影响。躺卧看书、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走路看书、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用手揉眼。④、再举一些能引起眼睛疲劳的例子。小组讨论:你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如果有,想一想如何预防和改正?3、调查研究: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①、拟定调查问卷。(用课本上的)②、选定调查人员(全班同学)③、进行实际调查。④、分析问卷。数据分析:在调查的10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多些的同学非常重视用眼卫生;相反选择()多些的同学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造成视力下降。思考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的视力情况及视力保健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三)、探索发现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没有视觉,生活和学习有许多事情做不了,许多事情做不好。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实力情况。2、通过实验和调查,我们还了解到,排除遗传因素外,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用眼卫生。(四)、探索延伸课后把课文20页儿歌背下来。反思:①此项内容要注意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和语文老师接洽,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增加调查问卷的起草等②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教师要注意保护。③结论是在学生充分活动探索后自己发现并得出的。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第五课:热空气会向上升吗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能力目标: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三、教学准备:纸杯、线绳、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蜡烛、细木条、铁架台。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春天暖暖的阳光照在郊外的田野上,照在村舍的屋檐上,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你细心,会发现田野或屋檐上有淡淡的气流在袅袅地上升,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体验热空气上升①点燃蜡烛,放在讲台上。②同学按顺序依次按以下两种方法做实验。A:把手放在蜡烛上方(注意距离,不要烧伤手)B:把手放在蜡烛的侧方,体验手的感觉。小组讨论:对比两次实验,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结:把手放在上方,感觉到一缕热气向上升起,并有灼热的感觉。手放在侧面感觉不明显。2、实验二:验证热空气上升①教师实验,学生观察。②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然后松开手。③实验观察:当手松开后,看到什么现象?④思考问题:手松开后塑料袋飞上去,是不是证明了热空气是往上升的?实验三:热空气上升的道理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②在细木条上拴好细绳挂在铁架台上,木条两端各挂一个倒扣的纸杯,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③给一端的纸杯口加热。④思考:在加热的过程中,被加热的纸杯向上翘起了,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思考与联想:风是怎样形成的?(三)探索发现1、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及上升的道理。2、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变轻会上升。(四)探索延伸想一想孔明灯是怎样升起来的?热气球有是怎样升起来的?反思:(1)教师要细心做好分组实验组织工作。(2)安全教育要十分注意。第六课:弹弦听音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粗细、长短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
本文标题:三年级发现与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1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