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第十章课程教案
1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授课题目(章节)第十章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授课时间第14周,第15周周次及课时安排第14周2课时,第16周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巴金的生平、文学思想和创作2.理解《家》、《寒夜》、《憩园》等小说。教学重点、难点1.茅盾的小说与文学史评价第十章巴金一、巴金的生平与创作道路巴金的生平“有将近20个长辈,有30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从小就爱和下人在一起,我是在下人中间长大的”的封建大家庭。(巴金:《将军集·序二》。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安那其主义者(Anarchism)巴枯宁和克鲁泡克金两人名字中之一音合成。)卡克(JohnP.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4)有一个改革的策略。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卡克1978,13]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文学桂冠: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2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文学创作目的:救人救己。为了安慰青年这颗寂寞的心而开始文学创造作。小说大多数写旧家庭的崩溃以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和苦闷。是“青年世界”的创造者。“每一篇小说都混合了我的血和泪,每一篇小说都给唤醒了一段痛苦的回忆,每一篇小说都给我叫出了一声追求光明的呼号。光明,这就是许多年来我在暗夜里叫喊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面前引诱我,同时受苦的、惨痛的景象又像一根鞭子那样在后面鞭打我。为任何时候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巴金:《电椅集·代序》)二、巴金的早期创作(《灭亡》——抗战爆发)1.巴金前期小说的特征巴金前期的小说数量多(12部中长篇,60余部短篇),且主要写青年反抗者,革命者。可用“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巴金的前期创。其特色是: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倾向单纯、热情、坦率,情感汪洋您肆,特别能唤起青年的共鸣。这正是“青春型”的创作。青春、家庭、激情构成了巴金早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特征。巴金前期小说可以分为两类:①.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灭亡》里的杜大心:一个暗夜里绝望呼叫的英雄。《灭亡》一改五四以来文学伤感的情调,让读者拥有了自己的英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里的各种知识青年的性格:“多余人”周如水,势力堕落的张小川,病态人物吴仁民,“近乎健全的女性”李佩珠等;《爱情三部曲》使当时的青年读者从中读出他们同一代人的种种心境,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故他的作品在青年中大受欢迎。②.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2.《家》“激流三部曲”由《家》(1933)、《春》(1938)、《秋》(1940)三部长篇组成,其中,以《家》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家》1931年完成,最初发表在上海《时报》上时题为《激流》,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单行本时改为《家》。①.《家》的基本内容和主题:巴金:《关于家(十版代序)》A没落的必然:腐朽的一代(高老太爷)——分化的一代(克明、克定、克安)——叛逆的一代(觉慧等)B血泪的控诉:梅(封建礼教吃人)——瑞珏(封建迷信吃人)——鸣凤(封建等级吃人)。C歌颂与否定:颂扬觉慧的反抗精神,批判觉新的“不抵抗主义”。3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情感纠葛作为情节结构和发展的主线,社会的众生像全面交织,展示了高公馆衰亡的过程。实际上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和解体的过程。小说超越了五四时期自由恋爱和反抗封建礼教的范畴,集中指向了封建统治的核心,即封建专制主义,目的是为了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从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多侧面地暴露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与专制,及“长子继承制”的内在矛盾;揭露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歌颂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的叛逆行动;表现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②.《家》里的三类人物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者(以高老太爷为代表);封建专制主义牺牲者(觉新为代表);封建专制主义叛逆者(觉慧为代表)。高老太爷:家长,凭纲常和家规专横的统治着整个家庭,是封建礼教和旧道德的化身和代表,他的死预示着整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覆灭。高觉慧: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是家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具有平等和平民意识,公然声称“我要做一个叛徒”。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具有叛逆精神。对封建宗法思想的蔑视和不信奉,对大哥作揖主义和犬儒哲学的批评,帮助二哥逃婚,站在被损害、被侮辱的一方,对鸣凤是真诚的爱,却无力也不知道怎么去爱,显示出幼稚和理想主义色彩。高觉新: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病态灵魂的典型。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觉新是作者所花的笔墨最多的人物,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通过觉慧,曾多次批判他的怯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他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身上因袭的传统太沉重,既不满足于家庭,但又帮助家长做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情。说明知识分子由于旧文化的重负所造成的软弱和犹豫性格。③.主要艺术特色A.抒发真挚浓郁的激情:《家》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恣肆,语言流水行云,虽然有时少有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股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心。B.意蕴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C.舒缓自然、生活化的结构:《家》在结构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D.朴素、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4三、巴金后期小说创作40年代,巴金开始写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写社会重压下的“委顿的生命”,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变得悲戚而悒郁,巴金转向了对人生世相的思考。巴金后期小说的类型:1.顺着《家》的路子继续写旧家庭的没落,以《憩园》为代表;2.另一类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以《寒夜》最为突出。作品:《春》、《秋》、《火》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寒夜》、《憩园》、《第四病室》成为“人生三部曲”)《憩园》:写于1944年5月。小说通过一个作家重归故土,寄居憩园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历程,作品充满了归家寻梦的忧伤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旧主人杨老三在吃喝嫖赌中耗尽了祖传的遗产,最后沦落为乞丐,靠偷窃为生,最后在狱中默默死去。新主人姚国栋靠祖辈的遗产同样过着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儿子是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姚家虽然是新式家庭,但过的却是腐朽的封建寄生生活。这些悲剧性人物,让人在同情其命运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他们命运的罪恶根源:即封建意识的作祟。揭示了封建阶级所经历的人格堕落与扭曲过程。小说是一首悲凉的挽歌,追怀旧梦的慨叹。沉郁而厚重,一改以前激情的青春风格。《寒夜》写于1946年底,是一部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小说创作风格与水平的长篇力作。小说写了一对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中破裂的悲剧,揭露了时代的黑暗和腐败,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了痛苦的呼声。作品中人物表现了青春的消逝、理想的破灭、人性的扭曲、人生的悲哀。作品写的是凡人小事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满目皆是、司空见惯却又不愿正视的黯淡风景,是平民的史诗。汪文宣、曾树生的悲剧,是处于黑暗现实中追求个性解放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上倍受摧残,肉体上被吞噬的悲剧。同时小说也有对在特定关系中人性困境的探寻。他们的精神煎熬既来自社会,更来自家庭中的婆媳“战争”。汪文宣:懦弱自卑的小职员。是一个被生活的重负挤压成一个卑微人的新知识分子,在社会、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压迫下怨愤而死。善良、胆小、懦弱,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曾树生:渴望个人幸福的“花瓶”。性格复杂矛盾,年轻、美丽,开放富有活力,内心孤独苦闷,面对道德和肉体的矛盾,苦闷、恐惧,人性被扭曲变形,呈现出生命张扬的病态美。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与冲突。小说的特点:小说以非常细腻的笔法揭示了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在社会、生存、灵与肉的冲突的中矛盾中揭示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品通过象征手法和氛围烘托,呈现出明显的抒情性。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第十章课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2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