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心理素质之上的,健康的心理如同健康的身体一样,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够对他们个性的各个方面,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心理素质,还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据社会调查报道,目前,中学生当中近二分之一的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方面的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适应障碍等等,都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下面是自己多年来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和感悟:一、培养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意识、观念,意识指导行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培养健康意识,强化观念。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已不断深化而发展,这种认识已发生飞跃,不再局限于生理机能的正常和疾病的减少,还包括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学生也应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平时遇事学会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常言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一旦培养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树立了健康观念,认识清晰了,就会指导自己的行动。作为班主任老师,可利用每周的班会,固定时间,专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多方搜集一些典型的因心理缺乏健康而带来严重后果的材料,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还可以每月办一期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通过板报宣传,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健康观念。除此外,比如开展这一方面的知识竞赛,辨论会,观看相关影片等形式,都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二、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就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就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而这些领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关注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用一颗真诚的爱心、耐心、恒心、公正之心感化、陶冶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内化,得到安慰,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有一次,班上一个学生请假,理由“心里烦”,再三追问,还是那句老话。我当时想怒,但没发怒。看到这个学生神情很不好,我耐心细致地从他家里说到学校,问到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缓和了气氛,终于,他说自己家里出了事,他妈和他奶奶不和,吵架很厉害,来校后,他坐在教室里还一直担心他的妈妈和奶奶。听完事由后,我给他分析了情况,并告诉他该怎么做,过了几天,我仍不放心,再次问他时,他的脸上已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为此,我深有感触,如果在这种情形下,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关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学生减少了对老师的一份信任,,一份感动。我们班单亲,离异或父母双亡的学生有6个,开学初,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对这些学生多了一份偏爱,因为她(他)们本身在未成年的时候就缺少关爱,作为班主任的我,怎能不承担这份责任?平时,在他们的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予一定的照顾、鼓励和激励,也动员全班同学向家庭贫困的学生及这些缺乏关爱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发起献爱心行动。如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捐献,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爱心”,也加强了班级凝聚力,更重要的使那些学生找到了自信,减少了心理上的那种焦虑、恐慌和忧伤,真正体现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使学生们在团结、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提高了心理品质,磨炼了意志,健全了人格发展。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不能很好的关注青春期成长中的青少年,那么,就会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更应多份责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及其他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三、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式。素质教育下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式,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发展与心理发育发展速度不均衡,这种不协调容易产生心理冲突,他(她)们的学习、情感、个性等许多方面充满矛盾,复杂与冲突。面对他(她)们多变的情绪、张扬的个性、青春期的迷惘、苦恼,作为班主任要掌握他们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耐心细致教导他们,使他们的情感、心理得到平衡,平时更多给予学生理解和宽容,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心理支持。人生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考验,他们在诸多的考验中长大和成熟,我们要给他们赞赏,给他们尊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过去的教育是设法约束、防范学生,控制、惩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的恐惧和逆反心态,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有一位学生动手打了同学,被班主任抓了下来,问:“干吗动手打人。”学生说:“他骂我,我受不了才打他的”,“啪”老师一巴掌打了过去,“我已多次教育你不能动手打人,你干吗还打人?”“老师,你现在不是动手打人吗?”学生委屈的反问道,班主任无言以对。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错误的方法引导出错误,正确的方法引导出正确,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一样。那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老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就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易与老师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相反,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荷。四、减轻学习负担,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作业量加重,部分学生或因为学习不得法,效率低,或是基础差,跟不上进度,或是为了使成绩优异,整天埋头于书本,起早贪黑,缺乏必要的放松休息;还有一些学生过于为学习成绩担忧,精神长久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导致心理疲劳;再有一些家长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子女能否考高分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损带骂,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与学习、升学相关的焦虑体验伴随着学生的整个中学时代,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据资料报道:一位15岁的初中女生服毒自杀了,在她的遗书中,有这样的内容:“爸,妈,我走了,我的考试成绩不会太好,我无法圆你们的大学梦………”。她为什么这样脆弱?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轻装上阵,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平时可以适当的布置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授课过程中要风趣、幽默、精采,可以发挥性的讲解一些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缓和课堂气氛;还可以多进行一些实践体验活动课,把课堂带入社会,引进大自然;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长处,缺点和不足;教育学生适当的休息,满足必要的睡眠,不能打疲劳战;教会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等。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五、培养广泛兴趣,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做自己感兴趣的、喜欢做的事情,人人都能从中感受快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因此,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广泛的兴趣。喜欢写作的,平时鼓励多参加征文比赛,也可向社会投稿;喜欢绘画的,可参加美术班;喜欢体育的,参加体训队;根据学生的志向、爱好,作为老师应给予正确指导,并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其次,鼓励学生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顾拜旦说过:“体育就是‘勇气、乐趣’,它能使你‘内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确实如此,学生参加自己喜爱并且适宜自己的体育活动,如:打蓝球、乒乓球、踢足球等等,只要自己喜欢,就会愿意做,就会在运动中获得愉快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六、帮助并指导学生学做情绪的主人。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它影响广泛且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的调节,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患。中学生的情绪是丰富的,多变的,甚至是复杂的,不稳定的,当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时,这种不良心境如果延续下去,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控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班主任,也作为一名政治老师,平时给学生灌输最多的就是如何调控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首先,要认识到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其次,转移注意力。当情绪不好时,需要转移目标,做一些轻松、舒畅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看小说、听音乐,去感受大自然等形式。再次,合理地发泄情绪。适当发泄,可以使心理恢复平静。如:可以适当的哭一场,到高山上大喊,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倾诉,还可进行一些剧烈的运动。最后,还有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升华法、心理换位法、警示法等。以上这些调控情绪的方法,我专门制定出来,贴在教室,让学生试着对照自己,解决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除此外,还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寻求帮助。总之,让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学做情绪的主人。七、让学生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值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人际交往。他们在与老师、家长、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烦恼,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尤其是如何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已成为重要的课题。让学生明确男女生之间需要交往,正常的交往是有益的,克服青春期的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撑握交往的艺术、技巧,异性之间定会建立纯真的友谊。其次,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父母、同学交流、沟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观察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消除孤独感、烦燥感,使紧张的心理得到调节,得到安慰,情绪得到稳定,人格得到健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八、教育学生抵制社会环境的不良诱惑。青少年正值花样年华,对世界充满好奇,但有时缺乏辩别是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遇到一些不良诱惑,很容易深入岐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网络、游戏厅、不健康书刊,不适宜未成年人看的电影、电视,都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诱惑。面对这些诱惑,作为教育者、作为班主任,责任显然重大。每周利用班会也可进行专题讲,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科学合理上网,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游戏厅、不沉溺其中;拒绝黄色书刊的污染,看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书籍,培养高尚的情操、陶冶高雅的情趣。平时在报纸上选择一些典型的“黑网”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悟出道理,受到启示,明白自己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综上所述,这些方法、措施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和体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使学生走出心理困扰,寻求心理健康,这既是现实的呼唤,也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标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2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