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04第四章-汉字与物质文化(汉字与服饰)(1)
汉字与服饰•一、“革”、“糸”与丝织•二、“冠”、“巾”与头衣•三、“衣”、“裳”与体衣•四、“履”、“鞋”与足衣从穿針引線说起一、“革”、“糸”与丝织3000年前甲骨文“衣”字款式领到了中国时装潮流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蓑衰以草叶为衣以兽皮为衣以皮革为衣以纺织品为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纺织是人类服饰文化的一大进步古代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植物性纤维,主要是葛和麻。第二类是动物性纤维,主要是蚕丝。第一类是植物性纤维,主要是葛和麻捻线所用的工具一般是纺專“專(专)”的本义是纺坠,后来俗体做“砖”,现在词义转移指砖瓦的“砖”车+专=转(轉)女+专=嫥扌+专=抟(摶)这些同源字都出自“專”的偏旁,都有圆转的意思。神话与造字•《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造人。务剧力不瑕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抟(摶)马皮蚕女【桑】•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而去,径至父所。……(父)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邻女走告其父。……后经数曰,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第二类是动物性纤维,主要是蚕丝甲骨文中有“蚕”、“桑”、“丝”、“帛”等字。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甲骨文中与蚕桑直接有关系的字就有135个《说文.糸部》共收248字,重文31字。纠·红·级·纪·纫·纤·约·纡·纣·纥·纨·纩·纲·纵·纯·纺·纷·纶·纳·纽·纱·纬·纹·纸·纭·纰·纾·纮·纴·纻·纼·绎·织·经·绍·绊·练·绅·细·线·终·组·绀·绁·绂·绉·绋·绌·绐·绑·绚·给·绘·绞·结·绝·络·绕·绒·统·绖·绔·绗·绛·继·绢·绥·绦·绣·绤·绠·绡·绨·绪·续·绩·绷·绳·综·维·绸·绰·绿·绯·绱·绲·缍·绶·绺·绻·绾·缁·绵·绽·缀·绬·绹·绫·………….关于丝织的用字,《说文》也有许多记载:•“纺,网丝也。”•“织,作布帛之总名也。”•“纪,丝别也。”•“绝,断丝也。”•“继,续也。”•“续,连也。”•“经,织从丝也。”•“纬,织横丝也。”《说文》中记录的各种丝织品名目繁多,品种齐全。“缯”与“帛”都是古代丝织品之总称。“帛”字从巾(代表织物)从白(代表白色),最初指白色的缯帛,后引申为丝织品的总名。《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说文》:“绣,五采备也。”古代“锦绣”二字经常连用,指称为最美丽的织物。二、“冠”“巾”与头衣古代帽子叫做“头衣”,又叫“元服”与头衣有关的汉字,主要有冠、冕、弁(biàn)、胄、帽、巾、帻、笄、簪帽子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冒帽上古时代等级分明,衣帽穿戴成了地位的标志。古代贵族男子的头衣一般有冕、冠、弁等平民男子的头衣则是巾、帻等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大夫祭祀的礼帽。古代的冕,前低后高从“免”字的多有低下的含义:晚娩勉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冠=冖+元+寸古代的冠并不等于今天的帽子,冠是古人戴在头上用来束发的东西,形状像扣在发髻上的小罩子。注意:古代的冠并不等于今天的帽子,冠是古人戴在头上用来束发的东西,形状像扣在发髻上的小罩子。冠主要由冠圈、冠梁和缨组成。冠梁冠圈缨緌笄凤冠霞披先秦时称为笄,秦汉后称为簪。《礼记.冠义》说:“冠者,礼之始也。”我国古代士以上的阶层的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行冠礼是他们人生中的头一件大事。“通天冠”也是帝王之冠,义同冕,开始于秦朝,结束于明代。弁是古代一般贵族男子戴的一种帽子分为文弁和武弁胄也就是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在古代元服中,冕的级别最高,接着是冠,最后是弁。巾帻是平民老百姓的头衣,是用来包裹头发的头巾。•《说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三、“衣”“裳”与体衣三、“衣”“裳”与体衣古代的体衣包括上衣和下衣,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合称衣裳。《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服饰与政治、道德紧密相联,在形制、色泽、质料及图案上有着严格的区分。古代帝王礼服的纹样,王权的象征。共有“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前六章作绘,后六章刺绣。十二章纹样以天地山川为代表,是儒家学派服饰理论的核心。上衣下裳制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从周代开始,又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服装,叫做深衣——————衣裳连属制深衣用十二幅布料制成,对应了一年十二个月《说文》中与体衣有关的汉字主要收在《衣部》和《巾部》里,《衣部》有116个字,《巾部》有62个字,衣服字中,象形字和形声字很多,其中形声字的声符往往还有表义功能。襌-----------複表里不一袍襟袖笛、宙、胄《说文》: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说文为什么认为“裳”是“常”字的异体字呢?假借字:借了不还四、“履”、“鞋”与足衣大家猜猜一个谜语:十个客人分两半,乘着两只小小船,早上出行数里路,晚上靠岸在床边。打一物品。隋唐以前一般不称“鞋”而称为“履”。比如成语“削足适履”、“郑人买履”等。履是古代鞋子的总称《说文》: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正规的场合中,古代士子必须着履,因为履和礼密不可分。《释名.释衣服》: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以履字为部首的汉字有:屦、屣、屐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屐,是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史书记载南朝诗人谢灵运经常穿着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我国最早的旅游鞋是什么?《乡约:创意拖鞋》片段舃最早是鹊的古字,又是一借不还复底鞋,在鞋子底下再加钉一层木底。鞵(鞋)袜
本文标题:04第四章-汉字与物质文化(汉字与服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3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