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9复习课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内容上看,多侧重于二战初期的美国对外政策、美苏冷战、20世纪70年代的多极化因素、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从命题切入点上看,多是从美国、多极化趋势等来解读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进。命题预测:当今世界格局演进与现实联系密切,属于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感触到的历史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力度会越来越大,应该重点关注一个国家——美国,一个趋势——多极化趋势命题规律:复习策略1.理清一条基本线索: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趋势。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1)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2)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2.形成四个观点和认识:复习策略(1)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实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但关键因素是经济;(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3)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中,认识到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新兴力量的逐步崛起(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2)日本:(3)中国:(4)不结盟运动: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1)苏联解体:(2)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美、日、西欧):(3)俄罗斯保持大国地位:(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一、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背景:(2)形成过程:(3)影响:专题知识结构:一、美苏争锋(1)背景:知识整合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势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冷战”一词是美国人的发明,它是指“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苏联、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它既不能被称为战争,因为它争而不战;也不能被称为和平,因为它既不和也不平。于是,有人称之为“战争与和平的私生子”。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什么是“冷战”?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激烈的对抗和较量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因A.美苏国家利益的对立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2、“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先决条件是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DA巩固练习一、美苏争锋1、背景:2、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知识整合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势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与韩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2)揭开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3)美苏冷战对抗,矛盾加剧(4)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的反击1947、3,“杜鲁门主义”1949北约成立1947、6,实施“马歇尔计划”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47、9、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55年华约成立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之所以发起冷战,它的目的是什么?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进而向全世界扩张。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希腊等国的共产党武装;“外来压力的企图”是指苏联企图扩张势力范围。特点: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联全面对抗。杜鲁门主义“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任何政府愿意协助复兴工作的,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政府图谋阻挠别国复兴工作的,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马歇尔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目的: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问题探究:1、(上海)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B、杜鲁门的国会咨文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2、美国冷战的最基本特征是A.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B.遏制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各国内政C.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D.秘密干涉与公开干涉结合3、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援助希腊和土耳其C、发动朝鲜战争D、发动越南战争BAA4、“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5、“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它A.蓄意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C.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D.极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BC7、“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C.帮助受援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D.干涉别国内政8、“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CD6、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A一、美苏争锋1、背景:2、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3、影响:知识整合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苏势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与韩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1)初步形成(2)揭开冷战序幕:(3)美苏冷战对抗,矛盾加剧(4)正式形成3、影响(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核威协),形成全面“冷战”和爆发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全面冷战:①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分裂②亚洲:冷战导致朝鲜分裂。③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6~1953、7):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2)积极影响:①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④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辨析比较冷战与热战关系1、不同: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就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2、相同:“热战”的目的仍然是遏制社会主义,所以它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1、“冷战”使一些国家出现分裂局面,至今仍深受其害的是:A、越南、朝鲜B、德国、朝鲜C、越南、德国D、朝鲜、中国2、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③两强势均力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④两强相争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空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B巩固练习:归纳: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一、同苏联全球争霸,重点在欧洲•1、提出“杜鲁门主义”•2、实施“马歇尔计划”•3、建立“北约”•4、分裂德国•二、不放松对亚洲的控制•1、单独占领日本•2、扶蒋反共•3、发动侵朝战争•4、发动侵越战争雅尔塔体系确立美国冷战苏联对抗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经互会华约成立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本课小结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第2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20世纪60、70年代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出现时间: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3.影响:2.欧洲一体化进程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材料二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材料三“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材料四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版图。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③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④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⑤关键因素:法德宿敌的和解;(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盟)1.原因:(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合一发展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的农业政策2.欧洲一体化进程统一关税与外贸趋向货币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趋向军事一体化发展1993年欧盟成立1973年,成员国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合作探究】: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
本文标题: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9复习课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69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