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滕王阁序戏为六绝句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2.理解文中的典故。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3.背诵课文。《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而后叹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亲近王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六岁善文,十四举第,神童也。戏文怒高宗,被逐。坐杀奴,父累贬交趾令。上元二年,勃省,道南昌,会都督宴滕王阁。勃于会赋诗并作《滕序》,寻渡海溺,惊悸死。序遂成“绝唱”。亲吻楼文化:名楼名联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王勃当年在此楼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它精妙绝伦,光彩四射,洋溢着异样的光辉。这就是他写的绝世序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了解序文体文体的一种。序,叙述说明之意。包括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为宴集序。通常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有多种写法。本文用骈文形式写就。听读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此文体盛行于唐代。特点:1.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平仄相对,音律和谐。3.多用典故,讲究藻饰。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但运用得当,内容丰富,也能增强文章艺术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早给骈文特点作了总结说:“铺采离文,体物写志”,即写景抒情,借物言志。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写景、抒情。该怎么分?理清思路结构,概括大意秋之美景人之心境第一段:扣“洪府”:地灵人杰。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山川胜景,如诗如画。第四、五段: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第六、七段:扣“别”:叹知己难遇,盼举荐提携主旨披文入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指导一、骈文特点:讲求对仗、平仄相对、用典藻饰。二、句读规则:四字句一种读法,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六字句五种读法,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三三式)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一五式)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二四式)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二二二式)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一段背诵思路梳理:1、时间(故、新)2、空间(星、地、襟、带、控、引)3、物产之丰、人才之盛4、主尊宾贵(概说—主—宾—文—武—自身)2、3段诵读指导“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接下来的四个六字短句,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节奏放慢,词意不迫。“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已开始转入正题。“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句托出叙述主体,六字句作解释说明,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3段接下来加快节奏,首次用三字句。“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相间,有尺幅千里之势。下面“钟鸣鼎食”,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的气象,“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最后,“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据情味言:品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名句赏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描画出眼前晚景,秋意极浓。这句话把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霭加以对比;先写近水,后写远山,描写的景物显出层次,一个“寒”字体现出秋的特征,抒发出秀美山川给人清爽的感觉。《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2.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3.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天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品赏示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确实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但王勃的句子较原句更真实自然,优美动人。落霞在天上飘动,白鹭在空中翱翔,红白相映,色彩鲜明;晚霞原本是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但与有生命的飞鸟并提,构成了鲜活有趣的画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学练结合《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作者带着读者趋名楼,登高阁,览观楼台的壮丽、山川的旷远、市井的繁华、舟楫的众多,点缀以渔歌、雁声,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图画。拿起手中的笔,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再现出来吧!学练结合:•交代时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描绘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赴阁途中:俨骖騑于上路------得天人之旧馆•楼阁四周山水:层峦耸翠------即冈峦之体势•登阁远眺所见:披绣闼------声断衡阳之浦2、3段背诵思路梳理远望之景山川之美山原旷川泽纡人烟之盛闾阎扑地舸舰弥津雨后天晴云雨彩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人鸟共乐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登临之状:披闼俯甍远望之景山川之美山原旷川泽纡人烟之盛闾阎扑地舸舰弥津雨后天晴云雨彩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联想想象渔舟唱晚雁阵惊寒4、5段诵读指导王勃一生虽然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更多地体会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4、5两段要带着感情多朗读,反复诵读关键句,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读这两句时“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赏析4、5段找出本段的过渡句,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情感归结兴悲壮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世事不常,曲尽人散之悲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人文荟萃山水形胜宴享尽欢穷且益坚壮怀激烈拓展: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延伸: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失意,如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4、5段背诵思路梳理登临之乐:遥襟逸兴(过渡)宴会之乐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爽籁发纤歌凝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绿竹—气凌朱华—光照(过渡)穷睇眄极娱游人生之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天高地迥兴尽悲来望长安目吴会南溟深北辰远人生无常怀才不遇关山难越—萍水相逢怀帝阍—奉宣室四美具二难并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李广屈贾谊窜梁鸿见机知命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酌贪泉—处涸辙北海可接—桑榆非晚孟尝空余—阮籍岂效(所赖)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写自己报国无门之情怀:勃------慕宗悫之长风•写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舍簪笏于百龄------喜托龙门•借典故表明自己愿意作诗:杨意不逢------奏流水以何惭•再赞盛会,表作序旨意:呜呼------各倾陆海云尔6、7段背诵思路一字千金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kong)字吗?”王勃说:对呀!就是“空【kōng】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吗!”众人恍然大悟。用典小结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文中所用典故,简练而含蓄。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结语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1、你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是,志士能人命途多舛者多矣,你又何必怨天尤人呢?2、有人觉得自己就这样的基础,要想将来学有所成不太可能,不如趁早解放自己。错矣,“”,只要努力,一切都来得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学以致用3、胜者诚可敬,失败者亦未必可悲。周恩来有诗曰,“难酬蹈海亦英雄”;王勃有句云,“”这些诗句说明,英雄是成功者的奖品,更是坚毅者的封号。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人在环境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最有力的说明。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王光祖先生评价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一17岁高中生杰作
本文标题:《滕王阁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2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