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课时一、检查前三段背诵默写情况二、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课文按怎样的思路行文的?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2、请分别用四至六个字概括三峡的四季水之景。三峡的夏天江水盛大、水流湍急;三峡春冬之景是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是水枯谷凄;3、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呢?写春冬之景从色彩的角度描写,如“素湍绿潭”,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回清倒影”、“飞溯其间”等。同时“素湍绿潭”一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的,“绝多生怪柏”是从仰视的角度写的。4、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5、、本文结尾引用渔歌起到怎样的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尾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三,按要求默写相关语句1、《三峡》中突出三峡山势连绵、高耸的句子是____2、以比喻手法来突出夏季水暴涨后江水湍急的句子是____3、表现春冬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4、总写春冬季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5、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6、联想是文学创作者的思维泉眼的喷发,想象是文学创作者的思维创新的闪光。读到《三峡》“,”句,我们会联想到李白的“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四、总结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五、拓展提高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2、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六、布置作业搜集与三峡有关的诗句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山)--奇险夏湍急三峡--(美)(水)--春、冬清幽秋凄清
本文标题:《三峡》第二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73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