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美溪一中甘涛涛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首先分析教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设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分析应用”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归纳总结、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任课班级完成教学。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演示】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2、设疑,提出问题:小车前半程运动的快,还是后半程运动的快?3、教师总结:要知道哪一段运动的快,就要比较平均速度。教学环节二、共同思考讨论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v=s/t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木块教学环节三、实验设计【第一步】如何测量路程和时间【第二步】明确实验步骤:首先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第三步】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第四步】明确实验分工和配合一个实验的成功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你们商讨一下,每个同学负责哪一个工作。组内分工建议:一人释放小球并下达计时指令,二人负责记录小车撞击金属片的时间,一人负责记录数据。教学环节四、进行实验分组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教学环节五、交流与评估【引导启发】请同学们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请大胆提出来。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3.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学环节五、本课小结为使学生所知识具有稳定性。学生共同总结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强调重难点;再完成课堂反馈题,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讲评,掌握学生的学习趋势,及时调控,以巩固教学目标,强化重点,深化难点。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全程s1=t1=V1=前半程s2=t2=V2=后半程s3=t3=V3=教学环节六、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四、说板书设计:由于板书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恰当的板书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实验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全程和上半段的路程S1和S2,用停表分别测出所用的时间t1和t2,用v=s/t求出平均速度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本文标题: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