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课题:§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1.1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的例子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七年级教材中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等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这为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了解知识的归纳,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1)起点能力水平:此阶段的学生已知道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和基本性质,如边,角,顶点,角平分线,中线,高等,同时也认识一些基础图形:线、圆、正方形、长方形等。(2)认知结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3)学习动机及态度: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尤其在成绩较好、能力强的人身上体现更加明显,但此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增强,会有不少学生不再以长者的赞许为学习动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2)能够从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自信.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教学难点:(1)探索寻找图形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2)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3、教学关键点:通过ppt模拟图形演示,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五、教学方法:1、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其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2、教学方法:主要以语言信息传递为主的讲授法和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多媒体演示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发现法,在互动中探究,比较中认知,组织中教学,逐步激发学生求知欲,获取书本中的知识。3、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ppt演示与板书结合方式进行教学。4、课时分配:本节课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即四十五分钟,着重花时间在自主探究和例题讲解中。3六、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根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例题讲解,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提高认识;作业布置,巩固提高这条教学环节主线进行设计的,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各教学环节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下列图案(电脑显示不同的图案及教科书的图案),学生指出这些图案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相同?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2.按照课件的要求,将一块三角形样板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纸板。观察裁下的纸板的形状、大小是否完全一样,能否完全重合?3.从同一张底片冲冼出来的两张尺寸相同的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裁剪方法,提出问题。教师演示课件带着观察进入学习。学生思考、交流。学生观察裁剪的过程、回答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见解。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全等图形。通过观察,获得全等形的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探究欲望。图形全等形、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4自主探究获得新知1.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归纳总结。2.利用投影片演示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甲DCABFE乙DCAB丙DCABE观察上列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是否有所改变?3.图13.1-1中(上图的甲图),△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展示课件,教师给出全等形的概念分别演示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的过程。归纳总结。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写法。教师提出问题,并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图形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学生观察,让学生到白板上操作,用笔圈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练习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学生体会到图形的位置变化了,但经过平移、翻折、旋转依然全等。教师的引导,归纳,形成感性认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学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5例题讲解巩固新知例1.在图13.1-2(上图的乙图),图13.1-3中(上图的丙图),说出其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例2.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DCABO练习.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DCABE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观察学生能否快速找出对应的边与角。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提问。学生再一次对对应边与角的掌握。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掌握对应边、对应角的找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提高认知.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设计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图形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6课堂小结提高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收获)?归纳:(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2)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共同回顾性质。共同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堂的反思。巩固、提高、反思。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业布置巩固提高课本习题11.1第1、4、5题(注意书写格式:求解题、证明题可以用因为所以符号。但要正确)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并找出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讲解。课后自行独立完成作业,并于下节课上课时上交。课后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七、章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7九、板书设计:§11.1全等三角形一、概念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性质应用例1:例2:例3:四、小结:找对应元素的方法运动法、位置法:作业:教学设计说明1、这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情境,展示生活、教材中常见的图案,把平时不易演示的图形运动变化,直观的展示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图中去发现存在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随意去做两个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直观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着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平移、翻折和旋转,为体会重合的图形全等这一定义提供了分析、思考、发现的依据,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2、在学生掌握了全等图形定义和特征后,增添了书上没有的常见图形练习,既达到复习图形的几种变化,也为全等图形的变换奠定了基础。再通过探究实践,将想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采用这种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化解了难点。3、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不会证明三角形全等,很大程度上是不会找全等的条件(对应边和对应角)。通过这节课的演示、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全等三角形是通过那些变换方式形成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以动感的方式找全等条件,学习会更有兴趣,证三角形全等会容易很多。那么这一课就为本章的学习就开了个好头,这章的学习难点就引刃而解了。
本文标题:§11.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87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