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实验二-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及其相关地形图是较常见的地图类型,要用好等高线地形图,就要掌握阅读方法。实验目的和意义•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我们若想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表的高低起伏。通过地形图的的阅读,可以达到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最后要学以致用,即把等高线地形图与林业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地形图阅读的基本知识1、等高线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这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最基本要求•(1)同线等高:即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程也相同;•(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在整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完全一致的;•(3)等高线均为闭合的曲线:也就是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但在表示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时,等高线可以重合;•(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和缓,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峻;•(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丘陵;500米线区分丘陵和山地。2、等高线分类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4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显示局部地区的地貌,故除显示山顶和凹地各自闭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闭合。还有一种与等高线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线叫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2、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切入点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中,解决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切入点。判别坡度的陡缓要看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山地部位,要看等高线的形态;判别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每一种基本地形,要将等高线的疏密和高程并重;差别地物的相关位置,要找准方向;计算距离要用比例尺等等。实验内容1、阅读地形图等高线高程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等高线地形图为例,阅读等高线高程。•相对高度:某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2、等高线的绘制•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标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3、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阅读等高线示意图,注意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2)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判断地面坡形•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正确地表示地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坡度的大小以及地貌形态等。根据它可以计算地面坡度、估算水库库容、平整土地、设计道路以及国防施工等等,有很大的实用价值。4、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地形图通过阅读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1)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2)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3)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点的连线;•(4)山谷:等高线表现为向高处凸出;•(5)鞍部:两山顶之间地形平坦的地方;•(6)陡崖:等高线相当密集或重叠的地方。•(7)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由于构造的间歇性抬升,使其多分布于山地边缘或山间。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台地、剥蚀台地、冻融台地等。根据物质组成又可分为基岩台地、黄土台地、红土台地等。•(1)山顶图中红色圆点为山顶•(2)盆地•(3)山脊、山谷图中黑色实线为山脊、红色实线为山谷•(4)鞍部图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鞍部•(5)陡崖图中箭头所指坡面为陡崖•(6)台地图中箭头所指部位为台地5、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为了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阅读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法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辨认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并区分它们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对比高度表从颜色上区分五种基本地形。•(1)高原:中部平坦边缘陡峭,海拔500米以上线;•(2)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500米以上线;•(3)丘陵:地面起伏缓,海拔200以上,500以下线;•(4)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线;•(5)平原:平坦,海拔200米以下线。中国的整体地形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中国的地形不仅西高东低,而且各种地形类型大致围绕被称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阶梯一样作半圆状向着太平洋逐级降低。由两条山岭组成的地形界线,明显地把大陆地形分成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2.形态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中国的地形类型,无论是从成因来看,还是从形态来看,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盆地和平原。在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有各种各样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和堆积地貌;在干旱的西北,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景观;在西部高山上,有别具风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区,则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3.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仅山区面积广大,而且大小山脉纵横全国,它们的分布规则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为最多,西北—东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较少。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本文标题:实验二-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0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