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之一(四季美景)”,这个单元,开启一个新的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里描写了美的的景物,描写了美的情感,其中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一篇略读课文《雨的四季》和一个习作。【教学目标】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美的构思。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的表达效果。【学法指导】1、默读法。学习默读,重在强调重在强调一气呵成地通读全文,遇到生僻字,可先跳过,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⑵握字词,了解作者。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2.能力目标:⑵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㈠导入: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二)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酝酿(niàng)黄晕(yùn)披着蓑衣(suō)涨起来(zhǎng)宛转(wǎn)应和(hè)戴着斗笠(lì)抖擞(sǒu)薄烟(báo)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抖擞:振作2、作者介绍: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㈢整体感知:1.自主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自读来感受春天之美。2.齐声朗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4、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说明: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学习本文的写景技法和语言特点。一、复习导入: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春天的几个画面?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春草图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2.春花图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3.春风图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4.春雨图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5.迎春图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三、拓展延伸:1、教师归纳总结: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2、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说明: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3、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项,仿写《春》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多媒体展示“春、秋、冬”风景画)(1)模仿《春》写“夏”。(2)模仿《春》写“秋”。(3)模仿《春》写“冬”。济南的冬天教材分析: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2、词语检测:“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形字意。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2、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明确](b.c.d.略)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2、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明确]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五、课堂总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问题]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明确]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三、体验反思。1、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0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