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蒙古族民俗常识教案
第一课生产民俗1、狩猎民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蒙古族的狩猎民俗;②通过了解蒙古族的狩猎民俗,培养学生团结、坚韧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的狩猎民俗。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蒙古族狩猎民俗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狩猎曾是蒙古民族一种很重要的生产方式,牧民常把它视为生活的来源,猎取野兽作为食物的朴充,用它们的皮毛做衣服,或出卖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1、祈赐猎物蒙古人认为山狍野鹿、豺狼虎豹都是上天的牲畜,只有祭天才能得到猎物。各地在出狩之前,都要进行专门的祈祷和召唤猎物的烟祭,祈求上天赐下猎物,才能出有所猎,归有所获。届时每一户人,集中在事先约好的禽兽较多的地方,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狩猎长者在高出点燃篝火,用带来的香火祭天神。狩猎前的准备工作,也在一种神秘的状态和气氛中进行。他们不说出猎的日期,只是悄悄地传送马粪蛋,暗示什么时候大家集中。这期间大家见面办事,都要和和气气,避免争吵磕碰。谈及飞禽走兽,也不能口出秽言。即使某座山上没有野兽,也不能直言没有,而要说:可能有吧,近日没有看到特别忌讳在家里谈论打猎的事,因为灶神爱翻闲话,万一她给山狍野鹿透出风去,大家就什么也打不着了。还怕野兽警觉,谈及猎物时尽量避免直呼其名,只用它们彼此明白的行话代替。2、爱惜猎物人们往往以为猎民是很贪婪的,似乎碰见的野兽都要杀掉,实际上蒙古民族猎民却是很讲狩猎之道的。猎物既是上天的赐予,珍惜猎物便是猎民的美德。什么季节狩猎,什么地方狩猎,什么野兽可杀,什么野兽不可杀,在法律上和道义上都有一套严格的准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记载着一条忽必烈大汗禁止所有各国臣民在每年三---十月间行猎的命令,违者严惩不贷,其用意在于使每种猎物能够大限度地繁殖起来。几百年来,在蒙古人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猎风。一般忌讳捕杀怀胎、带仔母兽及幼兽。谁若猎取这些野兽,就被看作是最无能的男人,受到百般揶揄。围猎的时候虽然要求不跑掉一头野兽,但是并不把钻进包围圈的野兽全部斩尽杀绝。围猎的最后,总是以放生大批幼兽和带仔母兽来结束。一旦围猎结束,任何人不再触犯野兽。打猎也忌讳断群:猎取十头以上的兽群,总要放掉几只。历史上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弟,曾把野兽当作牲畜看待,将其捕捉以后打上火印,作为私有财产的标记,而后放还野地。打猎多是为了吃饭和度荒,牧民观念中没有囤积居奇和赖以发财的思想,加之地广人稀,狩猎有道,野兽便能孽生繁衍起来。3、原始古老的分配牧区有句谚语打猎靠各家,猎物众人拿,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分配方式。如果你在野外碰着谁打着猎物,你完全有权利同猎人一样得到一份猎物,不必为无功受禄而自惭形秽。因为既然猎物天授,就应当人人有份,都有权利享受这种天赐之物,猎人不得独吞,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可是猎物的头、皮和心肝,一定要留给那个猎人,这个人也往往视此为最大荣耀。在常人看来,它们并不是猎物最好吃的部分,为什么偏偏留给猎获者?因为古人认为,野兽的灵魂就附着在这一部分上,用它祭了敖包,它就可以早升天早转生。把它送了人,以后便打不着野兽了。这是蒙古人重精神、轻物质的浪漫气质的流露,直到今天还能看到,而且从猎物发展到牲畜,从狩猎发展到祭祀。2、游牧民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蒙古族的游牧民俗;②通过了解蒙古族的游牧民俗,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了解蒙古族的游牧民俗。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蒙古族游牧民俗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配以蒙古族游牧图片进行课件演示,学生欣赏。师:你知道图中是哪个民族吗?(蒙古族)这是什么场景呢?(蒙古族的游牧场景),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蒙古族的游牧民俗,你们感兴趣吗?《游牧民俗》。(教师板书)二、讲授新课:1、源于生灵的五畜命名师:“五畜”指的是哪几种牲畜?教师指名回答后,大屏出示五畜图片全班同学再齐声读一遍师:根据五畜体型的大小可分哪两类?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哪些牲畜为大畜?哪些牲畜为小畜?以上,分别是学生回答师:是啊!蒙古人特别重视对牲畜的保护和喂养,他们爱护牲畜,保护牲畜,提高牲畜的存活率。这样,聪明的蒙古族牧民就可以保证畜群的规模的稳定。蒙古族牧民以水草为第一,牲畜第二,为了水草能很快恢复,牲畜能就近吃到新鲜牧草,人们不辞辛劳地进行游牧。蒙古族长期以来保持着独特的游牧方式,他们遵循畜牧业生产规律,实施四季放牧。你们想了解牧人与牲畜怎样和谐相处的吗?板书:人畜相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页,人与牲畜的和谐相处师:牧人与牲畜是什么关系?生:牧人与牲畜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生产对象的关系,牲畜是牧人不会说话的“朋友”和“伙伴”畜牲是常用的骂人话,可是蒙古人从不对牲畜所粗话,更不打骂,对马以朋友相待。以情服畜,以畜管畜,发挥头羊、儿马的作用。放牧呈半野状态,任其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采食玩耍。即使牲畜犯了错误,触犯了牧民,也不处罚。师:蒙古牧人可真了不起,“感化”牲畜是牧人与牲畜和谐相处的典型范例。希望同学们也要学习蒙古牧人的品格,爱护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身边的动物和谐相处。同学们能做到吗?请你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与你身边的小动物和谐相处的?三、拓展延伸:你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蒙古族游牧的情况吗?请你们欣赏图片四、总结升华,实践延伸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蒙古族游牧民俗》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师总结:我们蒙族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生活,感受着生活,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良品格,用勤劳和智慧去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有信心吗?3、交通民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蒙古族的交通民俗;②通过了解蒙古族的交通民俗,开扩学生的视野=。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爱草原的交通公具,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设问1:马为什么被誉为“牧民的翅膀”?设问2:什么是勒勒车?它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被誉为“草原之舟”?勒勒车是一种蒙古式的牛车,在漫漫的草原上勒勒车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①牧民倒场,勒勒车可以搬运蒙古包。②牧民结婚,勒勒车可以用来送嫁妆。③干旱时,勒勒车可以用来拉水。④战争时,勒勒车可以用来装运军用物资。也许是世人喜欢把草原喻作绿色的大海,而勒勒车又用途广泛,所以被誉为“草原之舟”。1、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牛牛车等,是蒙古人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一般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勒勒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下脚由车轮、车辐、车轴组成;上脚由两根车辕和十条车撑构成。勒勒车自重一百斤左右,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载重可达数百斤甚至上千斤,可用来搬运蒙古包和食物、柴草等。勒勒车轻便宜驾,适宜在草原、雪地、沼泽、沙滩上行走,一个妇女或儿童就可驾驭数十辆。2、蒙古轿车是在勒勒车体上用柳木条弯曲成半圆形的车棚,用羊毛毡包裹形成篷帐,遮阳挡雨,防风御寒,专供人员乘坐。这种轿车主要用于外出探亲访友、接送亲人以及婚姻嫁娶等。3、库房车勒勒车上放臵长方形木柜,柜外用铁皮或生牛皮包封,可防风、防水、防潮。柜内可储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第二课生活民俗1、服饰民俗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服饰民俗,了解蒙古族的审美及智慧教学过程:1、服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深蓝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妇女的帽饰、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喜穿软简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2、顾站冠元代流行于蒙古族妇女中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状,外包丝绸织物。花色品种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及美丽的孔雀毛。根据所戴的“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地位。在电影《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这种冠帽的妇女。3、蒙古靴服饰工艺品。有皮靴、布靴(马海靴)之分。《马可·波罗游记》载:“应知大汗赐一万二千男爵袍服各十三次,并附以名曰不里阿耳之驼皮靴一双,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不里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补花盘肠纹做装饰。女用布靴常以通体杏花、山丹、牡丹等花草纹与佛手、D字纹、八结肠纹和云卷纹装饰。4、摔跤服及摔跤靴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摔跤靴则是摔跤专用鞋。坚韧、厚实,靴子上有皮带,穿时将靴底和靴筒缠绑牢固,以防滑倒和踢脚时脱落,且便于勾缠对方。2、饮食民俗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饮食民俗的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美食教学过程: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早期曾从事狩猎,主要以猎获物为食品。从事畜牧业后,既吃猎获物,也吃家畜的肉和奶。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这种称呼极富色彩感和生动性。蒙古人以白为尊,视乳为高贵吉祥之物,而饮食习惯为先白后红。再细究蒙古族的饮食,则大致分为奶食、肉食、粮食三种。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奶酒等。能歌善舞的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当你一踏入蒙古包,主人首先会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汉族地区多以“满杯酒半杯茶”为敬,而蒙古族却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饮过奶茶,主人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让拉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好客的主人还会为您准备其他几道丰盛的美食来款待您:全羊汤: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是将肥嫩的绵羊就地宰杀,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佐料,进行蒸煮。待水滚肉熟时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色、香、味俱佳,大家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马奶酒:蒙语叫奇格,是牧民夏季的最好饮料。把马奶倒入容器中,不断地搅拌,直至发酵变酸,提取出奶油后,纯净的乳清就浮在了上边,味道变辣时就成为马奶酒。奶茶: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
本文标题: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蒙古族民俗常识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99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