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
累计(1)节周次1教学时间课题芬芳茉莉第(1)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重点难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一)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1.完整聆听歌曲。初次聆听时,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再次聆听,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对江苏风土人情的了解,引导其从速度、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以及歌词,语言去感受歌曲的特点。2.用听唱法跟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在歌唱中体会歌词细腻含蓄、歌曲婉转流畅的特点。(二)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1.完整聆听歌曲,猜猜这首歌曲大致是哪个地域的?并谈谈感受。2.再次聆听。歌曲中哪些地方最具有东北特点?3.用模唱法哼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感受带下滑音和不带下滑音的不同效果,进一步体验东北民歌风趣、爽朗的音乐风格。4.再次比较聆听江苏、东北两首《茉莉花》,说出两者在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异同,分组讨论后回答。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歌曲优美动听累计(2)节周次1教学时间课题《茉莉花》第(2)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重点难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三)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1.初听,比较与感受。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河北民歌《茉莉花》在歌词、旋律上又有什么不同?2.再听,模唱与体验。3.讨论,归纳与提升。通过聆听与比较、感受与体验,归纳出江苏、东北、河北地区三首不同的《茉莉花》的音乐风格。4.自选一首《茉莉花》,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四)总结比较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3)节周次2教学时间课题茉莉花第(1)课时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重点难点能准确识读四分附点音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茉莉花图片或实物,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猜一猜、夸一夸,体会茉莉花的美。2.课件出示《茉莉花》的音乐视频,学生欣赏,介绍歌曲背景,导入新课。二)教师引导,初知音乐。教师范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体会江南民族音乐清丽、柔婉的情绪,体会歌曲特点。三)学习新知,熟知旋律。1.认知歌曲节奏。(1)复习四二拍及其强弱关系。(2)随伴奏节奏,用肢体表现强弱节拍,并随节奏轻声朗读歌词。(3)认识附点四分音符,用对比的方法,结合动作,体会附点在旋律中的表现。2.哼唱歌曲旋律,找出旋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学习音乐知识:“重复”。3.试唱乐句,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4.完整、正确地视唱乐谱。四)教唱歌曲,体会情感。1.学生随伴奏填词试唱。2.学生正确视唱歌曲。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4)节周次2教学时间课题编创与活动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能听辨出三首不同的《茉莉花》;听辨《东边升起的月亮》,并知道是出自那首歌剧。重点难点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编创与活动(一)听说辩1.聆听三首不同的《茉莉花》。2.听辨《东边升起月亮》的旋律特点,并谈谈感受。3.收集有关《茉莉花》的资料并交流。(二)演唱1.试学唱一两句不同地区的《茉莉花》2.学唱江苏《茉莉花》,尝试用方言演唱。(三)发声练习。(四)律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一首《茉莉花》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5)节周次3教学时间课题《小河淌水》第(1)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重点难点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聆听管弦乐《小河淌水》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3.简单介绍歌曲。顺带回顾以前学过的云南民歌如《其多列》《猜调》等。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4.完整聆听乐曲《小河淌水》,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设问:(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5.简单介绍管弦乐《炎黄风情》组曲及作者鲍元恺。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6)节周次3教学时间课题妈妈格桑拉第(1)课时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爱。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表达歌曲《妈妈格桑拉》。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创造各种形式来表达至高无上的母爱。重点难点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通过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感恩的实际行动。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情景导入听歌曲《我的好妈妈》进入课室。二、感知了解师:同学们,谁知道“母亲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谁又知道“母亲节”的来历呢?三、情感体验1.师:今天,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你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妈妈格桑拉》。(听范唱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2.师:听完歌曲你们有什么感觉?想了解什么知识或有什么疑问?生:音乐很舒展、很优美。生:音乐很委婉、深情。生:歌曲中的“格桑拉”我不明白它的意思,不知道它是什么语言?3.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同学能帮助他吗?生:很像藏语,但我也不明白它的意思。生:是妈妈的名字吧?4.师: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歌曲,藏语“格桑拉”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歌曲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赞美和祝福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利用网站查找有关藏族的资料。5.师: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能区分并准确得演唱出来。老师用琴弹奏旋律,学生反复学唱。6.指导学生轻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意境,并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完整演唱歌曲。7.将歌词内容按乐句编创成动作,老师有意识地进行藏族舞简单的指导,边唱边表演,比一比、看一看,谁演得最好。8.请部分同学上台表演,老师也和同学们共同参与一起表现歌曲。9.师: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们已经做了什么,今后还将怎样做?生:好好学习,孝顺父母,长大有所作为,让母亲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四、拓展表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7)节周次4教学时间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第(1)课时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学会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以欢快、热烈的情绪延长歌曲。用打击乐配以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感受彝族民族民间的风格。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1.播放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范唱,学生边听边跟着教师拍打节奏。(1)节奏伴奏。(教参p21)(2)听出歌曲中多次出现的衬词是什么。2.理解歌名及衬词意思,知道歌曲创作背景。(1)点出歌名,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2)再听歌曲,理解衬词“啊哩哩”的意思。谈一谈,它表达了怎样的情绪。(3)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3.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可先唱衬词“啊哩哩”部分,请学生谈谈如何用不同的力度表现多次出现的“啊哩哩”并唱出来。(2)歌曲采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待唱得咬字清楚、熟练流畅后,再逐渐加快速度到原速。(3)讨论:设计多种演唱的形式,感受和体验彝族民歌音调的特点和欢乐的情绪。4.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情绪。(1)拍击之前练习过的节奏为歌曲伴奏。(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5.用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渲染歌曲气氛。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8)节周次4教学时间课题《迪克西岛》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重点难点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聆听乐曲《迪克西岛》1.导入:选取乐曲《口哨与小狗》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2.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的情绪。在《口哨与小狗》的活动环节,把两段音乐连在一起播放,在律动中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请学生听后议一议,如: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1)引导性设问: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2)出示短笛的图片,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4.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9)节周次5教学时间课题《木偶兵进行曲》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重点难点弱起小节,换气要快。升4和降4的出现造成的三个连续的小二度。旋律中出现的八度大跳跃。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聆听前设问:这首歌曲你是否似曾相识?与你听过的哪首乐曲的旋律相同,?(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边听边用手上的笔,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2.复听乐曲。比较两首进行曲的异同。从它的表现形式、旋律、情绪、风格等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分小组、分任务一起合作完成,使聆听活动既节省时间又有针对性。听后,大家交流、总结。3.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可请学生边听边把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线条'、图形或颜色标出来。4.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第一乐段是弱起小节,两小节换气速度较快,加上歌词稍微有点绕口,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学唱,待咬字清楚了再加快速度到原速。5.升4和降4的出现造成一小节里连续三个小二度,这一小节要多用琴声带唱。第二乐段中要注意“向前进”处的八度大跳,都要作出提示,注意唱准。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累计(10)节周次5教学时间课题《波斯市场》第(1)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3的主奏乐器,能随着音乐用xxx的节奏来表现主题4中的铃鼓声。重点难点教具学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方法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聆听管弦乐《波斯市场》1.导入。直接从曲名、地理、风俗文化入手,点出课题《波斯市场》。出示地图,提出问题:波斯在哪儿?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吗?你知道波斯有些什么特产吗?你估计波斯的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2.简单介绍乐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风情。3.按活动提示要求,完成以下练习:(1)完整聆听作品,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请学生用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边听边记录,并听出主题2的演唱形式。(2)主题2是由男声合唱来表现的,当主题2音乐出现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在音乐的“重音处”拍手,并用“啦”模唱旋律。(3)说出主题3主奏的乐器名称(大提琴),并随主题3旋律的流动,做模
本文标题: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0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