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药制药工艺上-PPT课件
中药制药工艺学什么是中药制药工艺学?中药制药工艺学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处方,运用现代工业化生产将中药材饮片制成一定规格制剂的技术过程。中药制备工艺的特点(一)保证疗效的关键性中药的质量是依靠工艺的稳定可靠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例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提取三次(乙醇,50%乙醇,水)、三七原粉,与丹参清膏搅拌均匀,制颗粒,加入冰片,制成1000片。(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1,成分复杂:人参,甘草大黄2,组方复杂:3味,5味,8味,10味,12味、15味,20味,25味,30味。3,提取过程复杂:挥发油提取(当归、川芎、桂枝等)极性小的成分醇提取(熊果酸、齐敦果酸等)生物碱(酸水提取、或碱化后,有机溶剂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冷浸、渗漉)纯化工艺的复杂性(除去有毒成分、无效成分、分离有效成分)有时采用多种提取工艺并用(提油、醇提、水提、水提醇沉、液-液提取、固-液提取,煮沸、冷藏等)4,成型工艺的复杂性片剂(辅料、崩解剂、黏合剂、稀释剂、润滑剂、水分、湿度等)。合剂(PH值、澄清度、相对密度)(三)工艺的保守性1,改变工艺(有质的变化,要做临床)。2,改变工艺可引起产品内外质量变化(外观性状、成分含量、产量)。喷雾-干燥-常压干燥,超滤-醇沉,改变醇提浓度,改变辅料。3,制法是质量标准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定性,各种工艺参数均具有法定性(提取时间,次数,醇浓度,加醇量,加水量,浓缩,干燥,冷藏,滤过等)例如:感冒舒颗粒。概述一、药物的发现和使用(一)植物药的发现和使用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记载于西汉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全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古代绘画中的神农氏原始人类对植物药的应用,开始当以单味药为主,也可能是少数几味药合用。鄂伦春族用“八股牛”草根、“那拉塔”小树熬水擦患处,或用“乌道光”树皮包患处,用来消肿;普米族用“挖耳草”泡酒,治疔疮;用黄芩研细加水,包患处,治痈;用羌活、独活、木通泡酒、口服、治腰肌劳损和风湿性关节炎。佤族用独子叶治肠胃病和便秘,用桂树皮健胃。景颇族用“嘴抱七”根,含口内治牙痛。彝族用石尾草治疟疾。八股牛挖耳草植物类药:(1)根:人参(朝鲜参、西洋参)【药名】:何首乌【拼音】:HESHOUWU【英文名】:TuberFleeceflowerRoot【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祛风。【主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化学成分】根含皂甙,并含脱皮甾酮(eadysterone)和牛膝甾酮(inokosterone)【性味】性平,味苦、酸。【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用量4.5~9g。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2)根茎类大黄,性寒,味苦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天南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消肿止痛。清热润肺、化痰止咳。(3)茎木类:关木通,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4)皮类肉桂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5)叶类:银杏叶,所含黄酮类成分能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松弛平滑肌。大青叶,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番泻叶,能泻热行滞,通便,利水。(6)花类:金银花洋金花,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的干燥花。药用菊花,性寒,味甘、苦。发散风热,平肝明目。(7)果实与种子类:苦杏仁,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马钱子,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苦,有大毒。栀子,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8)全草类薄荷,性凉,味辛,宣散风热、清头目、利咽透疹。(9)藻、菌、地衣类生药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冬虫夏草。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射出后,产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幼虫死亡。翌年夏季,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座。(二)动物药的发现和使用动物药的发现和人类的狩猎和畜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狩猎活动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未发明用火之前,只能生啖其肉,渴饮其血。之后,不断加深人们对动物解剖知识的积累,我国有的少数民族用药经验中、动物药的应用占较大的比例,而且尚带有一定的原始痕迹。具体看例子:(1)蟾酥:蟾蜍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2)麝香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是在雄麝的脐部和生殖器之间的囊状物。生成的麝香在香囊内。(3)牛黄:牛科动物黄牛的干燥的胆结石。(4)阿胶:马科动物驴及其他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5)鹿茸: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梅花鹿(6)斑蝥本品为节肢动物门芜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黑黄小斑蝥的干燥体。(三)矿物药的发现矿物药的产生也离不开生产实践,原始人制生产工具、生活器物和武器的过程中,为了选择坚硬耐磨牢固利刀等。必然对矿物进行比较认识和经验总结。按药物认识同生活生产关系推测,真正的矿物药的出现是随着金属冶炼时代来的。具体看例子:(1)朱砂:硫化物类矿物辰砂,亦有人工合成品。朱砂(2)炉甘石: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3)芒硝: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4)琥珀: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化石。关于琥珀的医疗作用,中国最早系统记载矿物原料的著作《山海经》中已有描述。二、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1.春秋战国时期:方剂学的萌芽。2.秦汉时期:秦汉是中国药物与方剂及其学术体系的奠基时期,以《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及其理论最有代表性。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4.唐代唐代药物学的重要成就,首先是《新修本草》的编撰和颁布,这一部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性质本草的问世,标志着本时期的药物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草经集注5.宋代宋代方书空前之多,方剂理论也日益丰富,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转折点。6.明代《本草纲目》,在药物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巨大进步,是我国药物学史上的重要时期。7.清代整个清代,虽然难以找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杰作。8.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西方药学也输入中国。以后随着教会医院的增多,西医人数日益增多,西药的需要量随之增加。9.现代大致经历三个不同时期,50年代初期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十年内乱中停滞发展,拨乱反正后蓬勃发展。我国中药资源已超过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在全国应用的中药材中,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第一节中药工艺研究的目的和原则目的:为了制备出质量可靠、能充分发挥疗效的药品,并保证其在药理、毒理、临床、质量标准及质量稳定性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原则:中药制备工艺是依据提取物中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性质、生产技术和条件,以及药物临床应用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等综合因素进行设计。第二节中药工艺与药物疗效的关系一、取舍有效成分的种类、数量以及存在形式二、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制剂)三、影响药物吸收速度药物须经溶解后方能吸收。可利用现代科技方法的特殊的分散技术,如微粉化、微晶化、微囊化等可得到更细的粉粒。朱砂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球磨机工作原理:本机为卧式筒形旋转装置,外沿齿轮传动,两仓,格子型球磨机。物料由进料装置经入料中空轴螺旋均匀地进入磨机第一仓,该仓内有阶梯衬板或波纹衬板,内装不同规格钢球,筒体转动产生离心力将钢球带到一定高度后落下,对物料产生重击和研磨作用。物料在第一仓达到粗磨后,经单层隔仓板进入第二仓,该仓内镶有平衬板,内有钢球,将物料进一步研磨。粉状物通过卸料箅板排出,完成粉磨作业。球磨机结构特点:本机由给料部、出料部、回转部、传动部(减速机,小传动齿轮,电机,电控)等主要部分组成。中空轴采用铸钢件,内衬可拆换,回转大齿轮采用铸件滚齿加工,筒体内镶有耐磨衬板,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本机运转平稳,工作可靠。注:根据物料及排矿方式,可选择干式球磨机和湿式格子型球磨机。球磨机第三节构成制剂工艺的主要因素中药制剂工艺一、前处理部分(一)粉碎粉碎是借助于机械力作用将固体从较大尺寸解体为较小的过程,是粒径减小、表面积与表面能增大,颗粒总数增加的过程。传统制剂的丸、散加工,一般都是将药材进行粉碎。粉碎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方剂中哪些药物需要粉碎2.用什么方法进行粉碎3.粉碎到什么程度前处理制剂剂型振动筛多层式振动筛筛孔内径目号一号筛2000μm±70μm10目二号筛850μm±29μm24目三号筛355μm±13μm50目四号筛250μm±9.9μm65目五号筛180μm±7.6μm80目六号筛150μm±6.6μm100目七号筛125μm±5.8μm120目八号筛90μm±4.6μm150目九号筛75μm±4.1μm200目(二)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研究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研究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发现新型先导化合物或新型药物的重要途径。如从天花粉中提取天花粉蛋白质,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碱,从人参茎叶或西洋参茎叶中提取人参总皂苷或西洋参总皂苷等。天花粉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药名:天花粉天花粉-原植物拼音:TIANHUAFEN拉丁名:RadixTrichosanthis别名:天花粉,栝楼根,花粉,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屎瓜根,栝蒌粉,蒌粉类别:清热泻火药来源:该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erms的干燥根。药用部位:根采收:春、秋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10-20cm长段,粗大者可再切对开,晒干。用唷黄熏白。加工: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贮藏:置干燥处,防蛀用药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主产地: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三)分离分离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地除去无用物质,而最大限度地保存有效成分,且操作要简便,成本要低廉.药液是一个极复杂的体系,给选择也带来很多困难.根据杂质的不同性质,一般可采用以下一些除杂的方法.1.可溶性杂质需加沉淀剂或净化剂处理.中药煎煮液除杂用的最多的沉淀剂是乙醇,一般称为水提醇沉法。2.对于固体杂质,生产上多半采用沉降法或过滤法处理。(1)沉降法a.重力沉降法:是大体积粒子在重力作用沉降而达到澄清目的的方法。b.离心沉降法:即借助于离心力作用使固、液分离,效果比重力沉降快而更为彻底。c.过滤法过滤是借助多孔性物质的分筛作用从液体和固体混合物中分离液体或固体的一种单元操作。利用此法可除去中药浸提液中的杂质,而且操作简便,有效成分损失也少,不影响药物疗效,因此是值得推广的方法。普通过滤法膜过滤法德国纯生低温膜过滤设备(四)浓缩与干燥中药一般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在提取时溶媒
本文标题:中药制药工艺上-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04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