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氯化氢(气)实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页码:第1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1月1日氯化氢的测定1、方法依据固定污染源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贡分光光度法HJ/T27--19992、适用范围2.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化氢测定。2.2在无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气体积为60L时,氯化氢的检出限为0.05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16mg/m3~0.80mg/m3;在有组织排放样品分析中,当采气体积为lOL时,氯化氢的检出限为0.9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3.0mg/m3~24mg/m3。2.3在本标准规定的显色条件下,当采气体积为100L时,氟化氢(HF)浓度高于0.2mg/m3,硫化氢(H2S)浓度高于0.1mg/m3,以及氰化氢(HCN)浓度高于0.1mg/m3时,将对氯化氢的测定产生干扰。3、测定原理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HCl)。吸收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硫氰酸汞反应,生成难电离的二氯化汞分子,置换出的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橙红色硫氰酸铁络离子,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反应式为:2Cl+Hg(SCN)2→HgCl2+2SCN--SCN一+Fe3+→Fe(SCN)2+(橙红色)4、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4.1氢氧化钠。4.2硫氰酸汞。4.3硫酸铁铁:[NH4Fe(SO4)2·12H20]。4.4氯化钾:优级纯,于110℃烘干2h。4.5高氯酸:p=1.76g/ml。4.6无水乙醇。4.7硫氰酸汞一乙醇溶液:c=0.04g/100m1。称取0.04g硫氰酸汞(4.2),用无水乙醇(4.6)配成100ml溶液,放置一周后将上清液吸至另一棕色细口瓶中备用。4.8高氯酸溶液:1+1.5。用量筒量取高氯酸(4.5)50ml,缓慢倒入75ml水中,搅拌均匀后装入干净的试剂瓶中。4.9硫酸铁铁溶液:c=3.0g/100ml。称取3.0g硫酸铁铵(4.3),用高氯酸溶液((4.8)溶解并稀释至l00ml,如混浊应过滤。4.10氢氧化钠吸收液:c(NaOH)=0.05mol/L。称取氢氧化钠(4.1)2.0g,溶于1000ml水中。作业指导书页码:第2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1月1日4.11氯化钾标准储备液:c(KCl)=1000µg/ml。称取2.045g氯化钾((4.4)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液(4.10)稀释至刻度,摇匀。4.12氯化钾标准使用液:c(KCl)=10.0µg/ml。移取10.0ml氯化钾标准储备液(4.11)于1000m容量瓶中,用氢氧化钠吸收液(4.10)稀释至刻度,摇匀。4.13乙酸纤维微孔滤膜:0.3µm5、仪器和设备5.1分光光度计。5.2具塞比色管:10ml。5.3采样仪器参照GB16157-1996中9.3配置采样装置。5.3.1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5.3.1.1采样管用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并应附有可加热至120℃以上的保温夹套。5.3.1.2滤膜夹:尺寸与滤膜((4.13)相配。5.3.1.3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瓶,50m1。作业指导书页码:第3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1月1日5.3.1.4流量计量装置见GB16157-1996中9.3.6。5.3.1.5抽气泵见GB16157-1996中9.3.7。5.3.1.6连接管用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5.3.2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5.3.2.1引气管用聚乙烯软管或聚四氟乙烯软管,头部装接一玻璃漏斗。5.3.2.2样品吸收装置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5.3.2.3滤膜夹、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连接管参见5.3.1相应部分。6、样品参考GB16157-1996中9.4部分采集样品。6.1有组织排放样品采集6.1.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按GB16157-1996中9.1.1和9.1.2设置采样位置和采样点。6.1.2连接采样装置作业指导书页码:第4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参照GB16157-1996中9.3图28,按采样管、滤膜夹、吸收瓶、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装置,并按GB16157-1996中9.4的要求检查其气密性和可靠性。6.1.3采集样品串联两支各装25ml氢氧化钠吸收液((4.10)的多孔玻板吸收瓶(5.3.3),以0.5L/min流量,采样5~30min。在采样过程中,根据排气温度和湿度调节采样管保温夹套温度,以避免水汽于吸收瓶之前凝结。若排气中含有氯化物颗粒性物质,应在吸收瓶之前接装滤膜夹,否则可不装滤膜夹。6.2无组织排放样品采集6.2.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按GB16297-1996中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采样点。6.2.2环境空气样品采集按引气管、滤膜夹、吸收管、流量计量装置、抽气泵的顺序连接好采样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和可靠性。将0.3µm滤膜(4.13)装在滤膜夹(5.3.2)内,后面串联两支各装5ml吸收液(4.10)的吸收管(5.3.3),以1L/min流量采气30~60min。长时间采样,需适当加水补充水分蒸发。6.3样品保存作业指导书页码:第5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如果样品采集后不能当天测定,应将试样密封后置于冰箱3~5℃保存,保存期不超过48h。7、分析步骤7.1校准曲线的绘制7.1.1标准系列的配制取8支10ml干燥的具塞比色管(5.2)按下表配制标准色列:管号01234567氯化钾标准使用液(ml)00.200.400.600.801.001.502.00吸收液5.004.804.604.404.204.003.503.00氯化氢含量(µg)02.04.06.08.010.015.020.07.1.2显色在上述各管((7.1.1)中加3.0%硫酸铁铵溶液((4.9)2.00ml,混匀,加硫氰酸汞一乙醇溶液(4.7)1.00ml,混匀。在室温下放置20~30min,于波长46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各管的吸光度A。7.1.3将上述系列标准溶液测得的吸光度A(7.1.2)扣除试剂空白(零浓度)的吸光度A。便得到校正吸光度Y。以校正吸光度Y为纵座标,以氯化氢含量X(}cg)为横座标,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Y=a+bX)。7.2样品测定作业指导书页码:第6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7.2.1无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采样后,将第一、二吸收管的样品溶液分别转移入两支10ml干燥的具塞比色管(5.2)中,用少量吸收液(4.10)洗涤吸收管,洗涤液并入比色管,稀释至10ml,摇匀。从各管吸取适量溶液于另两个比色管中,加吸收液(4.10)至5.00ml,以下步骤按(7.1.2)进行分光光度测定。7.2.2有组织排放样品的测定将吸收后的样品溶液分别转移入两支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吸收液(4.10)的洗涤吸收瓶,洗涤液并入容量瓶,然后用吸收液(4.10)定容。摇匀后从各瓶吸取适量样品溶液,分别置于10ml干燥的具塞比色管(5.2)中,加吸收液(4.10)至5.00ml。以下步骤按((7.1.2)进行分光光度测定。8、结果计算8.1样品中的氯化氢浓度计算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样品中氯化氢浓度按下式计算:氯化氢(HCI,mg/m3)=ndt2211VVVWVW式中:W1、W2—分别为从第一、二吸收管所取样品溶液中氯化氢含量,µfV1、V2—分别为测定时从第一、二吸收管中所取溶液的体积,ml;Vt—定容体积,ml;Vnd—标准状况下的干采气体积(0℃,101.325kPa),L。按GB16157-1996中10.1或10.2计算Vnd。作业指导书页码:第7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8.2氯化氢有组织排放的“排放浓度”计算按GB16157-1996中11.1.2或11.1.4计算氯化氢的“排放浓度”。8.3氯化氢有组织排放的“排放速率(kg/h)”计算按GB16157-1996中11.4计算氯化氢的“排放速率。8.4氯化氢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计算8.4.1按下式计算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化氢平均浓度nin1iCC式中:C—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氯化氢平均浓度;Ci—一个样品中的氯化氢浓度;n—一个无组织排放监控点采集的样品数目。8.4.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的计算按GB16297-1996附录C中C2.3计氯化氢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9、注意事项9.1由于分析时所用的试剂及去离子水均含有微量cl-,使试剂空白液吸光度较高。9.2在采集无组织排放样品时,滤膜夹与第一吸收管、第一吸收管与第二吸收管之间不可用乳胶管连接,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塑料管以作业指导书页码:第8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内接外套法连接,即将塑料管插入滤膜夹出口及吸收管管口,用聚四氟乙烯胶带缠好,接口处再套一小段硅橡胶管。10.3在采集有组织排放样品时,采样管与第一吸收瓶、第一吸收瓶与第二吸收瓶之间不可用乳胶管连接,应用聚乙烯管或用聚四氟乙烯塑料管以内接外套法连接,即将塑料管插人吸收瓶管口,用聚四氟乙烯胶带缠好后,外面再用一段硅橡胶管接好管口。10.4废气中含有固体氯化物颗粒时,应在第一吸收瓶之前增加滤膜夹。10.5用过的吸收瓶、具塞比色管、连接管等,将溶液倒出后,直接用去离子水洗涤,不要用自来水洗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尘:手指不要触摸吸收瓶管口、比色管磨口处,以防氯化物沽污。10.6采样分析时,样品溶液、标准溶液、和空白对照必须用同一批试剂同时操作,所加试剂量也要求准确。10.7试剂空白液吸光度较高而且不够稳定时,应多次测定其吸光度,在获得稳定数值后,再绘制校准曲线及测定样品。作业指导书页码:第9页,共9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次修订文件名称:氯化氢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页码:第10页,共10页文件编号:JLQX-03-022版次:2016版,第次修订文件名称: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发布日期:2016年月日10.1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应大于0.999。10.2每批样品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与校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5%。11、注意事项11.1当样品在现场测定时,若样品过酸、过碱或盐浓度较高,应增加缓冲液的加入量,以确保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测定时,样品应避免强光、振摇和温热。11.2若样品需运回实验室分析,对于酸性很强的水样,应增加固定剂NaOH溶液的加入量,使样pH>12;若样品NaOH溶液加入体积大于样品体积的1%,样品体积应进行校正;对于碱性很强的水样(pH>12),则不需加入固定剂,测定时应增加缓冲液的加入量,使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对于加入固定剂的高盐样品,测定时也需调整缓冲液的加入量,使试样的pH值在6.2至6.5之间。11.3测定游离氯和总氯的玻璃器皿应分开使用,以防止交叉污染。
本文标题:氯化氢(气)实验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