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合作作文之校企合作开题报告
校企合作开题报告【篇一:机械专业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规范实行》课题开题报告】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规范实行》开题报告二〇一四年四月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规范实行》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2014年4月我校机械专业部承担了县级课题《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规范实行》。为此,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课题组成立后,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积极配合下,经过一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主要的方法与手段。今天我受课题组委托,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我们对课题研究的探讨、设想以及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一、课题的提出: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进一步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精神,我校从大邑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在现有的实践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从2007年重点投入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本专业有实训室4个。分别为:车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焊工实训室、数控实训室,其中车工实训室与数控实训室位于学校二产实训基地,有普通车床30台,普通铣床7台,摇臂钻一台,带锯床一台,立钻一台,平面磨床与外圆磨床各一台,刨床1台,数控车床13台,数控铣床6台,加工中心1台。钳工实训室与焊工实训室位于实训楼二楼,有钳工工位120个,焊机42台。实训室的总面积有3千多平方米,能同时满足36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训。设备的引进,教师队伍的壮大,机械专业在教学的同时也积极的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因为只有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专业才能了解市场的动态,行业的发展,才能预知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只有走出去,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立足于现在,发展于将来。机械专业是四川省重点专业,校企结合进行得很不错。但在实际教学,实训生产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学生的管理、教学任务、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等方面让专业部颇感费神。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但从实际效果看,并没有多大改关,且有时还感混乱不堪。为了让生产实训与老师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与社会有了零距离接触,为了保证实训的质量,实训任务按时完成,降低物耗、能耗,生产成本。为了解决学生实训的不连续性与生产任务的限时性这一矛盾。为了让学校教育管理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教学一线真正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因而我们必须进行此问题的研究。二、课题界定:校企合作是根据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指导,校企之间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组织顶岗实习,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规范实行是建立基础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任务、目标、考核评价以达到长久有效的运行机制。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家自2002年下半年到2004年下半年连续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结合《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等文件,已就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工作重点、工作要求、管理体制、经费渠道、舆论环境都已经明确指示和要求。结合我校积极推行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为了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与引进企业管理的“8s制度作为研究探索理念,开展具体研究和实施工作。1、项目式学习具有研究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在充分利用资源、自主发现和协同合作中,使学生在知识的活化形态中吸收和创新,在“学中做”“做中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为了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学生不完全以期末考试定成绩,而是按项目指标进行考核,更真实地考察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我们对每门项目课程均制定出相应的项目完成考核体系,按应知应会的项目要求进行分阶段考核评定,最后综合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这样的成绩是真实客观的,可信的。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真实反映教学的成败。3、科学的完善的科学考核体系。过去乃至当前的中职教育在学生质量的考核、检验上,一直是学校考核、企业考察两张皮,即学校按照自己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选定的教材进行教学和考试,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时按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准进行面试,面试合格的录用。这已经不适应当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要求了,必须改革。四、研究目的:1、各类调查资料、论文集。2、生产性实训实行方案。3、各学科可实施性任务书和实训报告成册。4、规范实训基地学生实训按照企业“8s”进行管理。5、培养专业部教师的科研能力。五、研究主要内容:1、学习研究国家制订的中等职业类机械专业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大纲和要求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的情况;2、了解并掌握市场和行业对在未来五年中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总体需求;3、研究并制定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机械类专业职业技能实训的制度与考核体系;4、实践实训方案、评价体系行修订;六、研究对象:2013级机械1班、2013级数控1班、2013级数控2班七、研究方法:1、现场调查法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对行业专家、从业人员、毕业生,对从事岗位,工种、从业人员所具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调研,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在这一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合理性、实施项目研究过程的合理性、与后续项目之间衔接的合理性、理论实践整合的合理性等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加以调整,来优化研究过程。3、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某个项目的选择班级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搜集与其有关的情况,并分析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得失,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4、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总结、教学反思、集体研讨等方法进行。这些研究方法基本要贯穿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八、课题研究措施:1、做好专业部教师动员工作。2、开展教研活动、走访调查、参观访问等。3、收集、整理省重申报中的科研资料供参考学习。4、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多样化评价方式。九、课题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4年04月——2014年05月)调查当前本地机械行业对学生职业技能总体要求,认真写出调查分析报告,论证课题方案可行性;召开研讨会,拟定初步研究方案;课题组分工,提出改进意见;申请立项。2、实施阶段(2014年05月——2014年09月)开展课题实践研究,制定督导评估机制,制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总体方案,严格按研究内容逐步开始实施。分学科制定校企合作生产实训任务书和实训报告(包括考核评价机制即题库)。3、总结阶段(2014年09月——2014年12月)【篇二:职业教育课题开题报告】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类别综合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二○一○年五月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问题尤为突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应当压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已经是失败者,再不能用文化课去难为学生;在省、市一级取消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统一考试后,谁来评价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文化课程质量标准与考核要求,是否会出现新的取消文化课程的做法……。实际上,对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问题的不同看法一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1997年教育部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要求,和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考核的做法,是应对社会反映和高职需求的,一方面,它保证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也稳定了教学秩序;另一方面,随着生源总体水平的下滑,片面追求水平测试通过率,使文化课教学走入了应试的歧途。针对于上述情况的出现,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当前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对文化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分。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当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避免简单化地组织和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二、课题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明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定位不合理的原因。2、针对文化基础课程定位不合理的原因,运用现代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探讨适合职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3、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探索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合理的方法、途径、策略。4、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兴趣的教学方法。5、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三、课题研究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臵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因此,职业学校要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切实改变文化基础课程目前的尴尬局面。1、理论研究价值学习外地成功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经验和多元智能论等理论,以及如何合理定位文化基础课程的方法,将这些先进经验和理论与本校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案例提炼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相关理论。2、实践研究意义文化基础课程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养是很难在社会长期立足的。在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文化基础课程的合理定位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利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观念,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合理定位,使学生专业技能能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力争达到让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目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通过案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得到迅速成长。四、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高等
本文标题:合作作文之校企合作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3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