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音乐实践中绽放美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音乐实践中绽放美陈忠妹(单位及通讯地址:诏安县实验小学;职称:小学一级教师;邮编:363500;电话:13338332189;邮箱:13338332189@189.cn)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重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策略,有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灵活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大胆地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自主探究;策略《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探究的过程,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可见,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已经由原先的“被动式”、“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式”、“探究式”。众所周知,在传统“被动式”、“接受式”那种“满堂灌”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得到的只干巴巴的知识积累。这种缺乏艺术情感参与的音乐教育,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低效甚至于无效。为了彻底转变“低效”、“无效”的现象,我们必须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切实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有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灵活的,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大胆地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审美体验,发展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一、创设情境,激趣激情,丰富审美体验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所以教学中音乐学科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创设情境”是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前提和基础,而浓厚的“兴趣”则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之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审美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征,精心创设儿童化、趣味化的审美情境,化抽象的音符、旋律为具体直观的感知形象,让学生深入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进而唤醒审美注意,激发学习之“趣”,点燃音乐艺术“情感”的火花。大量的课堂实践经验表明,在那种轻松、有趣的音乐情境下,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浓2烈,能在不断升华的激情中不由自主地做出创造性的举动,大大地丰富审美体验。如教学《天天好心情》时,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快乐的情感,我课前在音乐教室的四周粘贴了五颜六色的“笑脸”挂饰,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有一种即兴奋、新奇又快乐的感觉。课堂上,在《天天好心情》的音乐背景声中,我让每一个学生伸出左手大拇指:“用你最喜欢的彩色笔,用最简单的笔画,快速画一张笑脸在你的大拇指上,并且互相比较,看谁画的笑脸最灿烂。”在大拇指上作画,这可是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纷纷拿起画笔……教室里一张张“笑脸”的提示,背景音乐的渲染,以及通过在大拇指上作画的感受和体验,极大地活跃了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在随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大家兴致勃勃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二、启发诱导,师生交流,发展审美想象启发诱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火索”。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要求音乐教师的言行举止首先要散发出艺术魅力,充满着艺术激情。富有艺术的老师,在其启发诱导下,课堂上每一次的师生交流与互动都是一次与音乐沟通的激情之旅,在这个“旅途”中,老师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成为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与创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审美想象,表现并创造美。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而且,课堂上还得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通过这些商量性的话语,努力创设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准审美的切入点,有意识地为学习活动创设彰显美感的音乐情境,并借助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娴熟的琴技来启发、诱导、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主动模仿,主动学习,主动追求探究,主动超越。倘若老师“唱”得动情,“奏”得动容,“演”得投入,学生又怎能不“听”得着迷,“学”得主动,“动”得热烈呢?最后,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中,要鼓励学生多多表现自己。好胜心强是孩子们的普遍心理。课堂上要积极引导他们动一动、说一说、唱一唱,大胆而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并且,教师要运用“欣赏”的目光去审视学生的“才艺”,不失时机地给予赞美和表扬,使学生因自已的进步、成功而享受到心理的满足和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放开手脚,大胆思维,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索,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只要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唱出心中的歌谣,那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音乐思维就会形成,音乐审美想象就会得到发展。3如在听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我课前让学生自带玩具,把音乐教室布置成“玩具国”。课堂上借助媒体为音乐配上动画,并引导孩子们自己创设符合音乐情景的“神秘梦境”的氛围。在学生听赏中,我启示大家思考:“玩具兵不能被打扰怎么办?”,孩子们便纷纷自动以各种姿势“躲”了起来,安静、专注地听音乐、赏动画。孩子们的身临其境,对理解音乐起了很大的帮助。在表现音乐的环节中,我自任玩具兵“司令”,充当孩子“王”,与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共同玩起了“打仗”的游戏。他们有的表演玩具兵“射击”,有的“扔炸弹”、有的“埋伏”、有的“背枪”……他们的动作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极有情趣。这样活跃、生动的美境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民主、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一下子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他们在这趣味性、开放式的活动中充分展开审美想象,肆无忌惮地表演,每个环节都是学生自己在动,且动得“动情”、“热烈”。在整个活动中,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学习主动性,审美想象力着实得到有效提高。三、自主活动,激发创新,提升学生素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课堂中的音乐创造,有利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和形式,巧妙地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活动,进行即兴自由发挥式的自主探究与创造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在《咏鹅》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歌曲的歌词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娴的唐诗,诗中“大白鹅”的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歌曲的旋律又天真活泼,简单易学。所以教学时我把创编表现环节做为本课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创新,我首先将学生分成“朗诵”、“歌舞”、“音响”、“绘画”四个创作活动小组。然后,我以“创作组成员之一”的身份融进了他们中间,参加每个小组的协商与讨论,努力启发学生用吟诵、歌唱、动作、模仿叫声或绘画,以及其它符合儿童自身年龄和兴趣特点的形式,来对歌曲所蕴含的情境进行多样的、综合的、创造性的演绎。课堂上,在分组展示时,四个小组都展示了他们个性的、创意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创造潜能,我请他们集体讨论怎样把四个小组的创意有机结合并再次展示。结果,学生们的表演是那样的惟妙惟肖:前奏前,音响创作组,创设情景,模拟鹅叫、鸟叫,以及流水声、风声、雨声。前奏中,全体同学慢速有感情地朗诵原诗,然后全体一起唱前段歌词。而歌舞创作组和乐舞蹈,配上“柳枝”舞蹈。间奏时,朗诵创作的儿歌,接着全体同学一起唱后段歌词,在最后两句诗时,配上“洒落花瓣”,舞蹈组在台前做舞蹈造型,屏幕上展示绘4画组那些用色大胆、构图优美的图画,当做美妙的背景。他们的表演让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才是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孩子们在这样开放式的创作空间和趣味性的创作内容中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激发了他们美好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总之,新课程改革以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提升学生音乐艺术情感体验,已成为音乐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过去“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学生喜爱音乐的引导者和学习音乐的指导者,做学生的审美伙伴和亲密朋友,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丰富和发展审美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获得审美愉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中小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本文标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音乐实践中绽放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15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