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青少年法治教育学生版(2019年 第六期·总第27期)教学天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小学德育课由“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一纲多本”到“统编教材”。面对新变化、新课程、新教材,一些教研人员及一线教师对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到位等问题,而作为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内容该如何得到有效实施,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法治教育策略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金钊10从2016年起,小学德育课由“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变化,导致一些对课程内容还不熟悉的一线教师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虽然,在新课程中,法治教育的比重有了大幅增加,法治教育的力度也大为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与法治”课程会变成纯粹的“法治课”,它依然是德育课,或者说是具有浓厚法治色彩的综合课程。毕竟,法律只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主题而非全部,法治意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道德与法治”是整合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程,课程定位为培养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值得注意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仍属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公民素养层面的教育,而非法律专业教育,进行法治教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法律专业人才,而是为了培育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有着明确的要求:“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法治态度被放在了第一位,学习法律知识被放在了第二位。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认知和态度,也是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习惯,自觉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宪法法律至上意识、权力制约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程序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等。这些意识要从小就在小学生的心中扎根,从而系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特点二小学生的生活是整体性、多主题的,这就决定了法治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儿童生活的逻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采用专册与分散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分配法治教育内容。其中,小学六年级为法治教育专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一至二年级,此阶段为前法治教育阶段,侧重于对学生规则的养成,为后续的法治教育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小学三至五年级,这一阶段属于融合法治教育阶段,表现为对学生进行嵌入式渗透法治教学,并且从小学三年级起,教材中开始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法律条文;第三阶段—小学六年级,此阶段为直接法治教育阶段,专门学习法治教材。对此,一线教师需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针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将具体的主题融入课程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每个阶段注重循序渐进,切忌无中生有、牵强附会,同时也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防止出现由于对教学内容理解偏差导致法治教育不到位的情况。其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天地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定位一11青少年法治教育学生版(2019年 第六期·总第27期)课的教学中,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法治教育问题,要划清“课程”与“课时”的界限,切忌将法治教育的概念泛化,将法治教育庸俗化。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实施三“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有关精神组织教学。首先,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一至二年级),虽然对学生掌握相关法治知识能力的要求比较简单,但正因如此,教学的难度反而更大。应该说,小学低年级学段是有具体法治内容要求的,比如: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标志,初步树立公民、国籍、国家的意识;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初步树立规则意识,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意义和要求;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公安、消防、卫生等安全标志,遵守基本的交通和消防安全规则;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遵守环境保护规则等。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要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现实问题入手,用案例来说明问题,突出正面引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内容,感受到是法治让生活更美好。不过,切忌在教学中呈现极端案例,因为极端案例对小学生来说不是生活常态。再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与其说是一个渗透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开发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发法治教育的元素。还要看到,在法治教育中,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三者是统一的整体,法治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方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最终树立法治信仰。在小学阶段进行法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奠定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统的讲授外,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比如: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具体的方法有:故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将法治知识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互动、思辨,让他们在行动中学习法治理念,在实践中践行法治精神。最后,学校的法治教育,严格来说分为两个层次,即:德育工作层面的法治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学科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挖掘法治教育的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从而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教书育人。教学天地[1]金钊.小学德育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7(10).[2]高德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儿童经验的处理[J].中国德育,2019(01).参考文献12
本文标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28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