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人民版选修4“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上课1
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三课(1662-1722)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清朝皇帝世系表(12帝)入关之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入关之后:(1)清世祖顺治(1644-1661)(2)清圣祖康熙(1662-1722)(3)清世宗雍正(1723-1735)(4)清高宗乾隆(1736-1795)(5)清仁宗嘉庆(1796-1820)(6)清宣宗道光(1821-1850)(7)清文宗咸丰(1850-1861)(8)清穆宗同治(1861-1875)(9)清德宗光绪(1875-1908)(10)溥仪宣统(1908-1912)康熙简介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年号康熙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是清顺治帝的第三子,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课标要求:了解康熙初年面临的主要形势;分析康熙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探讨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捍卫国家主权中的历史贡献知识链接必修一: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必修二:海禁、闭关锁国必修三:经世致用,明清小说一、“少年天子”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2.智除鏊拜,锋芒初显3.博才多能,学贯中西清人绘《塞宴四事图》中的布库场景。少年康熙便是利用佯演布库戏智擒鳌拜的。智擒鳌拜,稳定朝廷秩序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⑵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⑶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①云贵、两广、福建——“三藩”②台湾——郑成功、郑经③黑龙江流域——沙俄④漠西、漠北——蒙古各部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二、巩固国家统一吴三桂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当时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1)、平定“三藩”叛乱叛乱范围:云南贵州福建广东湖南四川陕西甘肃浙江江西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历时八年,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清加强对南疆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南疆的稳定亲自指挥启用汉将重用绿营•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2)、统一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材料二: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经营台湾?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收复台湾后,在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对台湾的战略地位缺乏认识,竟然认为“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大臣中主张守台者只有姚启圣和施琅等少数人。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施琅力陈台湾战略地位之重要性: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必定会以台湾作为基地,利用“精壮坚大”的战舰进犯大陆沿海,“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康熙帝采纳了什么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施琅进军台湾施琅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武力收复台湾,安定东南海疆台湾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3)、平定边疆的准噶尔部贵族叛乱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康熙帝决心清除葛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葛尔丹兵败自杀。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乌兰布通古战场《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该图示为“伊犁河”与“大营”的受降场面这一胜利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4)加强民族团结(总原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汉族:①措施:A、崇尚儒学,尊奉孔子;B、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②成效: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对其他少数民族:①措施:A、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B、册封四大活佛;C、建立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使之成为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②成效: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通过分而治之的手段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恢复开科取士康熙尊崇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廷揽汉族文士康熙十七年(1678),曾开“博学鸿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抚,保荐有一定才学和声望的知识分子,直接进行殿试,只考诗赋,不考八股,一经录取,即授翰林院官职。这一次“特科”,招罗了汉族知识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汤斌、毛奇龄等143人。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多伦会盟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蒙藏地区册封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保护了佛教,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还加强了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清铜鎏金章嘉呼图克图坐像哲布尊丹巴佛像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五世班禅罗桑益喜塑像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国务委员会见十一世班禅十四世达赖现已形成达赖和班禅必须经中央政府确认方能得到认同3、维护国家主权,击退沙俄入侵雅克萨尼布楚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意义:1、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平等协商下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2、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定。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措施影响结论平定“三藩”历时八年,终获全胜剿抚并用,有利安定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抗击沙俄入侵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册封五世班禅关于康熙帝的经济决策及其评价1、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固守农本思想实行“更名田”。康熙八年(1669年)政府下令“将前明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产,号为更名地,永为世业”,更名田的实施,对于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开发荒地起了一定的作用。摊丁入亩。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丁税额数作为定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一措施为人口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丁银和田赋以田亩为征税对象,简化了税种,是税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鼓励垦荒,修治黄河。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严格限制手工工场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三、试评述康熙帝(思考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标准,予以全面评价)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评:康熙帝是清朝杰出的君主,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功: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叛准噶尔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智擒鳌拜、恢复开科取士,稳定朝廷秩序,缓和阶级矛盾;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提倡文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书籍,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抵抗外来侵略: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局限性(知识拓展):对内:大兴文字狱、设南书房,加强了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先进潮流(发展资本主义),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战败隐患。[课堂延伸]1、康熙帝哪些精神我们借鉴?①明确的目标;②坚忍不拔的意志;③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和实践精神;④具备实现理想的各种知识储备和个人素养。2、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方面对比康熙时代的东西方世界。说明了什么问题?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西方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中国封建经济持续发展,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受阻;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处于工业革命前夕。思想文化:中国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产生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传统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西学东渐。西方启蒙运动兴起,近代科技形成。对外:中国逐渐走向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殖民扩张。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世界,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思考探究]1、“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康熙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平定三藩叛乱B清军进入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D收复雅克萨之战2、康熙帝即位后面临的问题有()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②噶尔丹妄图分治西北③驻藏大臣长驻拉萨④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CA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螯拜集团被铲除B清军平定三藩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1、郑经死后,康熙帝抓住时机,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AD[思考探究]2、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准噶尔叛乱3、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驱逐殖民势力B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巩固东南海防D维护国家主权完整4、康熙帝特别
本文标题:人民版选修4“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上课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0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