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趣味数学”小组2013--2014学年工作计划2013年9月1日一、指导思想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开展趣味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又能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二、活动目标1、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宗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趣味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好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数学乐园,享受数学所带来的无穷乐趣。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三、活动内容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四、活动要点1.开学初组织成立趣味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收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五、活动形式2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六、辅导员:张金辉七、活动时间:每周的星期五的下午4:20---5:30八、具体措施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九、活动安排上学期周别活动内容第1周追及问题第2周植树问题第3周解方程解决问题(一)第4周解方程解决问题(二)第5周解方程解决问题(三)第6周三角形的补充知识第7周巧求多边形面积(一)第8周巧求多边形面积(二)第9周年龄问题第10周应用题的灵活算法第11周身边的图案美第12周小数与分数的转化第13周分数问题的深化第14周统计的深层探索第15周可能性的趣味游戏第16周用倒推法解决问题第17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第18周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第19周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第20周运用对应法解决问题3下学期周别活动内容第1周列表法第2周图解法第3周简单的逻辑推理第4周圆柱与圆锥第5周时钟问题第6周鸡兔同笼问题第7周立体图形(一)第8周立体图形(二)第9周牛吃草问题第10周找规律第11周平均数问题第12周新定义运算第13周巧妙运算第14周趣题巧解第15周数学运算之抽屉原理第16周抽屉原理中的“至少”和“最少”第17周比和比例第18周行程问题第19周逻辑推理第20周活动总结
本文标题:趣味数学 工作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49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