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徐嘉敏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徐嘉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2)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讲解、ppt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2)通过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量筒和滴管的使用难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重温浙江义乌火锅店烧伤的新闻事件,再一次强调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展示实验室图片。【讲授新课】一、实验室常用仪器{展示图片}同时现场做练习(试管、酒精灯、烧杯等)二、讲解实验室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三、固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块状氯化钠,碳酸钠}{提出问题}:1要将块状氯化钠放入到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口?应用什么仪器取观察、了解、学习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阅读,记忆继而巩固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通过预习,总结知识,做好笔记。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阅读书本P18,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时巩固常用仪器的名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学会总结知识。通过自主交流讨论,锻炼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用?{操作演示}利用实验仪器演示完成实验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稀盐酸}{提出问题}:1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入杯子而滴洒?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操作演示}提醒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与书本的图相比较,看不同之处在哪个地方?{开展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五、量筒的使用{讲解}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简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26]{提出问题}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六、滴管的使用{讲解}胶头滴管是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的仪器,使用时应先挤出胶头内的空气,然后再吸取液体。[引导学生观看图1—27]{展示仪器、讲解内容}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阅读书本图片,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讨论得出结果]1细口瓶塞子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避免塞子沾染桌上的杂质而污染试剂。2瓶口紧挨试管口倾倒液体可防止液体流在试管外或洒落,倾倒时应缓缓倒入以防止液体溅出。3拿细口瓶倒液时,标签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4倒完液体要立即盖紧瓶塞,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思考问题思考,做好笔记,发表意见。听讲,思考问题,做笔记。通过自主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知识总结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展示仪器,学生更加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七、教师指导一个完成实验1—4第二个实验: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八、完成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本课题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业布置】完成本节新课相应的化学练习册。学生参与实验,一同讨论能够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知识。通过学生完成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板书设计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规则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液体药品胶头滴管的使用四、教学反思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通过老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参与以及师生的双方讨论,使到学生能够真正的作为课堂上的一份子。但是学生的积极性有待加强,初次接触操作较为复杂的量筒和滴管,需要教师的认真师范,学生反复练习才能完全掌握。本节课有待加强的地方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内容较多,没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以及讨论,教学速度放慢一些;2、无板书,要把本节课的重点板书出来,做适当小结;3、注重讲练结合,当场进行有效巩固。
本文标题:徐嘉敏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及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4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