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1一、世说新语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填空。《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2、解释词语。⑴内集(家庭聚会)⑵儿女(子侄辈)⑶俄而(不久,一会儿)⑷欣然(高兴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⑹未若(不如,比不上)⑺因风起(凭借)⑻即(是)3、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问答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欢快、轻松、融洽(2)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3)怎样理解“公大笑乐”?(为什么“公大笑乐”?)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谢太傅的“大笑乐”,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又有对两个孩子尤其是兄女的赞许之意。(因为两个孩子的比喻都很贴切,富有想象力,尤其是兄女的回答更胜一筹,公“大笑乐”,既有对。。。。。。)我们已更改培养自己的想象力(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白色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7)对于两个孩子的回答,谢太傅更赞成哪一个?为什么?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9)《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对两种答案都满意2、为后喻而“笑乐”3、“笑”前喻。“乐”后喻】6、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陈太丘与友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②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与友期.约________(2)去后乃.至________(3)元方入门不顾.(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5)下车引.之(6)期日中..:(7)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3.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2)友人便怒.(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翻译下列句子。(1)待君久不至,已去。(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5.课文默写。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二、阅读。(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加点的词。无信.:无礼.:引.: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对别人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你父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我父亲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3懂理识义,聪颖机智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二、《论语十二章》1、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2、孔子,名字,时期人,我国伟大的、、,是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1.字词解释(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不亦君子..乎:(4)吾日三省...吾身:(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不惑.:(9)不逾矩..:(10)温故.而知新..:(11)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可以为...师矣:(14)人不堪.其忧:(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6)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7)饭疏食...饮水.:(18)曲肱而...枕之:(19)不义..而富且贵:(20)于.我如浮云:(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2)择其善者..而从之:(23)子在川上..曰:(24)逝.者如斯.夫:(25)不舍.昼夜:(26)三军..可夺帅也:W.xkB1(27)匹夫..不可夺志也:(28)博学而笃.志:(29)切问..而近思..:(30)人不知.而不愠.:2.句子翻译1.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3.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44.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5.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6.子曰:“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8.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11.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四、重点问题:5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学习态度:谦虚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谦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不改其乐”就是不改变自己求学的志趣。颜回的乐在精神方面,不因五只的贫乏而改变精神的愉悦。这就是所谓的“安贫乐道”。这其实就是“贫贱不移”的精神,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词的含义?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指精神懈怠而无所得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多反省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就能知道自己的优势,不会妄自菲薄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断地多反省,多总结,就能提高自己,不虚度日月。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语录指出了学习有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知学好学乐学(懂得他,爱好他,以他为乐)孔子强调的意思是学习的乐趣。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什么道理?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而致富,是君子不能接受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要遵守这些些行准则和道德标准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含义。9、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三《虽有嘉肴》(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7、然后能自强.也8、教学相长.也9、学.学半(二)解释下列句子。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6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5、《兑命》曰:“学学半。”三、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四、本文的中心句是:五、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六、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七、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看法。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6文章中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样的好处?四《河中石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
本文标题:人教版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6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