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园教育评价一、评价总体要求(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评价应贯穿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重评价过程而不只注重评价结果。●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仅应关注幼儿智力发展,还应关注幼儿良好情感、态度及能力的发展。●评价的目标应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应把评价定位在对幼儿的选拔、甄别上,而应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幼儿个体的需求与处境及每个幼儿的发展,切忌以一把尺予衡量所有幼儿。●以质性评价为主,适度结合量化评价。以进行自然观察、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情境测查为主要评价手段,提倡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幼儿。●应使评价经常化。评价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所以应给予幼儿多次评价机会,要在评价过程中看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评价应促使教师反思、内省自己的教学过程,转变教育观念,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应人人能做评价,常常有评价意识与行为。●评价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又要关注评价对象对结果的认同。教师、家长、幼儿及有关管理人员都是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应定期对幼儿园施行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针对问题采取改进对策,及时反馈调整。同时,注重收集家长的信息,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幼儿园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的完善相结合,以评价促进课程的日臻完善。(二)课程评价的内容与要求1、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要点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应是多元化的,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主要在幼儿园的安排下进行,以课程目标、内容为主要依据,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由幼儿教师系统地对幼儿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健康与动作:生长发育、身体适应能力、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习惯与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自我保护认知与语言: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知识经验、言语表达力、言语理解力品德与社会性:自我概念、社会规则、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亲社会行为、交往能力、个性发展2、对教师发展的评价要点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对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1)教师是否具备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教育的内容、策略、环境的设计是否来源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发展的需求,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目标,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主、有效地学习。(2)教师是否在研究幼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教育目标与计划。(3)教师是否及时记录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的观察应细致、连续,在观察评价之后还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4)教师是否给每个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并注重个别差异。(5)教师是否有利于师幼互动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6)教师的素质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包括事业心、教育观念、文化素养、专业理论、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等。3、对课程适宜性的评价要点课程评价是幼儿园及相关部门根据课改精神,对幼儿园实施与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课程适宜性评价的重点是有关课程对幼儿是否适宜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幼儿园是否有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其方向性与可行性如何。(2)一日活动时间及各活动的时间比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幼儿学习与活动的需要。(3)课程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否体现启蒙性、全面性以及具有地域性特点。(4)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否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及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点,是否体现对幼儿个体差异的了解、尊重和关怀。(5)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选用是否科学,是否适合本园特点和本园幼儿的发展。(三)评价工具与方法的选择评价工具和方法应为分析评价内容与标准服务,应综合运用观察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级量表评价等多种方法。1、观察评价法(1)自然情境观察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的活动情境中表现自己,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分析或评定等级。评价可以在一日生活过程中通过捕捉情境中的典型事件进行,也可以不定期在情境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活动过程中被评价,评价过程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2)设计情境测查情境测查的程序为:设定观察、评价项目一一选择自然情境,捕捉要观察的幼儿发展内容一一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一一设计相应课程、活动计划一一促进幼儿今后的发展。运用时应注意:①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以及情境测验中捕捉幼儿的发展信息。②幼儿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不是被动的测试接受者。③情境测查应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④设计情境不应严肃得像一场考试,避免引起幼儿的心理负担。⑤应考虑到与测验项目无关的因素,行为表现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应清楚。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评价应全面,尤其不应忽视幼儿非智力发展。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用于描述幼儿发展的历程,并对幼儿发展水平与过程、趋势进行评估。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放进成长记录袋。运用时应注意:(1)设计成长记录袋时目标应明确,教师对成长记录袋收录的内容应事先心中有数。(2)设计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为幼儿制定下一步成长计划的依据。(3)应兼容、综合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问卷法等各种方法来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充实档案记录袋。(4)档案袋应呈现幼儿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用一幅完整的“图画”描述幼儿进步、发展的情况。(5)应根据需要及时充实、调整成长记录袋内容,融评价过程与结果为一体。(6)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应与相关人员交流,以便共同研究,共同制定幼儿的成长计划。(7)强调自我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家长也可参与评价,共同研讨,澄清模糊认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表现性评价法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其发展水平,幼儿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展示者,评价的情境应是幼儿感兴趣的、能参与的、能理解其意义的,能够比较完全、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水平的。运用时应注意:(1)评价标准是什么应让幼儿心中有数。(2)评价的表现性任务与设定的评价目标高度相关。(3)给幼儿选择的评价情境中教师或评价者准备观察的幼儿能力,应与幼儿一日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中所表现的能力一致。(4)评价过程应是幼儿学习的过程。(5)评价中应调动幼儿的兴趣与主动性。(6)应用分数与等级描述评价结果并写出定性的分析报告。4、等级量表评价法通过设计评价表记录获取有关幼儿发展水平的数据信息,并区分幼儿发展程度与等级,注重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运用时应注意:(1)对幼儿发展水平的分析应涉及五个领域。(2)应通过记录、统计、数据分析找出幼儿的优势与不足。(3)从评价表中,应能看到幼儿的发展趋势。(4)评价应实事求是,记录幼儿的行为及数据信息应及时。(5)幼儿行为的记录应能反映该目标的达成与幼儿发展情况。(6)依据评价表应能清楚地界定幼儿今后的发展要点。(7)幼儿行为与等级之间的因果关系应明确。二、各领域评价要点(一)健康领域1、幼儿是否生长发育正常,有预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能适应气候变化正常地生活、游戏。2、幼儿是否喜欢幼儿园生活,遵守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和秩序,情绪愉快、稳定,积极参加各种生活游戏活动,生活、卫生习惯良好。3、幼儿是否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愿意并能够独立进餐、如厕、睡眠、盥洗,主动、认真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理活动中自信自豪。4、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及耐力;是否愿意操作摆弄各种操作材料,手眼协调;是否能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合作友爱,爱护器械、材料。5、幼儿是否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初步的自护能力,初步知道必要的安全、生活、卫生、营养保健常识。(二)语言领域1、幼儿是否能倾听别人讲话,是否理解日常用语。2、幼儿是否能在语言交往中感到愉快,做到礼貌交谈、清晰表达并使用普通话交流。3、幼儿是否想说、敢说,讲述时是否语句通顺、用词恰当。4、幼儿是否能够运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5、幼儿是否喜欢阅读,并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基本理解图书内容,乐意欣赏儿童文学作品。6、幼儿是否关心常见的符号、标志和文字。(三)社会领域1、幼儿是否开朗、自尊、自信、有成功感。2、幼儿是否与周围的人积极交往,主动在活动中与他人互助、合作、分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3、幼儿能否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有良好的社会行为。4、幼儿能否克服困难,做事有始有终,有初步的责任感和意志品质。5、幼儿是否对周围的人与事持关心与爱的态度,有爱心、同情心。6、幼儿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言语的社会规范并具有初步的评判能力。(四)科学领域1、幼儿是否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2、幼儿是否能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积极观察、操作和实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快乐。3、幼儿是否能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进行比较、推理,尝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4、幼儿是否具有爱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爱护小动物和常见植物,同时有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5、幼儿是否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科学探索的经验和感受。(五)艺术领域1、幼儿是否乐于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2、幼儿是否能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情绪愉快、兴趣浓厚。3、幼儿是否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富有个性地进行艺术表现。4、幼儿是否初步建立起进行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5、通过艺术活动,幼儿的身体、认知、感受与表现力,特别是情感和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均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组织与实施的总体要求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落实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幼儿园要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一)教育环境的创设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幼儿园应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1、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依据教育目标,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一方面,体现安全性、教育性与审美性;另一方面,还需本着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本园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的、现有的资源,切忌高档装修、盲目模仿和互相攀比。(1)活动室的设置设施设备的要求:●幼儿用的桌椅应适合其身材高度,不同年龄班的桌椅应有区别。●玩具、材料的柜架或活动区间隔的高度,以不阻碍成人观察幼儿的视线为准。●玩具、材料柜架的结构应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取放。●幼儿的桌椅布置要防止小学化。区域环境设置的要求:●区域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发展诸方面的需要,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活动区域,区域材料应及时更换,拿取方便。●合理安排活动区域,做到动静分开,方便活动转换,避免相互干扰,减少行为问题。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农作物、干净安全的废旧物品、民间艺术品、民间游戏材料等,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开设多种区域,引导幼儿主动、自主地学习。(2)体能游戏场地的安排幼儿园应当安排适合幼儿身体锻炼或户外游戏的场地,要考虑设置雨天时能够让幼儿进行大肌肉运动的室内场地。体能游戏场地的设备配置,以能够满足幼儿攀、爬、平衡、跳、投等大肌肉活动为主。无论是活动室设施、设备还是体能游戏场地的设施与设备都要注意安全性:●园内的地面要平坦防滑,所有出口及通道、楼道要畅通无阻;●设施和器材不可有尖角、裂片或铁钉等露出;●供幼儿操作的玩具、物品不含铅等有毒成份;●应用绿色、环保、化学刺激气味小的材料装饰活动室;●经常检查幼儿使用的设施、玩具、物品等,损坏的东西及时修理、替换或丢弃;●保教人员具有基本的安全急救常识,安全急救设备充足,取用方便。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幼儿园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轻松、快乐。(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师幼关系是教师和幼儿在教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它既蕴涵着教育因素,又蕴涵着情感因素。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做到:●给幼儿营造自由选择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57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