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议论文文体特征•议论文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它侧重见解的表述,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很强的理论性,讲求以理服人。•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常见结构:并列式、正反对比式、层进式1.例证法•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如2010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的片段:•苏轼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获得了光明;海伦·凯勒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了“光明”;张海迪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身残志坚,最终获得了光明……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诠释了如何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事例+分析•【点评】作者在运用例证法时,古今中外都有涉及,十分全面,且以排比的形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引证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如2010年山东高考《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片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鲜明地表达了阴影对光明的铺垫作用。古今中外,将阴影转化为光明从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名句+分析••【点评】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来论证阴影和光明的关系,使文章的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3.喻证法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它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如《六国论》。如2010年全国Ⅱ的优秀作文《湖心草深长》片段:•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4.对比法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对比论证法(比较法)题目:《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材料: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转到另外一个方面。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对比性分析论证:•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例如: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很长一段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构建起年轻一代的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这时需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凭借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得更快,终有一天,超过年长一辈。•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威胁”,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加文化内涵。•只有不断地转换角色,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使社会不断进步。•【点评】文章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鲜明准确。紧扣两代人之间的角色转换,在两辈人的对比与交融中引出“文化反哺”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角色转换。论证思路清晰流畅,结构浑然一体。以年长一代的“经验论”自然引出思考,进而在对比中逐渐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立意深化水到渠成。5.类比法内涵: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针见血。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都可以进行类比。前面选取的《湖心草深长》一文片段中,作者是将“湖心草深长”与“深阅读”进行类比述说,既给读者以清晰的思路,又达到了说理的目的,真是独具匠心。•例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六)假设法•内涵:假设法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论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材料: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论证片断:•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七)条件法内涵:条件法就是对中心所需要的条件进行阐述材料:《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就立下自己的志向,要走遍祖国的三山五岳。后来,虽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完成了《徐霞客游记》。分析1:(条件法分析)一个人只有真正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己的事业,致死不渝,徐霞客就是从立了志,才取得如此的成就。分析2:(假设法分析)我真佩服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十四年如一日,多么需要坚强的毅力。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日子里,当他屡屡遭盗,频频绝粮,几番病危,多次落荒之时偃旗息鼓,哪会有《徐霞客游记》这部具著的问世?(八)因果法话题:“谈善思”材料: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少年时代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学好老师规定的课程外还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中,他从不墨守成规,盲从书本上的见解。他曾说:“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到的东西”。分析:正因为他在权威学说和传统的观念面前敢于破除迷信和盲从,所以他才能在科学的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成就,成为卓越的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议论文结构•议论文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构成清晰论证结构的文章。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它的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引——析——联——结•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引论),•主体——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本论),•结尾——归纳总结(结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由于分析方法的不同,议论文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结构模式。如并列式、正反对比式、层进式。抓住机遇“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引】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抓住机遇。【析】事物的发展须从小处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促成质变,实现成功。【联】翻开中国近代史,到处充斥着硝烟与战火。黄海一战,清军败了。是战略败了,还是武器上败了?都不是!一切都因当时某些肉食者未抓住机遇!当北洋舰队送兵朝鲜时,卑鄙的日军偷袭了。凭借着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打得日军溃败而逃。本应乘胜追击,击沉日舰,可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海港,开始保存实力。可是受到重创的日舰却乘机养精蓄锐,卷土重来,绕道包围了威海卫军港,结果可想而知。机遇一但错过,怎可扭转乾坤。而牛顿善于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锲而不舍而发明了电灯;李时珍持之以恒而著成了《本草纲目》;苏秦抓住机遇游说六国而名垂千古。展望古今,有哪位名人不是先为机遇做好扎实的准备,一旦机遇来临就迅速地把握住机会?由此可见,勤奋刻苦不可少,适时地把握机遇更为重要。【析——深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切勿机遇从身旁溜走时,才后悔莫及。【结】笑对人生人生,是一场旅行,而且是单程的旅行。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品尝千百种滋味。在不幸面前,我们要积极乐观,直面苦难,笑对人生。[亮出观点]一壶浊酒歌遍了山河八百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历史长河中,李白曾满怀兼济天下的宏志,却无奈满腹飞扬的文采却成为帝王妃子的鹦歌燕舞的唱和,壮志难酬,纵然万千华贵又如何?于是他笑对人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载一叶轻舟,邀明月剑气美酒相伴,攒得一江秋水,月朗风清。在不得志的仕途面前,他没有垂头丧气,颓唐消沉,而是豁达地看到了不幸的另一面——坚持一份傲骨,一颗炽热而又旷达之心,永存于世,活出另一种洒脱的人生。在他的口中吐出了半个盛唐。柳宗元“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永贞革新”却使她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碾碎了他峨冠博带的梦。然而,岭南的瘴疫也未能将他击倒。他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他打了井,放了奴婢,筑了愚溪,在这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会有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她——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卫国家的重担。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见难。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她仍能笑对人生,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似乎玉般的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在人生的苦难
本文标题:议论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67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