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XXXX88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及疫情管理要求马凯洛阳市疾控中心主要内容丙肝基本常识及疫情现状丙肝病例诊断标准目前病例报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丙肝疫情报告规范管理丙肝暴露后处置丙肝病毒的发现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被发现曾被称为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因子是第一个在没有看到病毒颗粒条件下确认的人类病毒隐匿杀手首次现形1989年,由MichaelHoughton领导的研究组首次克隆、鉴定丙肝病毒基因序列(单股正链RNA,NS3有强免疫原性)衣壳RNA基因组病毒颗粒(核心)蛋白丙肝病毒模式图HCV的特性黄病毒科有包膜单股正链RNA(9.6kb)3000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准种(quasi-S)T½:2.7小时每日复制量:10兆(1012)病毒颗粒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模式与复苏血清学模式的急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进展慢性感染传染病: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微生物,寄生虫进入人体开始感染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形感染为主主动免疫:注射疫苗,自然感染被动免疫:母体,免疫球蛋白显性感染:麻疹,水痘致病能力包括: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20位患者20%痊愈100位HCV急性感染80位患者80%持续感染24位患者30%稳定,慢性,无进展28位患者28位患者56位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持久性应答(50%)肝脏疾病终末期,肝细胞癌,肝脏移植,死亡治疗失败(50%)30%呈严重进展40%有不同程度的进展32位患者24位患者HCV感染的预后国际上公认的HCV传播途径血液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传播途径经血传播:经血液传播是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他肠道外途径–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确实存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不能排除–孕妇携带HCV可能感染其新生儿,但概率小于6%,对人群感染率影响不大。不经食物、水传播,也不经呼吸道传播。蚊虫叮咬传播未被证实。目前丙肝的传播途径较以往发生了变化传统认为的丙肝传播模式输血吸毒者混用注射器其他形式的HCV暴露——10%(职业暴露、透析、家庭传播、性接触)未知形式的HCV传播模式——20-40%JViralHepat.2006Nov;13(11):775-82.60%必须引起重视的丙肝传播途径医源性感染(牙科器械、内窥镜、介入性操作、外科手术)不洁注射生活方式相关(文身、美容、美甲、修脚)创伤性操作可能导致丙肝感染率明显上升JViralHepat.2006Nov;13(11):775-82.患者比例(%)010203040506070809010036%18%消化道内镜检查HCV(+)组对照组P0.0001153/427136/74915%7%流产P=0.02562/42755/74960%43%肌注P=0.027257/427319/74916%7%静注68/42754/749P=0.02715%8%62/42762/749P=0.006美容24%14%美甲、修脚P=0.007104/427101/749人群易感性人对HCV普遍易感。各年龄组丙肝感染率均很低,故人群易感性无明显年龄差别。感染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中,如吸毒者、血友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多次接受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者、同性或异性性混乱者及其他经各种途径经常暴露于污染的血或体液的人员中。美国CDC在《国家丙型肝炎综合防治策略》高危人群既往药物滥用者1992年以前接受过输血和器官移植者1987年前接受凝血因子者曾经接受长期透析者HC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医疗卫生部门曾针刺、粘膜等暴露HCV阳性血液的工作人员确诊的慢性肝病患者诊断、监测方法HCV血清学试验EIA检测抗HCV、ImmunoblotassayHCV-RNA定性试验PCR、TMAHCV-RNA定量试验PCR、bDNAALT肝纤维化非损伤试验肝活检基因分型诊断丙肝感染者和现患病人的最佳实验室方法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ConsensusDevelopmentConferenceStatement:ManagementofHepatitisC:2002-June10-12,2002HCV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免疫诊断资源coreE1E2NS2NS3NS4NS5各种基因产物作为免疫诊断的特异性:NS3coreNS4NS5病毒的基因型及其分布依据基因序列的差异,可将HCV分为6个主要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3型呈全球性分布,其中1a和1b占所有HCV感染的60%以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流行株以1型和2型为主;3型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4型主要流行于中东地区;南非以5型和6型为主。我国以1b和2a基因型较为常见,但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3b和6a型的报道。I病毒的繁殖与复制HCV有严格的宿主限制性,只感染人和黑猩猩。由于相对低的复制水平HCV在细胞培养时病毒产量很低。HCV主要复制部位在肝脏:吸附-进入-脱壳-内质网合成前体多肽(NS5B复制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合成前体多肽装配新病毒颗粒病毒的致病机理按病程划分为急性和慢性肝炎。急性丙肝病程一般是7-8周,但变化范围可为2-26周,潜伏期短,临床过程无显著特征。急性丙肝的转归:10%-30%为自限型;10%-20%ALT正常,血清HCVRNA持续阳性,抗HCV水平较高并持续较长时间;40%-60%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HCV感染有两种生化模式:1、HCV持续或间歇的病毒血症,ALT水平正常;2、伴有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我国HCV流行特点既往有偿卖血人群的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HIV阳性者中合并较高的HCV感染率。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的HCV感染率相对不高,但尚需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尤其是经男男性接触传播HCV的风险尚需深入研究。HIV阳性者中合并HCV感染比例较高,尤其是经静脉吸毒和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HIV者,在抗病毒治疗中应引起重视。丙型肝炎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300—400万新增HCV感染患者丙肝起病隐匿,是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一旦感染丙肝,有20%感染者自发清除病毒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80%左右无明显症状隐匿的丙肝患者会成为危险的传染源没有“病毒携带者”,有“毒”就要考虑治疗疾病发展越后期,越难治愈逐渐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带来越来越沉重的疾病负担目前没有疫苗预防全国及河南省丙肝疫情现状近年来,全国丙肝报告发病数呈增长趋势,2012年全国共报告丙肝212205例,较上年增长15.8%42381572827561097826114561137147158758183310212205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报告病例数/例年度近年来全国丙肝病例报告情况报告病例数全国及河南省丙肝疫情现状河南省丙肝监测情况及在全国的位置在全国丙肝疫情攀升的情况下,我省逐年增加的趋势更明显:2003-2012年,我省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由2.08/10万上升到43.94/10万,上升了20.13倍2004年以来,我省丙肝报告病例数居全国首位,2008-2012年我省丙型肝炎当年报告病例数依次占全国的17.46%、17.30%、17.60%、18.36%和19.47%全国及河南省丙肝疫情现状年份报告发病率(1/10万)报告病例数发病率较升降幅度(%)报告死亡数报告死亡率(1/10万)2006年13.421258944.86100.01072007年18.031693434.34120.01282008年21.161980217.34120.01282009年24.962353417.98220.02332010年29.162766716.84120.01262011年35.803366122.7590.00962012年43.944131722.7470.0074性别分布:2012年报告的丙肝病例中,男女性别比是1:1.07分年龄分布:42012691587148112791539316059526203420448893935264820741439129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人数/人年龄/岁病例报告人数2012年各省辖市丙肝报告情况6235210317802556259270125583016549169512489084001278814563339328648323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人数/人省辖市报告病例数54109373636834995980112811261439173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02-2012洛阳市丙肝病例报告情况2006年以来,丙肝报告发病率一直在全省法定传染病的前5位;河南省丙肝在全部传染病中发病顺位表顺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2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肺结核肺结核3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肺结核手足口病手足口病4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痢疾痢疾丙肝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5流行性腮腺炎丙肝丙肝痢疾丙肝丙肝丙肝丙肝6丙肝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梅毒7麻疹麻疹麻疹手足口病痢疾痢疾梅毒流行性腮腺炎8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甲肝麻疹梅毒梅毒痢疾痢疾河南省丙肝在乙类传染病中发病顺位表顺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乙肝2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肺结核3痢疾痢疾痢疾丙肝丙肝丙肝丙肝丙肝4丙肝丙肝丙肝痢疾痢疾痢疾梅毒梅毒5麻疹麻疹麻疹麻疹梅毒梅毒痢疾痢疾6甲肝疟疾甲肝梅毒麻疹艾滋病艾滋病艾滋病7淋病甲肝梅毒甲肝甲流麻疹甲肝淋病8艾滋病淋病疟疾疟疾甲肝甲肝淋病布病9肝炎(未分型)梅毒淋病淋病艾滋病淋病猩红热甲肝10梅毒肝炎(未分型)肝炎(未分型)艾滋病淋病肝炎(未分型)布病肝炎(未分型)丙肝抗体比较敏感,阳性率高。抗-HCV有IgM和IgG之分,IgM阳性提示HCV复制,IgG阳性提示正处于感染或既往感染,需结合HCV-RNA检测,加以区分。抗-HCV阳性,HCV-RNA阴性说明机体已经清除了丙肝病毒,只需定期随访观察。HCV-RNA阳性或丙肝核心抗原阳性是丙肝确诊病例的主要依据。HCV核心抗原在血液当中含量甚微,阳性率很低,故不常用。感染丙肝病毒1-3周后,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HCV-RNA。丙肝病例诊断标准卫生部--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1)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丙肝防治指南卫生部--2008-12-11发布,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要求2009-6-15起实施,代替WS213-20012010年5月卫生部下发《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卫生行业标准),即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WS213-2008)。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详细询问)3.1.1曾接种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3.1.3职业供血
本文标题:XXXX88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