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第六章制冷剂管路设计第四章内容•一、管道布置原则•二、压缩机排气管、压缩机吸气管、冷凝器至贮液器的液管、贮液器至蒸发器的给液管•三、管径的确定第四章(一)、管道布置原则1、氨管一律采用无缝钢管,禁止使用铜或者紫铜管,氟利昂管路可以采用铜管,系统容量较大时可以采用无缝钢管2、管道尽量短而直,减少管道和制冷剂以及系统的压力降3、管道布置应该不妨碍对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观察和管理,不妨碍设备的检修和交通通道以及门窗的开关。4、管道与墙和顶棚之间以及管道之间应该有适当的间距,以便安装保温层5、穿过墙、底板和顶棚处应该设有套管,套管直径应能安装足够厚度的保温层第四章2.1、压缩机的排气管•1、为了使润滑油和可能冷凝下来的液态制冷剂不至流回制冷压缩机,排气管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油分离器和冷凝器•2、并联的氨压缩机排气管路上或油分离器的出口处,应装有止回阀,防止一台压缩机工作,另一台不工作时,在不工作压缩机出口有氨液,造成冲缸事故。第四章•3、对不设油分离器的氟利昂压缩机,当冷凝器高于压缩机2.5m以上时,在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应该设置分油环管,防止压缩机突然停止运转时,较多的润滑油返回压缩机,造成冲缸事故。第四章•4、两台氟利昂压缩机并联,为了保证润滑油的均衡,两者曲轴箱之间的上部应装均压管、下部应装均油管。第四章(二)、压缩机的吸气管•(1)氟利昂制冷系统,吸气管坡度坡向压缩机,坡度不小于0.01,考虑回油第四章•3、非回热式氟利昂制冷系统,如有条件,尽量把来自贮液器的给液管和压缩机的吸气管贴在一起保温,改善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第四章二、3、从贮液器至蒸发器的给液管•(1)冷凝器高于贮液器,无均压管时,两者高度差不小于300mm第四章二、4、从贮液器到蒸发器的给液管•(1)对于氨制冷系统,为了防止积油而影响供液,在给液管的低点和分配器的低点应设置放油阀第四章•(2)当冷凝器高于蒸发器,为了防止停机后液体进入蒸发器,给液管至少应抬高2m在通至蒸发器。第四章•3、当蒸发器上下分层布置时,由于向上供液,管内压力降低,伴随有部分液体气化,形成闪发蒸汽,为了防止闪发蒸汽进入上层蒸发器,如图示布置:第四章二、管径的确定•考虑因素:经济、压力降、回油第四章(一)、管道的压力降•危害: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失,将引起制冷能力降低和单位制冷量耗电量增加,R12为例,如表:第四章压力降要求•1、氨系统: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失希望不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0.5度和冷凝温度升高0.5度•2、氟利昂系统: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压力损失希望不超过相当于蒸发温度降低1度和冷凝温度升高1度第四章压力降要求•3、从冷凝器至贮液器的液管,靠重力,流速应小于0.5m/s•4、从贮液器至膨胀阀的压力损失,压力降也不应过大,以免引起液态制冷剂管内发生气化,造成膨胀阀供液不足,降低系统的制冷能力。第四章(二)、回油要求•(1)回油要求:向下的吸气管或者水平的吸气管,润滑油靠重力回压缩机,上升的立管的最低回油速度如图:第四章第四章•2、对于变负荷工作的氟利昂制冷系统,为了保证最低负荷时,润滑油也能从蒸发器顺利返回压缩机,可采用双上升吸气立管。第四章三、制冷剂管径计算•1、损失:直管的摩擦阻力和管件的局部阻力•为了方便计算,常把各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折合成当量管长度Ld第四章管道压损计算PaMdLLfdMdLLfpRRidmRiRidm2)(81.02)4()(2522fm:摩擦阻力系数di;管道内径MR:质量流量,Kg/sVR:制冷剂的比容,m3/Kg第四章•分析:如果粗糙度相同的管道,管道直径与制冷剂的质量流量、每米计算长度的允许压力降和制冷剂的比容成函数关系,即RdRpivLLPMfd,,第四章第四章
本文标题:制冷剂管路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76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