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提纲一、小麦主要病害二、小麦主要病害的识别、调查、防治指标、病害管理三、小麦主要病害的管理效果评价四、病虫害的管理原则一、小麦主要病害1、白粉病2、锈病3、叶枯病4、纹枯病5、赤霉病6、全蚀病7、黑穗病8、病毒病9、根腐病10、孢囊线虫病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病害种类有所不同。全世界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二、小麦主要病害的识别(认知症状)调查(什么时间发现)防治指标(什么时间需要防治)病害管理(防治)1、白粉病【识别要点】危害叶片、叶鞘、茎杆和穗部。初发时产生小黄点,逐渐扩大为园形或椭园形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后期在霉层中产生小黑点。【调查】1.调查目的:Ⅰ入冬前调查秋苗发病情况,确定越冬基数;Ⅱ小麦返青拔节后,调查病害发展情况,确定防治有利时机;Ⅲ小麦乳熟期调查不同品种的病情,了解品种抗性情况。【调查】2.调查方法:A.入冬前调查选择播种早、发病条件好的感病品种麦田,若白粉病处于零星发生期,则5点取样,每点实查5m2。调查时应蹲下细查检查发病株数和病叶的发生情况;若全田普遍发病,则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查2m2,调查叶片总数及发病叶片数,计算病叶率。【调查】2.调查方法:B.返青拔节期调查在春季小麦返青后15d左右调查,若没有发病,则应间隔一定时间再进行调查,尽可能在入冬前调查的地块上进行。调查方法同入冬前。有发病中心应记载发病中心数。调查内容记入下表。调查地点调查日期品种播期面积检查株数发病株数发病株率%病叶数总叶数病叶率%病情指数发病中心数小麦生育期备注【调查】2.调查方法:C.乳熟期调查调查不同品种发病情况。每品种调查3~5块田,5点取样调查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目测反应型。调查内容记入下表。调查地点调查日期品种发病点数病叶率%病情指数反应型小麦生育期备注小麦品种感染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叶片、叶鞘均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占叶面积6%~10%;5级:病斑占叶面积11%~25%;7级:病斑占叶面积26%~50%;9级: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防治指标】返青拔节期平均病株率达15%病叶率达5%全田防治【病害管理】1.选用抗病品种2.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4.种子包衣或拌种(三唑酮种子量0.03%a.i;烯唑醇种子量0.02%a.i)5.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2、锈病【识别要点】条锈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及穗部。夏孢子堆小,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2、锈病【识别要点】叶锈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园形至椭园形橘红色夏孢子堆,大小中等。2、锈病【识别要点】杆锈主要危害茎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隆起高,不规则散生。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调查】类同小麦白粉病调查面积略大,样点增多。【调查】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分级标准流行等级小麦乳熟期病情指数减产百分率流行面积占当地小麦总面积的百分率特大流行〉60〉30%〉80%大流行〉60〈30%50~80%中度偏重45~6020~30%50~80%中度流行30~4510~20%50%左右中度偏轻15~30或10~1510~15%或5~10%50%左右或<50%轻度流行10~15或5~105~10%或5%左右<50%未流行〈5〈3%小麦条锈病、叶锈病、杆锈病的比较内容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危害部位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及穗部。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茎。主要危害茎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表皮开裂不明显产生许多散乱的、不规则排列的园形至椭园形橘红色夏孢子堆,大小中等。表皮均匀开裂夏孢子堆大,隆起高,不规则散生。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冬孢子堆小、狭长形,黑色、基本成行,表皮不开裂较小,园形至椭园形,黑色,散生,表皮不开裂较大,长椭园形或长条形,黑色,散生不规则,表皮开裂,卷起【防治指标】早春锈病侵染小麦后要经过发病中心阶段,然后扩展流行,因此出现发病中心要及早施药控制,病叶率达0.5%以上进行全田普治。全田防治控制发病中心【病害管理】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合理布局。2.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4.种子包衣或拌种(三唑酮种子量0.03%a.i;烯唑醇种子量0.02%a.i)5.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3、叶枯病【识别要点】叶枯病小麦叶枯病是引起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几种叶枯病都以危害小麦叶片为主。(黑胚)【调查】小麦孕穗——抽穗期开始主要危害时期——抽穗后灌浆期小麦几种叶枯病发生时期、危害部位和症状特点比较病害种类雪霉叶枯病蠕孢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壳针孢类叶枯病发生时期幼苗至灌浆期幼苗至收获期小麦生长中后期小麦生长中后期为害部位和症状类型危害幼芽、叶片、叶鞘和穗部,造成芽腐、叶枯、鞘腐和穗腐等症状,以叶枯为主危害叶片、根部、茎基部、穗部和籽粒,造成苗腐、叶枯、根腐、穗腐和黑胚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部,造成叶枯和黑胚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部,造成叶枯和穗腐叶片上病斑特点病斑初为水渍状,后扩大为近园形或椭园形大斑,直径1-4cm,边缘灰绿色,中央污褐色,多有数层不明显轮纹。叶片上病斑较大或较多时即可造成叶枯早期在叶片上形成褐色近园形或椭园形较小病斑。成株期形成典型的淡褐色梭形叶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相互愈合形成大斑,使叶片干枯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较小的黄色褪绿斑,后扩展为中央呈灰褐色,边缘黄褐色长园形病斑。病斑在适宜条件下可愈合形成不规则大斑,造成叶枯初形成淡褐色卵园形小斑,扩大后形成浅褐色近园形或长条形,也可互相连结成不规则形较大病斑。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发展,重病叶常早枯病征病斑表面形成砖红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薄层,有时产生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黑色霉层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灰黑色霉层病斑上密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防治指标】在病株率达15%时开始防治;提出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病情指数达到4.4%时应进行防治的指标。全田防治控制发病中心【病害管理】1.选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3.种子包衣或拌种种子可带菌(2.5%适乐时1:500包衣;三唑酮种子量0.03%a.i)4.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病原复杂,不同杀菌剂复混配效果更好。4、纹枯病【识别要点】纹枯病从播种到收获的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死苗、花杆、烂茎、枯白穗等多种症状。枯白穗在小麦灌浆乳熟期最为明显,发病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此时若田间湿度较大,病株下部可产生菌核(近油菜籽状)。【调查】1.调查时期与目的冬前与返青拔节期分别调查田间病株率与严重度。根据病株率,确定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调查】2.调查方式A.大田普查时间:分别在小麦秋苗期、拔节期、扬花期、乳熟期调查。每年普查时间应大致相同。普查田块: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在各代表性区域内选不同品种、不同茬口、不同播期及不同施肥水平等不同生态类型田10块以上。普查方法: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载病株数、侵茎数和病情指数,统计病田率,记录结果并汇入表。小麦纹枯病病情调查表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茬口播期耕作方式生育期株发病茎发病各级严重度株数病情指数病田率(%)调查株数病株数病株率(%)调查株数侵茎数侵茎率(%)0级1级2级3级4级5级级别指标12345病情指数(I)I≤55<I≤1515<I≤2525<I≤35I>35小麦纹枯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纹枯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严重度指病茎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比例,用分级法表示。0级:(无病)健株;1级:叶鞘发病,或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以下;2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4~1/2;3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1/2~3/4;4级:茎杆上病斑宽度占茎杆周长的3/4以上,但植株未枯死;5级:病株提早枯死,呈枯孕穗或枯白穗。【调查】2.调查方式B.系统调查时间:从小麦返青后开始调查,10天调查一次,直到乳熟期。调查田块:根据当地小麦品种的布局状况及生态类型,在适宜发病、有代表性的品种中选择早、中、晚茬地块各一块作为系统观测田,每块田面积应大于2×667m2。调查方法:每块田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病株数、侵茎数和病茎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记录结果并汇入表。【防治指标】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时防治,特别是在3月15日前抓紧进行普遍防治。重病田防治两次。【病害管理】1.选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3.种子包衣或拌种(菌核和病残体中的菌丝在田间越夏越冬)(15%三唑酮、12.5%烯唑醇、2%立克秀,种子量0.02%—0.03%a.i)4.春季发病初期,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喷雾防治;兼治白粉病和锈病。5.生物防治麦丰宁B35、赤霉病【识别要点】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以穗枯危害最重。潮湿时在颖壳的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后期病部可出现黑色颗粒状物。【调查】1.调查主要任务早春开始调查田间病菌动态,为判断当年病害能否流行提供依据;抽穗阶段调查病害始发期及病情增长率,确定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调查】2.调查方法病菌动态检查:早春气温回升开始,调查残留稻桩、玉米秆较多的麦田各一块。随机调查稻桩100丛,记载子囊与子囊孢子形成日期及带菌率,直至小麦抽穗扬花时为止,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调查地点调查日期田块类型残株基物名称调查丛数带菌丛数带菌率(%)子囊孢子成熟情况备注麦类赤霉病病菌动态调查表【调查】2.调查方法穗期病情观测:小麦开始抽穗时,选择早熟、感病麦田2~3块,每2天调查1次,以掌握大田穗部发病始期.(也可以保湿培养鉴定)穗部开始发病后,在每田发病点取200穗,隔天调查记载1次病穗增长率,并将调查结果记入下表。麦类赤霉病病情增长调查表调查日期田块类型品种生育期当日增病穗数累积病穗数当日发病率严重程度分级病情指数备注新增(%)累积(%)01234【防治指标】在小麦扬花期如遇潮湿降雨天气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一般当小麦扬花株率达到10%以上,当时气温高于15℃,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在10天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就开始施药。重病区隔7天左右再一次施药。【病害管理】1.选用抗病品种,耐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深耕灭茬,消灭或减少菌源数量;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3.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50%多菌灵,100Kg种子量,用药100—200ga.i)4.防治穗枯的最适施药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施药应宁早勿晚。50%多菌灵800倍喷雾。6、全蚀病【识别要点】全蚀病在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能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苗期受害,根部变黑,叶片黄化;灌浆期病株提前枯死,形成“白穗枯”。叶鞘内侧和茎杆表面产生黑褐色菌丝层,潮湿时病株基部叶鞘上生有黑色颗粒状物。【调查】1.调查主要任务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也是检疫性有害生物。小麦播种后,病菌从麦苗种子根侵入。要阻断病害,最好的防治方法在麦播期药剂拌种,杀伤入侵的全蚀病菌。冬前、返青拔节期、收获前分别调查田间病株率与严重度,监测该病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调查】2.调查方法参考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苗期、返青拔节期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根部无病;1级:种子根轻度显病(变黑)2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5%—15%;3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16%—25%;4级:种子根受害变黑,受害面积占总根系全面积的26%—
本文标题: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89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