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碧华一、李碧华广东台山人,生于香港,原名李白,毕业於香港著名女子学校香港真光中学。曾任小学教师、同时也担任人物专访记者、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先後在刊物撰写专栏及小说,中学时代即开始投稿至《中国学生周报》、《学生园地》等刊物,后长期从事影、视编剧。主要剧本著名剧本有《七女性》、《北斗星》、《狮子山下》、《霸王别姬》、《男烧衣》、《父子情》、《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岛芳子》、《青蛇》、《诱僧》等,其中,不少作品曾获国际电影奖项。小说创作小说创作开始于《胭脂扣》,先后出版《霸王别姬》、《青蛇》、《生死桥》、《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天安门旧魂新魄》、《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诱僧》、《破戒》等。其中不少作品为影视剧本改写而成,而有些作品(如《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等)则由小说改编为影视,二者互为表里,难解难分。创作风格李碧华是一位具有高度浪漫主义特色的女作家,是香港新浪漫派的代表。这在她的处女作《胭脂扣》中已有明显表现。二、从小说到电影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摘取了199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搁奖。这部影片也是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围影片,落选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据香港《南华晚邮报》1994年3月24日《差一步得学院奖》报道,《霸》片失利的原因之一是身为评委的好莱坞资深导演比利·怀尔德为他的老朋友费尔南多·特吕巴活动选票.结果后者果然以《最美好的年代》获奖。)(一)文本与电影的互相影响与促进英国研究者克莱·派克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将改编分为三种方式:一是严格地把文本转变成电影语言;二是取其核心,重新阐释;三是完全把原著看成原始素材。(当然这三种方式并非可以完全涵盖整个改编的问题,因为在改编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时代差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可能忠实地改编会变得更困难。)(一)文本与电影的互相影响与促进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到2005年荣获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电影节的获奖影片,大约有37部是根据小说、戏剧改编,其中13部是跨国(跨地区)合拍电影。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由《史记》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京剧虞姬《霸王别姬》,从此《霸王别姬》成为梅兰芳大师的经典表演曲目。(一)文本与电影的互相影响与促进李碧华就是根据京剧《霸王别姬》的故事创作了小说《霸王别姬》,并先后两次将其改编为剧本。1981年版的《霸王别姬》,由罗启锐执导、李碧华编剧。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城,京剧班全是男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自小便一起跟京剧师傅学艺,程蝶衣是旦角,而段小楼是生角。二人合演《霸王别姬》一剧,程蝶衣深深投入剧中虞姬角色,爱上饰演项羽的段小楼。后来,段小楼爱上了女子菊仙,程蝶衣情难自控,既悲伤又妒忌,终于选择了跟随富商袁四爷,作其入幕之宾。“文化大革命”爆发,二人被批斗。后来二人在香港再一次相遇……(一)文本与电影的互相影响与促进拍摄于1993年的电影《霸王别姬》,则是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霸王别姬》的剧本,除由李碧华改编外,还找来内地编剧芦苇合作,力求使对白更具北京味道,加上陈凯歌导演参与创作,三个人将剧本反复修改接近一年。其后,李碧华再按剧本撰写全新的《霸王别姬》小说版,比原来200页的篇幅,增加一倍。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小说《霸王别姬》基本上就是根据电影剧本改编而来的。《霸王别姬》(二)小说与电影的不同1、立意及文化意蕴立意:小说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小说更纯粹的是一部儿女情长的普通的言情小说,而电影却更多地关注于人生和人性的最直接的心灵冲击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凯歌对小说的立意进行了拔高和深化。1、立意及文化意蕴—立意“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李碧华开篇就告诉我们她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婊子情长、戏子义深的人情故事。电影中,由于承载了关乎历史、艺术、理想的种种因素,爱情故事本身倒是退到了次要的地位。1、立意及文化意蕴—立意李碧华的原作很纯粹地讲了一个男人泥足深陷地爱着另一个男人的同性爱故事;陈凯歌的电影将视角投向了更加宏观的角度,突出强调了动荡的时代背景和由此带出的历史悲剧。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编剧芦苇在西安曲江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的讲课中这样说道:“李碧华是女性作家,她的小说戏剧性不强,故事性也不强,它是充满了女性伤感、抒情的一个小说……她提供了三个人物关系,段小楼、程蝶衣、菊仙,我觉得缺少一个故事性,有大量的感叹,有大量诗意的想象,她毕竟是一个香港人,对北京的生活有距离。在小说中她提供了一个主题,就是关于忠诚和背叛的主题,提供了一个人物关系,这是她小说的突出贡献,她对我们这段历史是采取正视态度。”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霸王别姬》中对程蝶衣的定位是既迷恋京戏又迷恋霸王———段小楼,虽然对霸王的迷恋是戏曲舞台向生活的延伸,但事实上这使他模糊了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从而使他的人生进入了一个与常人不同且不被世俗所“接受”的状态———“同性恋”,更为具体的说应该是人戏不分、“雌雄同体”的状态。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编剧芦苇:“《霸王别姬》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同性恋,实际上这个人对艺术生涯、身份的热爱,这个是让我很感动的,我不认为他深爱着另外一个男人有错,也没有因为这个感动我,我的感动点就是这个人从一而终。我既然选这个职业了,我们就要忠于这个角色,现在社会在变、人在变,他始终对他的角色是非常忠实的。我在故事陈述方面,不以同性恋为我的兴趣点,把角色的忠贞作为观众的关注点。”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小说《霸王别姬》带有香港文化的标签,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演绎中与电影剧本存在着不同。《霸王别姬》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上不存在国别文化上的歧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的地区文化上却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性的。香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西化了的国际大都市,有着融通中西文化的人文环境;北京:则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名城,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李碧华作为一个成长于香港的小说作家,对小说所描述的背景城市———北京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相对比较陌生。这就要求内地编剧芦苇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时,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及北京地方特色的要求将小说中存在的一些破绽改正过来,使其更符合作品的主题,更符合北京的地方特色,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文化意蕴之一:剧本的京韵特色“我觉得京腔很有魅力,这是在看《茶馆》的时候得到的,那是莫大的享受,听语言就像听音乐一样,那时候我知道我面临任务了,我必须有北京的语言,用北京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写出剧本。李碧华小说里面没有提供这个……”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作品中故事的发展和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状况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条件、文化氛围和地方特色相符合,这样作品才能达到整体风格上的统一和完整,才能被称为是部合格的作品。所以在进行《霸王别姬》剧本改编的时候,运用京腔对白贯穿作品始终,既是作品整体风格的内在要求,也是作品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外在表现。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文化意蕴之二:北京人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模式小说和电影除在作品中搬演这个京剧故事外,还利用各自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对此故事进行了一番演绎。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程蝶衣因听到段小楼晚上要与妓女菊仙成亲并邀请他做证婚人“他茫然跌坐。泄愤的,竭尽所能抹去油彩,好像要把一张脸生生揉烂才甘心”。“突然,一副翎子也在镜中抖动……袁四爷的脸”。“这是一个讲究‘势力’的社会。怎奈他十面埋伏如何接应,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想起他自己得到的,得不到的。蝶衣取过一件披风,随着去了”。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看似无奈又似赌气,程蝶衣来到了戏霸袁四爷的府上“突然拍翼的声音,蓦间一只蝙蝠,在眼前张牙舞爪。细微的牙,竟然也是白森森的。那张翼张开来,怕不成为一把巨伞?”“他取过小刀,‘刷’一下划过它的脖子。蝙蝠发狂挣扎,口子更张。血,汩汩滴入锅中汤内,汤及时沸腾,嫣红化开了。一滴两滴……直至血尽。”“蝶衣头皮收缩,嘴唇紧闭,他看着那垂死的禽兽,那就是虞姬。虞姬死于刎颈……”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李碧华将蝙蝠比喻为虞姬,为什么?电影中对于“霸王别姬”的阐释相对来说比较完整,同时也更加符合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释。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同样的场景,程蝶衣到戏霸袁四爷家赴宴,在宴席上袁四爷家的仆人拿着一只乌龟和一只鸡走了进来,当把两只动物靠近时,乌龟伸头咬住了鸡的脖子,仆人拿刀划开乌龟的脖子,血不断地流到了沸腾的锅中。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在这里“鸡”就是虞姬,取的是谐音,运用的是一种明喻。而“乌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则是霸王的化身,它象征着富贵和权力。用鸡和乌龟来演绎对霸王别姬的阐释,不仅因物生义,符合戏剧反映生活的必要条件,同时也符合了袁四爷这个北京当地戏霸的思维特性和性格特征,这既是对所表述的主体内容的一种加强,同时也是统一剧本风格的点睛之笔。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文化意蕴之四:北京的风情民俗电影《霸王别姬》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924年,时值北洋政府时代。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小豆子的母亲领着小豆子走在前门大街上,穿着清朝时样式的衣服,沿街到处是算命的、卖北京特色小吃的、卖风车的、拉洋片的,当然还有关班主带领的未出师的街头小艺人。这些画面的描述一下子把人们领回到了旧时的北京。1、立意及文化意蕴—文化意蕴当小豆子和母亲一同走进了戏班———关班主的家中时,门外传来“锵刀磨剪子嘞”的吆喝声,唤醒的不仅是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同时也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固定在了那个时代的点上。电影将时代生活视觉化,一个中年男人扛着用长板凳改造的用于磨刀磨剪子的工具,站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叫喊着招揽生意,不仅是这个时期北京民俗风情的一个真实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北京生活的小小缩影。2、人物塑造程蝶衣:小说中,在李碧华冷峭的笔下,蝶衣的痴心与怨毒是如此残忍地凸现逼真,他是如此生生地在你眼前低回,既风情万种、阴柔妩媚又满怀刻毒、怨天尤人。这可能更接近生活的真实,人性的真实。而影片中,他是一个即使在面对情敌时,依旧维持着自己的高贵与尊严的蝶衣。程蝶衣2、人物塑造---程蝶衣电影与小说有不同的结局。电影的结局很残酷,但它以真实的死亡升华了蝶衣“从一而终”的信念。小说的结局很真实,但它残酷的将蝶衣的情梦撕破了。两种结局对小楼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霸王是被爱的,在霸王的心中除了虞姬还有山河。2、人物塑造---程蝶衣无论怎样的结局对蝶衣而言都是悲剧性的,因为他的生命是属于爱情的,而他的爱情是属于霸王的,没有了霸王,生和死即没有了区别。霸王是现实的,虞姬是梦想的,所以当霸王别姬时,总是虞姬死在前面。毫无疑问,在《霸王别姬》中,无论是从什么角度,程蝶衣是最吸引眼球的,也最有神韵的。程蝶衣2、人物塑造---程蝶衣身份确认——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内在的无意识的终生行为要求。程蝶衣反复把《思凡》中小尼姑的唱词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说明了他在婴儿期镜像阶段已经确定了自我意识,有了明确的自我男性性别认同。2、人物塑造---程蝶衣程蝶衣从小不知道父亲是谁,卖入戏班后又失去了母亲。他的生活中没有亲情,没有温暖,没有欢笑。有的只是痛苦、眼泪,有的只是师兄弟的欺侮师傅的责打。只有师兄段小楼时常保护他关心他。程蝶衣一点点地迷失自己的男性性别,一步步走近镜像中被环境认同的异性身份,并对同性别者师哥段小楼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最终由男性性别认同转变成了女性性别认同,迷失自己的性别身份。2、人物塑造---程蝶衣经历师父的铜烟锅、倪老公的狎嬉、师兄的期望……一次次的遭遇逐渐使他转变了性别意识,在唱念做打中、眉目传情的戏剧角色中一点一滴地体味女人的爱怜、幽怨与悲情,改变自己原有的鲜明的性别身份。(电影中做了改动)2、人物塑造---程蝶衣新的想象遮蔽了最初的性别认同,调节了程蝶衣对自己相似形象(或映像)的依恋关系。他误将这个并不是自己的“他者”认同为“自我”,在认同于这个镜像的同时,失却的正是自己。程蝶衣对“霸王”段小楼的爱情从舞台延续到现实之中,彻底的完
本文标题:霸王别姬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5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