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李冬梅)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能独立用直尺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对平面几何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课前通过回忆学习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来导入角的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加深记忆。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等孩子的共性,课堂上充分利用和捕捉闪光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四)教学目标与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2)初步学会画角。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二、说教法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由于学生课堂容易分神,学生年龄小、好动等特点,为此我采用如下教法: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三、说学法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四、说教学流程“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操作实践,感受新知闯关游戏,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引发反思(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教师指着三角形说,谁愿意告诉大家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三条边,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将三角形的一条边消失)大家看这还是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以此激起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屏幕中的角质疑,这样就可以知道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想解决什么,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二)操作实践,感受新知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使人们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学生动手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感知。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五个活动内容:找角—折角—摸角—比角—画角,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角。活动一:找角首先(媒体出示)(屏幕出示:剪刀、带吸管的易拉罐、水管实物图)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在哪里?其它物体的面上有角吗?这两个孩子同小组内的其他的孩子讨论交流,说一说、指一指,建立角的表象。(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的角。再举例,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通过找一找的游戏,激发了两个智障孩子探索学习的兴趣,能大胆的站出来找身边的角,并能和同学进行交流。活动二:折角。我先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然后让学生动手用一张圆形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折好以后,让学生将折出的各种类型的角拿来展示,要求学生边讲边用手指出角存在的位置。通过折角活动,孩子们的交流和帮助,知道怎样折一个角,展示出他们所折的角,给以鼓励和表扬,同时也加深了对角的记忆。活动三:摸角。在肯定学生的折角结果后,我再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折出的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用手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内涵,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活动四:做角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一组),学生自己展示一个可以活动的角。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玩“角变大变小”的游戏,引导学生一边玩活动角一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智障孩子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通过动手操作以及与同桌的交流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活动五:画角一开始,我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角的特点尝试着说怎样画角。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先画顶点,有的说先画直线,有的说比着现成的角描绘……然后我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先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小组合作精神,共同探讨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媒体出示角的画法)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画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学唱这首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学唱这首儿歌。本环节通过儿歌的教学,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比一比”“唱一唱”,学生处在“好学”、“乐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用儿歌教学方法对智障儿童快乐接受知识效果很好,在画角的过程中我单独的指导两个孩子画角。(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创设“闯关游戏”的竞赛形式,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第一关: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第二关:找出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第三关:你能这幅画中找到角吗?(出示主题图)第四关:拓展思维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是不是两个角?(两个不同的结果,开拓学生的思维)。以上练习的设计,即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为这两个孩子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要求脑瘫的孩子回家和家长找一找身边事物的角,指一指并说出它有几个角,另一个孩子用手中的笔画出一幅用角设计的画。(四)课堂总结,引发反思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来说: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所感,教师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本节课的得失。五、说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边1个顶点角顶点2条边边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快乐学数学,从实物感知入手,通过动手动脑,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角的空间观念,最终达到训练抽象思维的目的。
本文标题:《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李冬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9963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