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区化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区化管理的困惑与思考摘要: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学教育质量,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现象,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实施学区管理是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学区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内教育资源局得到有效整合,学区教学教研水平进一步提高。然而,随着学区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我们也不断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学区化管理”是为了促进区内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校际间差距,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而建立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以体现新义务教育法追求教育公平的精神实质。2011年9月,学区化管理工作在贵阳市小河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铺开,在深入调研,到其他区县进行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根据区内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并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办学实际和办学规模,小河区将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分为八个学区,并将区内13所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每个学区内都有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校,通过学区化管理平台,形成学区内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共享运行的机制。小河区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划拨了专项经费用于学区工作的开展,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个学区探索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形成鲜明特色。展为切入点,定期在学区内开展教育教学、教师学习、培训等活动。通过引入“梦想课堂”、“品格教育”等教研课题,广泛开展学区教研活动,增强教研和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以教育局教研室为主体、学区教研室为平台、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教研网络,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水平。共享。在学区内成立学区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统一部分学科的课程表,逐步实现教学统一管理。将优质学校成熟、规范的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推广到学区内所有的学校中,以达到加强教师间业务交流、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义上实现“五统一”。将规模较小的学校部分学生纳入规模较大学校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招生,均衡配置了两校教师及设施设备,真正实现了教师实质上的交流,为每个学生享有基本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互助协作体”的思路,撰写了学区的三年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学区主任与执行校长的责任,合理分工,确保本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转。以提高学区办学水平和增加各校区综合办学实力为根本目标,将学生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致力于促进全学区教育规范、和谐、科学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五统一”,即,统一名号,统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统一风格,还有一定距离,在推进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1、各学区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的情况,给学区的教师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所以教师编制较少,普遍存在结构性缺编,教师不能按照科目配置。音、体、美等专科教师普遍缺乏。2、各学区的学区主任与分校执行校长在责权利方面的划分,需进一步探索。由于学区实行主任负责制。学区主任负责统筹安排学区内各校教育工作,同时对学区内人员的聘用、师资安排、经费收支、奖惩考核、物资调配等实行统一管理。而各分校的执行校长和副校长则具体安排本校区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服从学区主任领导和工作安排。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使各个分校的执行校长错误的认为手中的权利被集中到了学区主任手中,从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工作上消极应对。3、因各个学区组成学校在办学条件及地理位置、人员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学区的“五统一”不能做到完全统一,特别是在“统一管理”的经费收支、福利待遇、教师交流、统一招生等方面存在困难。4、新的管理模式下,教师观念有待改变。部分学校由于前期宣传工作没有到位,导致老师对学区工作的理解不深,单纯的认为学区化工作就是换个名字而已,换汤不换药,只是形式上的一种东西而已。故对学校的人员交流、培训安排不理解,甚至在工作上不予配合,使本学区的学区化改革工作难以开展。重要举措之一,而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打破区内各校之间相互封闭、保守的现状,建立学校之间积极、开放、灵活的交流机制,在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使现有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保证学区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下大力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清除影响和制约学区化改革的不利因素。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和教职工队伍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应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实际,切实保证农村及小型学校对教学编制的基本需要,灵活审定小型学校的编制数,保证学校能正常运行,保证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投入课改、教研。编制文件中应明确按学校规模必须配备足够教辅人员、保安、校医及财务人员。2、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一靠学习,二靠教育。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及学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赢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学区化工作的纵深推进;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提高干好教师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强化干好本职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生;克服混日子的思想,增强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使教师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改进工作方法,真正安心本职,热爱本职,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3、建立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合理安排学区内教育资源,切实做到学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解决学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学区内学校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学区内学校的硬件、课程资源、师资及教育教学活动共享。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校长联席会议,统一思想,研究分析学区内学校的优势和困难,实现学区间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进一步发挥学区内不同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组织中小学管理、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促进学区各学校均衡发展。4、创新选拔考评机制。要坚持合理流动与相对稳定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对教师要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稳定与流动结合,每年可根据年龄结构、工作政绩按适当比例逐步调换校区及岗位,作相应安排。对任职时间长、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使用,做到“走者满意,留者安心”。真正把那些综合素质好、敬业精神强、作风正派、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选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完善学区教师考评机制,平时工作考评由各学区根据日常管理情况,建立一个量化考评细则,纳入年度考评范围,对教师的德、能、勤、绩、廉实施全面考核,实行量化打分,划分等级类别,作为奖惩使用依据。通过奖优罚劣,激励教师工作的热情,确保学区化这一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5、实施学区教育教学联动管理。各学区要根据区教育局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学区教育教学、教师学习、培训等活动,做到备课、教学、教师培训、课程与研究成果的学区共享,提高学区教师教学能力;努力做到设施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实现学区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确保学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学校每学期列出各校可以提供的设施、场地、师资、活动资源,供学区内学校共享或选择。6、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学区管理制度保障。逐步完善学区管理制度,规范开展学区管理。学区要建立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各类教育教学制度,主要建议有:学区备课组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师结对制度、学区内教学研讨公开制度,学区课题合作研究制度,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学区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学区信息互通交流制度。二是学区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区教育局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区运行情况的汇报,及时解决各学区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学区运行中各种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三是学区管理经费保障制度。区教育局设立学区管理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学区教育督导工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区教研活动开展及校长定期经验交流,包括聘请专家指导工作补贴、讲课费、学区教育督导人员工作经费,以及对教师的专题培训、学习,名师共享的支持资金等。的重要举措,毕竟学区化管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我们要积极探索学区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推进学区化管理共享向纵深发展。加速实现学区“优质、均衡、快速”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1]姚耿标.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刍议.]胡中锋,李甜.学区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学校管理.2009年10期3]卢娜.学区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4]费彩贵.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文教资料.2006年第10期
本文标题: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区化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02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