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知识回顾【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引导】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回答】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二、新课导入【提问】哪些物质可以产生氧气呢?【引导】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些氧气就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的,这就是氧气的工业制法。【过渡】我们有时候需要少量的氧气,这要通过实验室来制取,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板书】课题3制取氧气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同学们的思维从氧气的性质的学习,转到新课的学习。三、实验及探究1、播放视频实验2-5(高锰酸钾制氧气)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分析与讨论】1)反应过程中有什么现象产生?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是向上还是向下排水?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记录课本37页的表格。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在试管口塞棉花的作用是什么?2、探究实验(过氧化氢制氧气)(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2)加热上述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3)另取试管,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什么现象发生,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4)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溶液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分析与讨论】·在实验(1)、(2)和(3)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无变化?·综合分析实验(1)~(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在氯酸钾制氧气的试验中,也用到了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同样起的是催化的作用。3、氯酸钾制氧气(略讲)【提问】在上述三种制备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回答】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课本38页的表格。【回答】(1)、(2)不复燃;(3)复燃,可能产生了氧气。重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仍然可以放出氧气,说明二氧化锰反应后没有变化。加快反应速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思考与讨论】(通过观察、对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印象。通过设置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四、重点知识讲解【总结】【板书】(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性质和产量。·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可能是“减慢”。·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几种物质能做它的催化剂。·没有万能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在反应的过程中可能改变。【鼓励评价】对学生的讨论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并给与一定鼓励。(2)过氧化氢的性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透明的,不分解。·在加热的条件下,双氧水能放出氧气,但量少,不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即使在常温下也能迅速放出氧气。分析,得出后一种)过氧化氢常温下,在加入二氧化锰,便能迅速放出氧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二氧化锰的作用,总结催化剂的特性。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思考,提出有一定探索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后的乐趣。五、课堂总结【板书】1、高锰酸钾制氧气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提问】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总结】六、课堂作业【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高锰酸钾制氧气2、过氧化氢制氧气3、氯酸钾制氧气二、重难点1、催化剂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本文标题: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7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