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企业诊断与中医故事:诊病必得其情
近日看到一本叫做《大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管理问题》的书,以为是在专门探讨人们关注的管理问题,但是翻开一看却不尽然,该书主要是想纠正对外国管理大师理论的误解,与中国管理问题似乎无缘。这就怪不得“大师们”解决不了中国的管理问题了,因为人家“不得其情”,而我们自己又没说清实际情况。这倒使我想起了晚清的一则医案。晚清医家陆以湉先王在《冷庐医话》中记载,当年安徽当涂有一个医生叫崔默庵,医术神验。他其实也没有什么绝活,就是给人看病非常认真。如果一时不能确诊,往往要观察病人好几天,周密考询,反复思考,直至把病因查出来为止,因为症候抓得准,所以常常能够药到病除。有一个小伙子新婚之后深身肿胀,头肿得像个斗筐,似乎要出天花。许多医生看了这种奇怪的症状后都束于无策,其家人最后找到崔默庵先生。崔先生发现小伙子六脉平和,只是比健康人稍虚一些,一时也不知是何病变,就在他家里住下来准备观察几天再说。到了吃饭的时候,诊所里的伙计打发轿子来接他回去就膳,他嫌路远耽误时间,就端着碗在病人床前吃起来。小伙子闻到饭香,睁开眼想看,但眼睛肿得睁不开。崔先生问他想不想吃饭,他说想,但原来的医生都不让吃。崔先生说,但吃无妨。见小伙子吃饭正常,不像有什么大病,崔先生越发觉得奇怪,仔细观察病床前的各种陈设。他发现新房子的桌椅都是新的,只是油漆的气味异常刺鼻,突然醒悟到这正是病因所在。于是崔先生马上吩咐病人家人把小伙子安排到空气流通的房间,用一种偏方配药涂敷在小伙子的身上,两天后就消了肿,天花也顺利出齐,小伙子很快康复。在今天看来,小伙子出天花不足为怪,只是此时抵抗力较弱,难以抵抗环境污染,隐情就在于新房装修中有害气体超标所致。一般的医生并不是治不好这种病,只是不得其情而已。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大师并不是解决不了中国的企业管理问题,而是他们并不十分了解中国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不是大师们智商不高,不配为大师。大师总归是大师,人家没有义务深入我们的管理实践。尽管我们可以主动向人家请教,但外交辞令表述的中国企业管理问题很可能漏掉了许多细节;大师们现成的药方对于解决中国企业管理问题也只能隔靴搔痒。道理很简单,世界上有一果多因的现象存在,解决同样问题的方法,在外国顶用,在中国就可能失效。比如同样是执行力有问题,在外国可能是因为下属以种种理由不予执行,而在中国则可能是因为一方诸侯们以种种形式扭曲执行。前者可能是个性对个性的碰撞,而后者很可能是“借助钟馗,意在捣鬼”。如果把前者的激励措施简单的用于后者,很可能是在助长“捣鬼”术,所以就显得大师们束手无策。外国的大师解决不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不等于中国人解决不了。大师们解决不了也不等于它们都是不治之症,只不过它们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想解决大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管理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克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大师派头,更不要忙于“走穴”,要像崔默庵先生扎扎实实为人看病那样,扑下身子来“必得其情”,绝不绕着问题走。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有深入实际的决心,下一番调查研究的真功夫。对企业进行诊断时,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企业的有关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自己也说不清。这一方面可能是他们确实没有觉察到,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们不敢说实话。因为如果你只是准备到此一游,好歹讨个说法交差,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诚意,知情者也就不敢或不屑于对你讲真话。如果我们能够像崔默庵先生那样,“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连吃饭都端在病人的床前,这样何愁不能找准企业管理的症结所在,何愁不能对症下药呢?二是要关注细节,绝不放过影响全局的蛛丝马迹。解决中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绝不能从宏观到宏观,空对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善于整体思维,而他们很可能就是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始作俑者。如果想从善于玩弄概念游戏的管理者的描述入手,你根本就找不到问题的具体症状。因此只有自己去弄清事情的真面目,认真核准相关事实,关注细节。当然,这并不是要陷入事务性的工作,而是要弄清非正常状态的细节后面的隐情,这样就不难找到解决的门径。三是要辩证地看待环境因素,善于因势利导。中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客观环境有关,有些症结确属环境中某些不利因素所致,例如所谓的权钱交易。但是不能把企业管理的问题完全归咎于环境,因为同样在不利环境要素的影响下,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企业管理相关问题的存在仍然表示自身有缺陷。因而在努力改善环境的同时,对于企业自身的缺陷也不能捂着盖着,只能排除障碍,使其吐故纳新,因势利导,然后才有望在改善了的环境下恢复健康的生机。有必要指出的是,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强调了解中国企业所处的特殊环境,并不是在“必得其情”之后“一声叹息”了事。应当像崔默庵先生那样从容应对,精心调理,认真履行做为一个医生的职责。至于环境中油漆有害气体超标的索赔也是应该的,只不过不能延误对眼前病人的治理。
本文标题:企业诊断与中医故事:诊病必得其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