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 >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等行为。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2.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2.否认:否认使人逃离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人。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3.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3.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3.生活风格:一切人都具有共同的最终目标------力求优越,但是,如何追求优越就取决于个人独特的条件。每个独特的个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3.社会兴趣:指的是社会某一领域对人才的感兴趣及需求,所以,现金社会择业人员应结合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来选择职业3.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3.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3.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3.人格化:指一般标志和特征带有人的行为,使事物赋予人类或人的品质。3.社会性格:是社会成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近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4.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4.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4.表面特质:表面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从外部行为就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特质。4.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4.16PF: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4.EPQ:汉斯·艾森克和S.B.G.艾森克设计的一种有关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5.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5.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5.行为的消退:即如果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种随后出现的强化物所强化,那么,将该强化物撤除,此操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退,直到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5.挫折: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5.强化的效价:表示的是某一物品或结果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它的实际价值。5.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5.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和信念。5.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5.连续强化: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5.间歇强化:也叫部分强化在对刺激发生反应时,不一定每次都给以强化(或补强)的强化法。5.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5.习得性无助: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6.约拿情节:是对成长的恐惧,是一种机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后畏缩的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6.存在性需求:又叫超越性需求,是一种高级层次的需求。6.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6.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6.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6.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7.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7.自我——非我的分裂7.原型:就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7.图式: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8.人格测量: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稳定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8.投射:是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8.投射测验: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8.主体统觉测验:即TAT,是一种窥探受测者的主要需要、动机、情绪和人格特征的方法。9.人格障碍:亦称变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异常,由于其人格的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9.自由联想法: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联想方面归纳出诊断该病的主要标准,后人亦称谓“联想心理学”。9.行为疗法:是运用行为主义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治疗心理疾病和障碍的技术。9.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9.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9.素质:指人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是个体在遗传体质与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以及个人实践中形成起来的那些稳定的、基础性的身心特点的综合。9.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9.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9.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9.行为改变法: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根据这种理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9.个性化: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9.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9.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9.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9.行为改变法: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根据这种理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某种新的良好行为,或者消除某种不良行为。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19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