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1.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2.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此下章详论。3.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词》三卷,存词一百三十余首。2、晏殊词艺术特点——含蓄典雅,温润秀洁(1)脱于鄙俗而写出“气象”,“气象”指以淡雅之笔写出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出男女之情。显得神清而气远,蕴藉而雅健。(2)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心情。(3)善于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对人生所持的人生态度,尤其善于抒发对人生所持有的旷达之情,因而显得意境格外高远。3、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4、晏殊词讲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夕阳”、“落花”两种流逝难返的意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爱情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整首词表现的是一种爱惜春光、爱惜生命、对人生哲理的认识的情绪。“无可奈何”一联是传诵的名句,工整精巧而自然浑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五、欧阳修1、生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四岁丧父,由其母郑氏教养。为人勤学聪颖,家贫买不起文具,便“以荻画地”。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景佑三年(1036),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郑氏言笑自若,鼓励她的儿子说:“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十月二十六日抵达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2、欧阳修对词的发展贡献:(1)题材虽写男女爱情,闲情逸趣,但欧词写男女恋情,离别情绪,摆脱了对女子容貌、服饰描写,注重描写心理。(2)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写人生遭遇,抒发情感。(3)风格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3、欧阳修词的特点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4、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疏隽。他写男女情爱相思的词,其风格就是深婉含蓄。他继承了晚唐深婉含蓄的传统,除外形描写,还进一步转向内心刻画。他清新疏隽的风格,体现在抒写个人身世感慨的词中,也可称抒怀词。这类词写得悲愤中有洒脱,旷达中有豪气。另外也体现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中,写景词写得意境清新。一洗花间词“香而弱”的文风,将词引向清新疏隽。深婉含蓄词风对李清照、秦观很有影响,而清新疏隽对苏轼有影响。第二节北宋前期的其他词人一、张先1、作者生平张先(990-1078),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挫折,精力又强健,因而一生流连风月,听歌看舞,优游卒岁。张先也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传神地表现出那些歌妓的才艺和表演时的情态,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独具匠心。他往往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2、张先词的内容张先词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他现存165首词,有七十多首用了题序)。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陈廷卓《白雨斋词话》卷一)。3、张先词的艺术特色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第二是长调的运用。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第三是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二、范仲淹、王安石词1、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有着与晏、欧不同的生活经历。他曾于仁宗康定元年(1040)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治今陕西延安),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也改变了他的词风。以词抒写羁旅情怀,或写边塞风光,风格悲壮,开苏辛豪放派之先声。2、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王安石词虽仅存29首,却颇具开创性。他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第二章北宋中后期词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突出北宋中后期词的发展和重要名家。重点:第一、三节。第一节柳永与苏轼柳永俗词对词发展的贡献。苏轼的以诗为词。一、柳永1、生平简介: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为人落拓不羁,由于失意无聊,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往返。他的词很有点浪子作风(“才子词人”)。中过进士,也做过小官,死时很凄凉,棺木寄放在镇江的寺庙里,“远近之人,每遇清明,多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乐章集》里有词二百二十多首。2、柳永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1)表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望海潮》(2)比较多地描写了妓女的生活和思想。(或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代表作是《雨霖铃》。(3)描写流落江湖和离别怀人的情绪,尤工于羁旅行役。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为代表。3、柳永词艺术上的创新:(1)形式上,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把铺叙手法运用于词中(以赋为词)。(3)善用白描,语言通俗明快,雅、俗兼得。俗:“明月明月,何事乍圆还缺?”“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叶梦得《避暑录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畤《侯鲭录》)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4、柳永词在艺术上贡献(1)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2)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3)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5、柳永对宋词的贡献和地位:柳词以其题材内容的开拓、慢词形式运用、语言的通俗化和其他艺术手法的丰富创新,使词发生了很大变化,更适合于一般读者、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成为时代审美风尚的一种代表,为词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二、苏轼的词1、苏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唐五代和宋初,词完成了初创走向了成熟,其重要标志是它的文体地位由边缘迈入了中心,由自发的散兵游勇,逐渐转
本文标题:宋代文学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1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