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项目九宗教礼仪任务一佛教礼仪白山职业技术学校李欣徽一、佛教的起源二、佛教的发展三、佛教的传播四、佛教常识五、佛教的主要礼仪六、佛教的主要节日七、佛教的禁忌八、与佛教徒相处的礼仪任务一佛教礼仪2019/9/4佛教的起源并广泛流传于亚洲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实则以般若的智慧洞视彻听、一切明了的无上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2019/9/4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2019/9/4佛教信徒概况佛教徒人数有7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1%。流行于中国(30%)、日本(71%)、韩国(23%)、蒙古(93%)等东亚地区,以及泰国(94%)、柬埔寨(93%)、缅甸(90%)、越南(50%)、斯里兰卡(70%)等东南亚国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2019/9/4一、佛教的起源1.印度种姓制度和《摩奴法典》—婆罗门(祭司阶级)、刹帝利(武士阶级)、吠舍(平民大众,士农工商)、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自由贫民、近乎奴隶)。—贱民(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开除出种姓的人)。2.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563年,与中国的孔子是同时代人。相传他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人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在29岁时出家修行,35岁悟道成佛,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教徒称释迦牟尼(佛陀,觉悟者)。3.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约公元前324-185年),佛教成为国教。4.释迦牟尼死后百余年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中世纪后佛教便逐渐为印度教所融化,到十三世纪就衰落了。2019/9/4二、佛教的发展四个阶段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中叶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2.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1世纪中叶)3.大乘锦教时期(约公元1世纪至公元7世纪)4.密乘佛教时期(约公元7世纪至12世纪)。2019/9/4三、佛教的传播公元2世纪,佛教开始由古印度向境外传播。它的传播线路主要分为三条。1.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及中国西南的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上座部佛教,其经典是用巴利文编纂的,故亦称巴利文语系佛教。2.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北传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其经典大多数是从中亚诸民族文字和印度梵文陆续翻译成汉文,因而被称为汉语系佛教。2019/9/4三、佛教的传播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从印度向北传入尼泊尔,过喜马拉雅山,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再由西藏传入中国内地、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大乘佛教为主,其经典大多数是从中亚诸民族文字和印度梵文陆续翻译成藏文,因而被称为藏语系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主要分为汉地佛教和藏地佛教两种。汉地佛教。佛教早在公元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我国内地,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我国扎根。到隋唐时达到鼎盛,并且逐步形成了各种佛教宗派,诸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华严宗、密宗、禅宗等,并形成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藏地佛教。公元7世纪左右,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并吸收了当地原始宗教本教的一些神祗和仪式,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形成了四大教派是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和格鲁派(黄教)。其中格鲁派经过明清两朝的大力支持,成为藏传佛教的正统派,至今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9/44.藏传佛教的发展过程始于7世纪中叶,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密教)和唐朝文成公主(大乘佛教)。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8世纪中叶,印度、尼泊尔密教传入西藏地区。佛教和本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后来战胜了本教,同时也融合了本教的一些教义、神祗和仪式,形成了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俗称为“喇嘛教”。13世纪中期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其中《甘珠尔》包括显密经律,主要为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为论藏,系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三、佛教的传播2019/9/4佛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三个教派。公元前1世纪大乘佛教(大众部)传到中亚,经帕米尔高原传到中国,再传到朝鲜和日本,又称北传佛教。公元3至6世纪小乘佛教(上座部)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7世纪中叶,再传入中国的西双版纳。也称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大乘佛教与西藏原始“本教”相结合的产物。大乘小乘教义理论修持成佛普渡众生“修持者个人的解脱宗教实践通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行,达到常、乐、我、净的涅磐境界修行结果人人可成佛。心中有佛,终会成佛。只有一个佛,其他是罗汉三、佛教的传播2019/9/41.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法印”和“因果报应”,即:①四谛(四大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现象、原因、办法、结果)“四圣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本教义。四圣谛是佛教最基本的人生观和解脱观,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性及其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的手段和方法。②八正道:把“四谛”的进一步具体化,指出了达到“涅檗”境界的八种途径和方法。这八种方法是正见(正确见解)、正思(正确思维)、正语(正确的语言)、正业(正确的行业)、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意念)、正定(正确的禅定)。③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生”,是苦、集二谛的延伸,主要分析苦因和论述三世轮回。人的苦难是由十二个彼此成为条件的因果联系的环节造成的。现世的地位和各种遭遇,都是自己前世所作“善业”或“恶业”的结果。④生死轮回: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会永远在“六道”中生死相续,有如车轮的旋转一样。⑤六道:天、人、阿修罗(一种鬼怪恶神)、地狱、饿鬼、牲畜。人若做了善事(指信佛等),死后就可升入天界。人若做了坏事(指不信佛,不安于自己的命运,触犯了他人的利益等)死后就会变成牲畜,变成饿鬼,或堕入地狱。四、佛教常识2019/9/4⑥“三法印”是佛教教义最集中的体现和概括。即“诸行无常”(世界万物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万物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独立的实体存在)“涅巢寂静”(跳出轮回之苦,达到忘我境界)。⑦因果报应:佛教观点认为,人生涉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现世的果必然有过去世的因,现世的因必将引出未来世的果。过去的一生行为,决定今世一生的状况;今世一生的行为,决定来世一生的状况。这其中的循环与因果关系称为“因果报应”。佛教的教义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有较深刻的影响。它和儒家的“入世”思想及道家的“出世”思想相融合,形成了求“解脱”的释家思想,即从苦的此岸世界到乐的彼岸世界的文化心理。四、佛教常识2019/9/42.经典佛教的经典总集称大藏经。“大”这里是一种褒义,表示佛经的经典穷天地之极至,无所不包。它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经、律、论三藏,故又称“三藏经”。其中,经藏是以佛祖释迦牟尼的语气叙述的典籍;律藏是佛祖为约束佛教徒的言行而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论藏则是历代佛教学者阐释佛经和阐发各宗各派学说的论著。主要佛经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观音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四、佛教常识2019/9/43.标记: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四、佛教常识①万:表示吉祥万德的的标记。武则天将其定名为“万”,以为太阳光芒四射和燃烧的火,表示吉祥万德。②法轮:佛之法轮如车轮转动不息,可催破终生烦恼。2019/9/44.供奉对象①由(意为“觉他、觉行圆满者”)②菩萨(意为“自觉、觉他者”)③罗汉(意为“自觉者”)④护法天神者等。四、佛教常识护法神韦陀迦蓝佛像罗汉文殊菩萨释迦摩尼佛2019/9/4(一)称谓佛教的称谓多属中印合璧,特殊且颇具神秘色彩。导游员掌握这些称谓的不同,并能准确地说出他们的称谓,在接待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称谓也不完全一致。1.中国寺院中的主要负责人称“住持”或“方丈”。2.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物的称“监院”。3.负责对外联系的称“知客”,他们可被尊称为“高僧”、“长老”、“大师”、“法师”等。五、佛教的主要礼仪2019/9/4佛门弟子依受戒律等级的不同,可分为出家五众和在家两众。1.出家五众是指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①佛教徒中出家的男性称“比丘”,简称“僧”,俗称“和尚”,可尊称“法师”;②出家的女性称“比丘尼”,简称“尼”,俗称“尼姑”。可尊称“师太”。出家的佛教徒必须剃除须发,披上袈裟,称为“披剃”。僧尼一经“披剃”,即入住寺院,开始过与世俗隔绝的生活。2.在家两众是指优婆塞和优婆夷。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称“居士”,可尊称为“檀越”、“护法”、“施主”等。五、佛教的主要礼仪2019/9/4(二)佛教的宗教实践1.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记前仇)、不酗酒、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不坐高处、不积蓄金银财宝。2.出家:傣族、布朗族的每个男子到七八岁左右,都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和尚,才有结婚、成家立业的权利和义务。3.修行:每年闭关3个月。五、佛教的主要礼仪2019/9/4五、佛教的主要礼仪(三)佛事仪式佛教的佛事,又称法事,是佛教的宗教活动。它有一整套的固定仪式,为僧尼修行的主要有受戒、顶礼、功课等,为信徒、施主等修福的有佛诞法会、水陆法会等。在寺院中所举行的佛事,要以水陆法会为最盛大,以焰口施食为最经常,其次,是常常举行斋天和放生。2019/9/4五、佛教的主要礼仪1.受戒是佛教徒接受戒律的仪式。受过戒的佛教徒应自觉遵守佛教的各种戒律。戒律有三皈五戒、十戒和具足戒。①三皈五戒。三皈,即在家的男子教徒进入佛门时的一种仪式。在家男子进入佛门时必需求一位法师为他授皈依法。如果举行正式的三皈五戒,须两个小时左右。还要受五戒,即指不可杀生、不可偷盗、不可邪淫、不可饮酒、不可妄语。佛教徒受了三皈五戒之后方能称为“居士”。②十戒。十戒是指沙弥、沙弥尼所受的十条戒律。沙弥、沙弥尼是指7岁以上、20岁以下受过十戒的出家男子和女子,汉族地区普遍称小和尚和小尼姑。十条戒律除了五戒之外,还应不装饰打扮、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③具足戒。具足戒又叫“比丘戒”、“大戒”。当沙弥年满20岁,举行仪式,授予“具足戒”。信徒受具足戒后,才能取得正式的僧尼资格。2019/9/43.功课在寺庙里,僧尼每天的必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名早晚功课,或是五堂功课。寺庙一般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起床号令),僧尼盥洗完毕,齐集在大雄宝殿,恭敬礼佛,端坐蒲团,听候大钟大鼓结束声。随后即起,随众念诵早课楞严、火悲、十小咒、心经等,这是二堂功课。晚课在下午4时,僧尼立诵弥陀经和跪念八十八佛忏悔文、发愿、回向、放蒙山,这是三堂功课。回向的意思就是将自己念诵的功课回归向往,使大众都能亲证佛果。社会上流行的“晨钟暮鼓”成语,就是由佛教寺庙里的早晚功课而来的。五、佛教的主要礼仪2019/9/44.水陆法会水陆法会全名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也称“水陆道场”。因其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度六道众生,故称之水陆法会。少则7天,多则49天。五、佛教的主要礼仪2019/9
本文标题:佛教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2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