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1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道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勾庆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成长,在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为全面把握我区5.76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区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学校、社区,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考查、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掌握了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初步对策。一、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我区下辖4个镇,42个行政村,19个街道办事处,105个社区。全区总面积479.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2万。新区开发建设后,新增城区面积27.33平方公里。64所中小学、幼儿园,18岁以下青少年5.76万人,占城区人口总数的7.6%。2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童心向党”、“优秀童谣传”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突出立德树人,以清明节为契机,以网络签名寄语为载体,充分挖掘运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进行“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学习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材。(二)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洒扫应对”、“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小手拉大手”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3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三)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全面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区十佳优秀少先队员,十佳优秀共青团员等一大批未成年人优秀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二、我区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4(一)对城区发展充满信心据全区开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区的发展进步上,广大未成年人认为我区能够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定实施新战略、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全面达到产业发展有新提升、“三大经济带”建设有新进展、“六大功能区”建设有新形象、城乡环境面貌有新变化、群众幸福指数有新提高,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工作目标。(二)对知识的渴求尤为明显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广大未成年人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三)对公益活动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区组织的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道德建设的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5(一)广大未成年人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未成年人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容易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二)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三)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区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6(四)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未成年人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五)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孩子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受社会负面影响,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的增强了未成年人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思7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四)少数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8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五)学校传统道德教育存在弊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六)家庭道德教育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四、对策及建议9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要不断推出符合年龄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未成年人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活动阵地、教育基地等,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10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三)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未成年人,由于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11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
本文标题: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0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