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宣讲参考提纲(2019.4.30)
2019FOREIGNSTYLETEMPLATES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讲宣讲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创充分认识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目录1全面了解《实施方案》的研制过程2准确把握《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3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落实4充分认识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1高考综合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一)从全局大局高度看2014201720182014年第一批试点:浙江、上海(2014年底公布)2017年第二批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2018年公布)2018年第三批改革省份:广东、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重庆(2019年公布)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按新方案考试和录取原则: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一)从全局大局高度看4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考制度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必须长期坚持。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二)用历史眼光看1985年1988年1999年2007年标准化考试改革实行标准分“3+X”(X为大综合+1)“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2010年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二)用历史眼光看(高考改革进行时)保持高考制度稳定——统一高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加分造假、违规招生国发〔2014〕35号(三)从问题角度看全面了解《实施方案》的研制过程2“三个始终“始终把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贯穿于全过程。始终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始终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的精神和要求。研制过程(坚持“三个始终”)一17个省市调研(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福建、重庆、湖北等)二省内18个地市教育局、33个县(市、区)教育局,113所高中学校三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2次论证。四1万份问卷调查研制过程(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1门必选其他2门任选36.51%浙江、山东方式55.18%41.39%现有模式,听说、笔试各1次56.83%高职与本科相对分开71.39%选科科目赋分方式一年两考分类考试问卷调查向各地政府分管领导、教育局领导、高校校长和教师、初高中校长和教师、学生及家长8个不同群体发放10440份问卷,就高考改革涉及的选科组合、选考科目、赋分方式、考试次数和时间安排、招生录取方式等进行调查。五、征求意见座谈会。2019年2月20—21日,10个省直部门、21个地市和20所高校代表。六、开展风险评估。2019年1月委托第三方对《实施方案》进行风险评估,为低风险。七、与同期启动改革的其他7省市密切沟通联系,对选科模式、选考科目赋分方法、招生录取模式等集体研究,基本保持一致。八、总结我省高考改革探索的经验,传承广东改革成果。如考试时间和次数安排,英语一年两考等。九、教育部统一部署,先后召开8次集中调研会、专题会,进行专题研究、论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研制过程程序一程序二程序三程序四省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研制过程省政府报教育部备案同意,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准确把握《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32019年4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9〕42号)(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分为“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加强管理”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共5760字。总体要求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合理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2.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初步构建起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机制。总体目标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覆盖所有科目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1月开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每年考2次,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合格考成绩呈现方式有三种:合格/不合格、等级、分数。考试成绩一考三用:一是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二是作为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三是作为同等学历认定依据。主要任务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考试科目结束后进行,仅限当年我省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一年考1次,成绩当年有效,作为普通高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考成绩呈现方式有两种:物理、历史为卷面分,其他4门为等级分。主要任务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合格性考试科目由各地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具体时间由各市根据课程教学进度统筹安排。主要任务改革前后对比种类增加:1种——2种科目没变但类型不同(合格考科目和选择考科目)考试时间不变:1月和6月考试次数不变:1次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2018年12月,我省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修订)》(粤教基〔2018〕28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普通高中学校要将经过一定程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导入省的信息管理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任务本科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进行,与现行时间一致,考试科目按“3+1+2”(必选+限选+任选)模式设置,“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高考总成绩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各100分。夏季高考主要任务等级ABCDE所占人数比例约17%约33%约33%约15%约2%等级分赋分区间100-8382-7170-5958-4140-30等级分换算对应表等级赋分主要任务在考生卷面分转换成等级和等级分的过程中,考生在相应选考科目考生群体中的成绩排序不会发生变化。第一步:依据考生群体的卷面分的统计分布所确定人数比例,按比例确定各等级两极的分数。第二步:根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计算每个考生等级分。夏季高考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院校专业组主要任务对于选考科目,要求高校分专业组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提出1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学生的选考科目须完全符合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才能报考。同时,其对应的合格性考试科目必须合格。体育类、艺术类专业除“3+1+2”的选科组合外,还要有相应的术科考试成绩才能参加录取。院校专业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面向三类不同的学生群体。(1)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直接采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成绩,职业技能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2)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基础重点考查公共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包括专业基础理论测试和专业基本技能证书。逐步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3)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逐步采用中考成绩,“职业素养”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测试。春季高考安排在春季进行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特别要指出的是,我省允许被春季高考录取的学生参加夏季高考,可以参加夏季高考本科高校录取,延续了我省现有政策。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高校招生自律机制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加强和规范高考加分管理4个方面确保高考改革规范有序。加强管理主要任务提高思想认识,确保高考综合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对高考综合改革应承担的责任加强条件保障,加大人财物等投入力度,为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组织保障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落实4高考综合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关键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上来,齐心协力,推进工作落实。《实施方案》已经公布,关键在于全力以赴抓落实,大家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改革方案内涵。没必要也不允许对改革方案“评头品足”,没必要也不允许对改革方案发表所谓的“学术观点”,更不允许误读、曲解改革方案。(一)统一思想认识已出台准备出台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动方案及其6个子文件(生均公用经费、学生发展指导和综合素质评价3个文件已出台1.办学标准、教学组织管理和高中阶段学校与高校协同育人3个文件在抓紧研究制订)2.关于信息技术等5门合格性考试科目组考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研究完善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春季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夏季高校招生录取办法等(二)出台配套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中学校要制订配套政策措施,为选课走班教学做好科任教师、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充分准备,确保各项改革政策接得住、用得好,确保把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层面。一是完善“选课走班”二是高中学校管理体制三是教学管理方式四是教师区域走校五是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等制度(二)出台配套政策(三)转变教育政绩观坚决刹住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一是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和高考录取率二是不得以高考升学率、重本率等指标作为对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的考核依据三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属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四是不得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等按照“地市加强统筹、县区具体推进、高中抓好落实”的工作总思路,不断加强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既要因地制宜,出台不同的改革举措,又要坚持协同推进,加强部门联动,为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四)加强条件保障1st2nd3rd4th数据分析430357271249一是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校舍和附属设施,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二是要制定消除大班额和减少超大规模学校的措施办法。惠州湛江河源云浮(四)加强条件保障——改善和加强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截至2018年底,我省普通高中共有56人以上大班额2993个,约占全省普通高中总班级数37431的8%,全省从2019年秋季普通高中起始年级起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到2021年秋季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各地要按照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的通知》(粤财教〔2018〕399号)文件精神,建立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明确拨款标准,不能低于省定的2019年、2020年、2021年每生每年分别为500元、600元和700元的标准,并不断提高投入保障水平。(四)加强条件保障——改善和加强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一是各地要指导学校开展分类分层教学,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并有效运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合理安排教学
本文标题: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宣讲参考提纲(2019.4.3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032094 .html